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介紹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2019-02-26 18:35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間:2019年02月26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巡視員胡延品,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巡視員劉建同
內容:介紹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佈會。(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教育部2019年第四場新春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要向各位發佈的是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也就是要向大家提供關於教育的最新的、最權威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來看教育的發展和變化。

因為這個發佈會非常重要,我們今天請了五位司局長聯袂向大家進行發佈。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有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教育督導局巡視員胡延品,還有教師工作司巡視員劉建同。下面我們首先請劉昌亞司長介紹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總體的情況。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2018年,我部頒布了《教育統計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4號),根據管理規定的要求,各級教育統計部門要及時公開統計數據。目前,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匯總工作已經完成,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情況,下面我就向各位介紹一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1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四個意識”導航,以“四個自信”強基,以“兩個維護”鑄魂,大力開展“奮進之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各級各類教育均有較大成就。

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9萬所,比上年增加了5128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了535.97萬人。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673萬人,比上年增加了46萬人。

全國各級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機會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1.7%,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5%,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1%,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下面向大家分開報告一下發展的情況。

一是學前教育繼續較快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快速增加。

2018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6.67萬所,比上年增長4.6%,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8.29萬所,比上年增長11.14%,普惠性幼兒園佔全國幼兒園的比重為68.57%。

全國共有入園兒童1863.91萬人,比上年下降3.82%。在園幼兒4656.42萬人,比上年增長1.22%。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402.23萬人,比上年增長4.72%,佔全國在園幼兒的比重為73.07%。全國幼兒園共有專任教師258.14萬人,比上年增長6.14%。其中,專任教師接受過學前教育專業的比例為70.94%。

第二方面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繼續下降。

2018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38萬所,比上年下降2.3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一是小學階段,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6.18萬所,比上年下降3.11%。全國普通小學招生1867.30萬人,比上年增長5.70%。在校生10339.25萬人,比上年增長2.43%。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99.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全國普通小學共有專任教師609.19萬人,比上年增長2.47%。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97%,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59.12%。

全國普通小學(含教學點)校舍建築面積,設施設備配備達標情況,體育運動場館的面積,音體美器材,自然實驗室的儀器,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擁有心理輔導室的學校比例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國普通小學共有班數275.39萬個,比上年增加7.02萬個,其中大班額17.87萬個,比上年減少6.05萬個,大班額佔總班數的比例為6.49%,比上年下降2.42個百分點。

二是初中階段的情況。

全國共有初中5.20萬所,比上年增長0.17%。全國初中招生1602.59萬人,比上年增長了3.58%。在校生4652.59萬人,比上年增長4.74%。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5.2%。

全國初中共有專任教師363.90萬人,比上年增長2.54%。專任教師中學歷的合格率為99.86%。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86.22%。

全國初中校舍面積以及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的學校比例,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的比例,音體美器材,實驗儀器、接入互聯網學校的比例和擁有心理輔導室學校的比例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國初中共有班數100.10萬個,比上年增加5.28萬個,其中大班額8.63萬個,比上年減少4.27萬個。大班額佔總班數的比例為8.62%,比上年下降4.98個百分點。

第三個方面,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穩步推進,基本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2018年,全國高中階段共有學校2.44萬所,比上年下降0.76%。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招生1352.12萬人,比上年下降2.20%。在校生3931.24萬人,比上年下降1.00%。

全國普通高中共有學校1.37萬所,比上年增加182所,招生792.71萬人,比上年下降0.92%。在校生2375.37萬人,比上年增長了0.03%,規模基本持平。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技工學校數據由2017年的數據替代)共有學校1.03萬所,比上年減少331所,招生559.41萬人,比上年下降3.95%。在校生1551.84萬人,比上年下降2.55%。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佔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為41.37%。

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81.26萬人,比上年增長2.18%。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8.41%,比上年提高了0.26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83.43萬人,比上年下降0.59%。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92.1%,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比例佔到30.65%,比上年提高0.66個百分點。

