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斗衛星“護航”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數據傳輸

2019-01-31 21:4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青島1月31日電(記者 張旭東)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31日圓滿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返回青島母港,科考隊員在本航次對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進行了維護升級,實現了由北斗衛星實時傳輸觀測網數據,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本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汪嘉寧説,科考隊員對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的20套潛標進行了維護升級,包括更換電池、優化站位和加裝北斗衛星通信模塊等。

由於北斗衛星一般應用於船舶和島礁,通信模塊大小和用電不受限制。而潛標容積非常小,只能靠電池供電,這就要求北斗衛星的通信模塊不僅要小、省電,還要運行穩定。為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門研發了適合潛標的北斗通信模塊。

“此外,潛標觀測的海水溫度、鹽度、流速和流向等數據每隔一小時通過衛星傳輸回陸地實驗室,數據量大。為此,我們又專門研發了多模塊通信傳輸技術。”汪嘉寧説,“就像是傳輸一部電影,我們把它分割成10份,用10台手機同時傳輸給一台電腦,傳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接到不同的數據包後,後臺再合成為一部電影。”

據了解,自使用北斗衛星以來,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的實時數據傳輸非常穩定。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表示,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實現用北斗衛星傳輸實時觀測數據,改變了以往依賴國外衛星的歷史,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本航次,科考隊員融合感應耦合和水聲通信技術,將實時傳輸觀測數據的深度由3000米拓展至6000米。

據了解,我國自主構建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目前擁有20套潛標、4套大型浮標和船載移動觀測設備等,已連續獲取了這個區域5年的深海觀測數據。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獲取的數據將服務於深海前沿研究、氣候預報和海洋環境預報等,特別是實時傳輸回的數據將提高氣候和海洋環境預報精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