EN
https://www.gov.cn/

流動中國看春運“新詞彙”

2019-01-31 16: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流動中國看春運“新詞彙”

新華社記者 葉昊鳴、齊中熙、樊曦

春節將近,春運正忙。踏上南來的火車,登上北往的大巴,各種交通工具如網般交織,匯聚成一張流動穿梭的春運圖景。

如果説中國是一列不斷前行的列車,春運就是“流動中國”最好的縮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春運的內涵和形式不斷變化,體現的正是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反向春運——緩解“一票難求”“運力浪費”

23日,坐在G825次列車上的孫桂湘帶著孫子,心中充滿期望。除了能見到兒子和兒媳,這也是她第一次來到廣東。

“兒子和兒媳一直在佛山打工。今年我就想,與其讓他們回老家過年,不如我帶著孫子來佛山過年方便。票好買,還能帶著孫子玩一玩。”親人團聚,讓孫桂湘滿懷欣喜。

孫桂湘的事例是今年無數“反向春運”中的一例。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了解到,今年鐵路春運傳統高峰路線的反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且多以探親為主。

錯峰出行,反向團圓。除了“民間”的自發行為外,鐵路部門也在進行相應調整。春運期間,上海鐵路部門對31趟增開列車票價打折,最低6.5折。

“旅客反向流動,有助於緩解‘一票難求’和‘運力浪費’等問題。”上海鐵路部門工作人員説。

旅遊春運——給自己一個休閒的假期

去年12月初,在北京工作的滕菲就已經幫自己和父母訂好了春節期間飛往大理的機票和酒店。

“工作以後,能夠和父母一起出去玩的時間不多。所以今年我想陪他們去外地過一個休閒的春節。”滕菲説。

“團圓不再只是回老家”。從海南的溫暖陽光到東北的冰天雪地,從雄偉壯闊的國內景觀到風格迥異的異國他鄉,旅遊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

根據攜程日前發佈的《2019春節旅遊趨勢預測》顯示,今年春節長假期間預計將有超過4億人次出遊,出境遊人次約700萬。來自100多個國內主要城市的旅遊者將到達海內外900多個目的地城市,最遠到達南極。

“中國遊客將幾乎遍佈國內、國外每一處熱門旅遊目的地,在同一時間共度‘中國春節時間’。”攜程有關工作人員説。

智慧春運——科技改變未來

將購買車票時使用的二代身份證放在閘機處,臉對準閘機上的屏幕,在人、證“二合一”的驗證下,閘機門打開。不用多久,旅客就能輕鬆自助進站。這種快速“刷臉”的進站方式,正在春運期間的鄭州東站不斷上演著。

“鄭州東站的進站閘機完成升級後,無論乘客是否換取紙質車票,只要使用身份證,就可以‘刷臉’進站,減少了排隊取票的時間,也大大簡化了進站的流程。”鄭州東站的工作人員説。

“刷臉”進站只是今年春運火車站諸多“黑科技”之一。智慧廁所“告訴”你何時方便如廁,車站內VR全景導航讓你不再“迷失”,無人餐廳、無人售票廳簡化購物、購票流程……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在春運中得以應用。

“春運期間,火車站是客流高度集中的地方。運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取票、進站、乘車效率的同時,還能給予乘客回家時必要的方便,這是未來‘智慧春運’發展的目標方向之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説。

溫情春運——寒冬中給乘客送去心的溫暖

章睿是上海鐵路局集團南京客運段的安全員,今年雖然只有20歲,卻已是參與過4次春運保障任務的“老兵”。

安全員的責任就是保護全列火車的安全。4年時間,讓他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早已駕輕就熟。

“去年遇到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她第一次獨自坐車很緊張,我就蹲下來耐心和她聊天。到了上海站,我給她爸爸打電話,親手把她送到親人面前。”章睿説。

除了切實保護旅客的安全,鐵路部門還有著其他溫情的一面。

寫春聯、挂燈籠、演節目、送禮品……這些本該發生在年會上的活動,在1月28日的K357次列車上真實發生著。這場由成都鐵路局集團重慶客運段組織的“情暖回家路”主題活動,讓旅客感受到了歸途的溫馨。

“希望我們小小的舉動,能夠為旅客帶去足夠的溫暖。”重慶客運段工作人員説。

自駕春運——多一種選擇多一份自由

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任慧今年打算開著新買的小轎車回家過年。

“從上海到安徽,距離不算太遠。我選擇自駕回家,不僅不用再搶票了,還可以帶著父母在家鄉附近逛一逛。”任慧説。

任慧還算了一筆賬,平時從上海開回安徽,往返要800多元油費,高速通行費將近600元,回家一次成本將近1400元。但在春運期間,高速公路免費,成本大大縮減。

“這樣一算,跟買火車票的價錢差不多。雖然自己辛苦點,但我能自己掌握時間,也多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任慧説。

雖然在人們的印象中,春運多以火車為主,但實際上公路運輸才是春運的“大頭”。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其中道路24.6億人次,佔比超過80%,依然是春運中的“主力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