全國普通高中校舍面積、設施設備達標的學校比例,體育運動場館的面積,音體美教材,實驗儀器,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第四方面,高等教育規模繼續呈現穩步發展態勢,高等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這裡麵包含了獨立學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另有研究生培養單位815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3833萬人。

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790.99萬人,比上年增長3.87%。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22.16萬人,比上年增長2.78%。普通專科招生368.83萬人,比上年增長5.16%。全國普通本專科共有在校生2831.03萬人,比上年增長2 .81%,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1697.33萬人,比上年增長2.95%,普通專科在校生1133.70萬人,比上年增長2.6%。

全國共招生研究生85.80萬人,比上年增長6.43%。其中,招收博士生9.55萬人,碩士生76.25萬人。在學研究生273.13萬人,比上年增長3.47%。其中,在學博士生38.95萬人,在學碩士研究生234.17萬人。

此外,全國共招收成人本專科273.31萬人,比上年增長25.64%。在校生590.99萬人,比上年增長8.61%。招收網絡本專科320.91萬人,比上年增長12.16%。在校生達到了825.66萬人,比上年增長12.19%。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67.28萬人,比上年增長2.42%。成人高等學校專任教師2.19萬人,比上年下降8.68%。普通高校研究生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73.65%,比上年提高了1.68個百分點。

普通高校現有校舍建築面積86690.5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7%。另有由學校獨立使用的非學校産權建築面積11022.99萬平方米。普通高校生均佔地面積58.6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27.75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為15714.28元。

第五方面,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學校數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數繼續增加。

2018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152所,比上年增長2.1%。全國共招收各種形式的特殊教育學生12.35萬人,比上年增長11.43%。在校生66.59萬人,比上年增長15.05%。其中,附設特教班在校生3316人,佔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為0.50%。隨班就讀在校生32.91萬人,佔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為49.41%。送教上門在校生11.64萬人,佔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為17.48%。

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共有專任教師5.87萬人,比上年增長4.78%。受過特教專業培訓的專任教師比例為75.65%,比上年提高2.32個百分點。

最後一個方面,民辦教育較快發展,規模與佔比穩中有進。

201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8.35萬所,佔全國比重35.35%,各類在校學生5378.21萬人,佔全國比重19.51%。

其中,民辦幼兒園16.58萬所,比上年增加5407所,佔全國比例為62.16%。在園幼兒2639.78萬人,比上年增長2.62%,佔全國在園幼兒的比例為56.69%。

民辦普通小學6179所,比上年增加72所,佔全國比例3.82%。在校生884.57萬人,比上年增長8.65%,佔全國比例8.56%。民辦初中5462所,比上年增加185所,佔全國比例10.51%,在校生636.30萬人,比上年增長了10.15%,佔全國在校生的比例為13.68%。民辦普通高中3216所,比上年增加了214所,佔全國的比例為23.41%。在校生328.27萬人,比上年增長了7.19%,佔全國在校生的比例為13.82%。

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993所(不含技工學校數據),比上年減少76所,佔全國比例為25.39%,在校生209.70萬人,比上年增長6.27%,佔全國比例17.28%。

民辦普通高校749所,包括獨立學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所,佔全國普通高校的比例為28.13%。普通本專科在校生649.6萬人,比上年增長3.36%,佔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比例為22.95%。碩士研究生在學1490人。

總體來看,以上數據客觀反映了2018年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的進展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就。2019年,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謝謝大家。

續梅:

謝謝劉昌亞司長。化解大班額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重點工作,下面請俞偉躍司長髮布化解義務教育超大班額的最新數據,介紹相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介紹化解義務教育超大班額有關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

教育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總有班數375.49萬個,其中大班額有26.5萬個,佔總班數比例為7.06%。超大班額有1.87萬個,佔總班數比例為0.5%。相比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大班額減少10.3萬個,減少了28%,超大班額減少6.7萬個,減少了78.1%,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如期實現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額(控制在2%以內)”的工作目標,併為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創造了有利條件。

分學段來看,2018年全國小學共有班數275.39萬個,大班額比例為6.49%,比2017年下降2.42個百分點,超大班額比例為0.47%,比2017年下降1.62個百分點。全國初中共有班數100.1萬個,大班額比例為8.62%,比2017年下降4.98個百分點,超大班額比例為0.59%,比2017年下降2.53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大班額比例分別為4.97%、9.42%、7.16%,分別比2017年下降2.21、3.67和3.51個百分點。超大班額比例分別為0.39%、0.87%、0.23%,分別比2017年下降1.28、2.46、1.93個百分點。

分省域來看,2018年全國已有30個省將超大班額比例控制在2%以內,其中湖北為2.07%,也比較接近。25個省的超大班額比例已經下降到0.5%以內。2018年全國已經有14個省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其中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已經消除了56人以上大班額。河南、湖南、河北、山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等消除大班額工作任務較重的省份,2018年也特別在這方面工作上加大了力度。這8個省的超大班額減少數量都在3300個以上,其中河南減少了1.4萬個,湖南減少了1.1萬個。

消除大班額是保障學生安全、促進身心健康、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消除大班額作為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特別是解決“城鎮擠”突出矛盾的重要任務。全國教育系統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積極化解義務教育階段的大班額。

一是制定了專項規劃。教育部從實際出發提出了消除大班額的分省細化目標,指導各省以縣為單位制定專項規劃並報教育部備案,這項工作在2017年已經全部完成。各省的規劃明確了消除大班額的時間表、路線圖,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抓住關鍵環節予以化解。

二是做好源頭控制。2018年2月,教育部在招生入學工作部署中明確要求,普通中小學起始年級按照不超過國家規定班額標準招生,嚴格控制存在大班額、大校額學校的招生計劃,防止産生新的大班額,合理分流學生,適當穩定農村學校生源。教育部還對部分省市起始年級存在嚴重大班額的地方開展了實地督查和指導。

三是強化重點幫扶。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實施了“全面改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項目,重點支持中西部困難地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促進地方合理佈局學校,增加學位資源供給。四是加強督導檢查。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教育部組織了兩次以消除大班額為重點內容的專項督查,督促大班額比較突出的13個省份加大工作力度。五是建立了通報約談制度。及時通報各地消除大班額工作進展情況,並對工作進展緩慢、工作任務較重的五省一市進行了約談,督促地方切實落實消除大班額的任務。

六是積極發揮省級統籌作用,各省在消除大班額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加強統籌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做法。如山東省從人、地、錢等方面創新工作機制,為消除大班額創造條件,出臺教師臨時週轉編制專戶政策解決教師編制不足問題。出臺城鎮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有關規定、採取以獎代補單列新增中小學用地指標等措施保障學校建設用地。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安排政府專項債券等措施解決學校建設資金問題。浙江省與各有關市縣簽訂責任書,建立定期通報銷號制,層層壓實工作責任,2018年已全面消除了義務教育大班額;建立了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戶籍生入學預警機制,防止學生過度集中在熱點區域熱點學校;小學、初中98%的班級已分別達到45人、50人的標準班額。

下一步,一是進一步強化政府發展義務教育主體責任,加強省級統籌,加大對大班額問題嚴重的貧困縣支持力度,督促縣級政府合理規劃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優先保障學校建設用地。二是出臺《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重點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穩定鄉村生源。三是制定《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建立消除大班額預警機制,督促中小學校起始年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班額招生,堅決防止産生新的大班額。四是健全消除大班額監測制度,完善督查、通報、約談制度,防治大班額反彈,確保如期平穩實現消除大班額工作目標,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續梅:

謝謝俞偉躍司長,下面請范海林司長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關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剛才昌亞司長介紹了2018年高等教育的規模、結構等基本情況,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本科院校已經達到了124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3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2018年,高教司圍繞內涵發展、提升質量,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做了十件事,在這裡向各位記者朋友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是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四個回歸”的基本遵循,“以本為本”的時代命題以及“三個不合格”、“八個首先”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高校積極行動,形成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壓倒性態勢。

二是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通過大力發展“四個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首批認定了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增設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急需專業點近400個。增設了外語非通用語種等緊缺專業,基本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官方語言的全覆蓋。

三是發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按照“兜住底線、留足空間”的原則,發佈實施了涵蓋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的標準,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為高校開展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和專業認證提供了基本依據。

四是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分兩批認定公佈了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上線數量快速增長至8000余門(年增長量4800余門),學習人數超過1億4000萬人次,認定首批105項國家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發佈全球首個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集中展示平臺,實現網上做實驗,虛擬做真實驗。

五是評選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出了兩項特等獎,分別是四川大學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實踐》和華中師範大學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還評出了50項一等獎和400項二等獎,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和導向作用。

六是成立新一屆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了覆蓋92個專業類以及課程建設的151個教指委,聘請委員5550人。引導新一屆教指委充分發揮參謀諮詢、指導引領、凝聚隊伍、監督推動的重要作用,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七是舉辦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2278所高校的265萬名大學生踴躍參賽,實現了地域、學校、學生類型的全覆蓋。推出了全國最大的一堂有溫度的思政課和一堂有激情的創新課,組織了31個省(市、區)的70萬名大學生、14萬個團隊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余支境外團隊同臺競技,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層次推進。

八是印發“新時代高教40條”,狠抓本科教學秩序。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瞄準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了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本科教育工作會後,教育部部署全面整頓本科教育秩序,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取消“清考”,推動高校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把振興本科的各項舉措抓到位,抓出實效。

九是研究制定“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與14個部委、16個部內司局聯合製定印發“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以“拓圍、增量、提質、創新”為重點,打造覆蓋文、理、工、農、醫、教等領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領跑計劃,探索中國模式、提供中國方案、樹立中國標準。

十是召開第一次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工作座談會。引導新建本科院校堅持走地方應用型大學的發展之路,瞄準服務域,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中心,突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核心,走從“新建”到“新型”的建設發展之路,建設神形兼備的一流地方應用型大學。

以上是2018年高教司圍繞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所開展的主要工作。感謝一年來記者朋友對高教司工作的持續聚焦和廣泛宣傳。新的一年,期望各位記者朋友能夠繼續關注、報道高教戰線的新思路、新舉措、新作為,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謝謝。

續梅:

感謝范海林司長。下面請胡延品局長介紹薄弱學校改造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巡視員胡延品介紹薄弱學校改造工作有關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巡視員胡延品:

為加快縮小城鄉、區域義務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均等化,使農村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2013年底,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啟動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這項工作的目標是要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到2019年底,使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都能夠達到“20條底線”要求,能夠滿足基本的教育和教學需要。

這項工作的實施範圍以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為主,兼顧東部部分困難地區。按照工作規劃,全國2656個縣納入實施範圍,計劃投入資金5226億元,其中校舍建設4160億,設施設備採購1066億,應該説這項工作是建國以來義務教育史上單項投資最大的工程。

五年來,三部委密切配合,聚焦聚力抓落實,指導各地從最困難的地區和條件最差的學校做起,紮實有序地推進該項工作。截止到2018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的資金規模達到1699個億,帶動地方投入3727個億,合計投入5426個億,超過規劃投入200億。校舍建設竣工面積佔規劃面積的比例達到98.34%,將近99%。設備採購完成率達到了99.7%,分別比規劃確定的到2018年底“雙過九成”,也就是雙達到90%的目標分別高出8.34和9.7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基本實現了規劃目標。

全國30.96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包括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了“20條底線”要求,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比例是99.76%,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顯著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教學條件根本改善。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2.2億平方米,體育場地2.1億平方米,購置學生課桌椅3420萬套,圖書6.24億冊,教學儀器設備2.99億台件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少農村學校教室窗明几淨,功能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一應俱全。硬體設施可以講不比一些城市的差。

二是生活設施配套更齊。全國新建、改擴建學校宿舍293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1316萬平方米,購置學生用床、食堂、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設備1809萬台套件,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睡通鋪”、“站著吃飯”、“洗不上澡”的現象基本消除。

三是教學點條件得到保障。全國共投入243個億,建設教學點校園校舍1260萬平方米,購置儀器設備值42.5個億,惠及259萬農村學生。偏遠地區教學點變得小而美、小而全,一改往昔凋敝的景象。

四是超大班額有效緩解。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各地通過合理佈局農村學校,推進縣鎮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邊遠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等方式多管齊下,統籌解決縣鎮的大班額問題,特別是超大班額問題。到2018年底,全國義務教育學校超大班額比工程實施的2013年減少18.6萬個,減幅達到90%,如期實現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規模的工作目標,這個目標是將超大班額班數控制在2%以內。

五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國共購置數字教育資源1428萬GB,計算機510萬台,90%以上的中小學實現了網絡接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逐步形成,現在不少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也和城裏孩子一樣,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享受互聯網教育帶來的紅利。

下一個階段,我們要進一步會同發改、財政等有關部門,把薄弱學校改造各項工作抓緊抓實,確保到2019年底百分之百實現規劃目標,使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都達到“20條底線”要求。謝謝各位。

續梅:

感謝胡延品局長。最後請劉建同司長介紹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巡視員劉建同介紹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有關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巡視員劉建同: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剛才教育部規劃司劉昌亞司長向大家報告了我們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統計數據,其中講到教師隊伍這一塊,講到2018年全國共有1673萬名教師,這1673萬名教師其實就是支撐我們2.7億多學生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總書記講,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教育部貫徹落實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在上上場新聞發佈會,就是2月15日新聞發佈會上,我們教師工作司的任友群司長專門就2018年教育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舉措,那次新聞發佈會之後,我們注意到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對教師隊伍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心,進行了全方位、多視野的深度報道。其中有一篇報道,題目叫《鄉村教師一月7000元,你去嗎?》,由此看出大家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注度非常高,我們也注意到,那篇報道很多媒體都進行了轉載。當然,對我們那次新聞發佈會是一個全方位、多視野的深度報道,各方面報道非常多,我們也非常關注,因為這些報道不光在宣傳我們的事業,也在促進我們的工作。

因為整個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況我們已經發佈完,在這兒我想就大家特別關注的鄉村教師隊伍這塊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些有關的情況,希望大家對鄉村教師隊伍更加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現在鄉村教師隊伍這塊,從目前來看,全國當前的鄉村教師是290多萬人,不到300萬人。現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不含高中階段以及大學,我們的教師是1131萬,290萬鄉村教師,大概佔1/4左右,這個數據反映的東西挺多的,一是反映了我們國家城鎮化的進程還是很快的,現在在鄉村的老師,就是鄉鎮級以下只佔老師的1/4左右,但是鄉村地區的教育又是極其重要的,不光是我們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展,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要促進整個教育的公平以及帶來社會的公平。同時在目前鄉村教師也是我們的一個短板,一個薄弱的環節,所以還是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

從教育部來講,這些統計數據反映出過去一段時間在鄉村教師方面我們主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七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抓培養補充,為鄉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輸送大批高校畢業生。大家都知道,教師隊伍的補充有兩大渠道,現在事業單位都是逢進必考。鄉村這塊我們實施了特殊的計劃,叫做特崗計劃。特崗計劃就是要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素質,改進鄉村教師的素質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自2006年實施特崗計劃以來,不算今年是12年,共招聘了75.4萬名老師到鄉村學校任教,覆蓋了中西部的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在2018年,我們總體安排計劃規模是9萬,最後招聘在崗位上工作的是8.5萬多人,這是補充鄉村教師一個重要的途徑。

另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推進師範生公費教育,任友群同志發佈時就師範生公費教育給大家進行了全面介紹,我們作鄉村這一塊師範生公費教育,全國28個省份,每年吸引4.5萬名左右的高教畢業生到鄉村任教,這是在補充培養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二是抓支教講學,就是向鄉村地區輸送大批優秀的教師到鄉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比較大的項目,一個是我們啟動實施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2018年全國共有19個省市向西藏、新疆新增派教師4000名,主要是充實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還有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在中組部的“三區三州”人才支持計劃當中有一個教師專項,在2018年我們通過這個計劃也選派了2.4萬多名優秀教師到受援縣進行支教,同時還啟動了銀齡講學計劃,選拔身體健康退休的老師到基層學校、到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2018年共招募1800名。

三是抓鄉村教師待遇方面的改善和提升,這就涉及到媒體朋友關注到的,提升到7000元去不去。鄉村教師的待遇保障對於我們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自2013年以來,中央財政在支持鄉村教師的生活補助方面已經撥付資金達到了157億,其中2018年是45億,這項政策惠及了中西部725個縣的8萬多所鄉村學校中的127萬名教師,媒體關注的李學梅老師就是四川馬邊縣光明鄉中心校的,她其實就是我們鄉村教師當中一個非常優秀的代表。

上次她也介紹了,她在他們那個縣最高的額外補助每月達到2000元。除了中央財政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補助之外,其他的省份,包括一些發達省份,像北京、上海、浙江等東部省份,他們自己參照中央的模式,也對鄉村教師進行了補助,總投入達到了62億元,兩項加在一起,接近有200萬鄉村教師從中央和省的層面得到了相關的生活補助,對留住這些鄉村教師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抓交流輪崗,促進城鄉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講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講城鄉義務教育的一體化發展,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我們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的交流輪崗這樣一個項目,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進行流動。

五是繼續抓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的統一,保證鄉村學校都能夠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大家知道,之前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編制配置標準是不一樣的,2014年中央出臺了文件,統一了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的標準,今年是第五個年頭,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在目前絕大多數的省市都實現了農村和城市學校教師編制的統一配備標準。對於鄉村教育這塊,我們的教學點、小規模學校,我們通過班師比和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來為鄉村配齊配足老師。

六是抓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深入實施國培計劃,在2018年的國培計劃中,我們特別強調要重點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和國貧縣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的素質提升。總體來講,開展培訓的校長和老師有120萬人次,職稱的評審,我們也向鄉村教師傾斜,不少地方對工作到一定年限的鄉村教師晉陞上一級的職稱,條件放得比較寬,有些地方工作滿25年以上的,都可以不受崗位名額的限制,直接評聘高一級的崗位。

七是抓榮譽表彰,進一步增強鄉村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做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2018年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啟動實施了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每年遴選300名鄉村教師,每人獎勵1萬元,去年300名教師的獎勵已經做了。二是我們為在鄉村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發放榮譽證書,去年大概又發了幾十萬份證書,總計到2018年發放鄉村教師榮譽證書410萬冊左右。

下一步,我們將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央4號文件為統領,瞄準黨中央剛剛發佈的教育現代化2035的目標任務,進一步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特別是要加強對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實施好已有的政策項目,另外要謀劃新時代推進的思路,努力建設一支符合鄉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目標需要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因為我們教育的脫貧工作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兩不愁三保障”裏要實現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而這個保障機制的重要支撐就是我們的教師,這項工作要做好。為確保到2020年全國各地城市和農村能夠共同步入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教師方面的支撐,也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上教師工作的一份厚禮。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續梅:

感謝劉建同司長。下面的時間留給記者朋友,看看大家有沒有問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民辦教育大家都非常關注,從剛才公佈的數據來看,整個民辦教育是穩中有進的態勢,發展非常良好。請問在下一步民辦教育方面會有什麼樣的考慮和規劃?謝謝。

劉昌亞:

感謝您的提問,民辦教育發展備受社會關注,這一段時間,我們正在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以後確定的任務目標,正在同有關部門合力加快推進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的修訂工作。這也是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以後對民辦教育進行分類改革所要出臺的一部重要的法律。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出臺後,將會對下一步民辦教育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會與前面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新法以及國務院中央出臺的加強民辦教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以及教育部發的兩個文件,共同構成下一步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系列文件。

在今後民辦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也希望得到媒體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共同來營造民辦教育發展良好的環境。謝謝。

新華網記者:

剛才范司長提到要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想問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和工作考慮能否詳細談一下?謝謝。

范海林:

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生、新農科、新文科,去年已經寫入了中央文件,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要具體一點講:

在新工科方面,我們已經認定了612個新工科的研究與實踐項目,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一帶一路”工程教育國際聯盟,啟動實施了新工科建設的“十百萬”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推動各地各高校加快構建大數據、智慧製造、機器人等十個新興領域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100門新工科課程資源庫或者在線開放課程,開展面向至少1萬名新工科教師的師資培訓。這是近期新工科方面的工作。

新醫科方面,主要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要求,提出了從治療為主到兼具預防治療、康養的生命健康全週期醫學的新理念,開設了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慧醫學等新專業,批准了74家高校附屬醫院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

在新農科建設方面,重點是以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的涉農專業,並且要佈局適應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新型的涉農專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新文科建設方面,主要是適應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要求,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交叉融合。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先進文化,培養優秀的社會科學家。通過推動新文科的建設,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派。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們注意到,2018年分學段的招生數據變化同比有增有減,比如幼兒園入學和高中招生同比減少,小學招生和初中招生同比增加,請問這些數據變化了原因是什麼?是否與我國的人口結構變化有關?謝謝。

劉昌亞:

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入學總體看每年都不完全一樣,現在學前的和高中的入學人數的降低和人口的結構是有關係的,總體看,我們的入學現在逐步處在人口的下降期。但是從2018年統計的數字看,學前教育體現的更明顯,高中階段的入學人數和出生人口的波動是有一定關係的,也跟升學率是有一定關係的。隨著二孩出生幅度的提高,入學的人口,包括學前的,包括延伸到義務教育階段,都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變化。大致情況就是這樣。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注意到在資料中提到今年初中階段的毛入學率是100.9%,去年公佈的數據是103.5%,想問一下劉昌亞司長,這個數據表明初中的毛入學率是下降的意思嗎?此外,為什麼這種數據會超過百分之百?謝謝。

劉昌亞:

毛入學率的概念是在初中階段的在學人數,和學齡人口之間的比例。就是説,我們統計的初中的學齡人口應該是12-14歲,但是在初中階段的在校生的年齡可能並不完全都在這個區間裏,包括有過了學齡段再入學的,這個比例超出百分之百證明了學齡段的人口比在校生的人口少,就是有學齡段之外的人在學校裏就讀,在這個學段裏,比如在初中階段。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熟,隨著人們受教育觀念越強,隨著我們國家城鄉二元結構的消除越來越均衡,這種比例應該是越來越趨近於百分之百。

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現在開始使用凈入學率的概念,初中還使用毛入學率,去年如果是103%,控輟保學的力度在不斷提高,我們勸返的學生回來,在初中進行義務教育的人數增加,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控輟保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會隨著教育的逐步發展,人們受教育意識的逐步提高,慢慢和百分之百越來越接近,將來我們也在一定的時候使用初中凈入學率的概念。謝謝。

續梅:

沒有其他問題,發佈會就開到這裡,週四還有第五場教育新春發佈會,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參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