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工智慧惠及百姓生活

2019-03-11 07:3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已無處不在。圖為山東省濟南市,一名男子登上自動駕駛電動客車。新華社發


今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慧成為熱點話題,這是因為繼“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智慧+”又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慧+’,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日漸走進尋常百姓家的人工智慧,將如何惠及人們的生活?

1、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仔細觀察一下便不難發現,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

“從社會角度來講,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一方面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我們公共管理的服務水平。”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委員看來,人工智慧已經成為賦能實體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未來隨著技術不斷迭代更新,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比如,智慧電視可以和用戶進行交互,實現多屏互動、內容共享;智慧冰箱能提醒用戶定時補充食品,對食物進行智慧化管理,提供健康食譜和營養禁忌;智慧家居系統則能控制窗簾、燈光、煤氣等,還能實現防盜報警。”

“人工智慧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家庭生活,還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司法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給智慧製造、智慧政務、智慧城市帶來新氣象。越來越多的快遞分揀機器人、書店導購機器人、自助收銀機器人、兒童早教機器人等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徐波委員補充道。

2017年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推動産業發展角度出發,對此前《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相關任務進行了細化和落實。《行動計劃》提出,要著重在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服務機器人、智慧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慧語音交互系統、智慧翻譯系統、智慧家居産品等八大人工智慧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人工智慧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詞語,正逐漸由設想變為現實,加速走近尋常百姓。

2、部分關鍵領域尚待突破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宣佈成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並公佈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包括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阿裏雲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依託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慧語音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委員看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旨在重點培育高端、高效的智慧經濟,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人工智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模式識別、人臉識別、智慧機器人、智慧運載工具、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智慧終端;第二個層次是讓傳統産業智慧化,包括智慧製造、智慧農業、智慧海洋、智慧物流、智慧商務;第三個層次是對企業進行智慧化升級,培育人工智慧産業的領軍企業。

徐波委員認為,經過多年持續積累,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創業活躍,部分領域核心技術實現重要突破,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加速成長。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人工智慧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重大原創成果不多,相關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還有待完善。“目前我國發展人工智慧主要還是依靠應用、市場、數據等優勢。也就是説,我國的人工智慧還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這是人工智慧目前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

對此,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也有同感:“基於政府對人工智慧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天然的數據資源優勢,我國在智慧語音、機器翻譯等多項源頭核心技術上已經與美國同步進入人工智慧的‘無人區’。但在人工智慧的部分關鍵領域,與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

3、主動擁抱人工智慧新時代

徐波委員表示,未來人工智慧發展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何在應用驅動發展基礎上,通過國家實驗室等組織形式,整合國內外領域頂尖人才和資源,産生以原創技術驅動的發展生態,形成應用和技術雙輪驅動格局,協同跑出中國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度,是我國人工智慧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劉慶峰代表認為,落實人工智慧國家戰略,必須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矩陣”,形成基礎能力、源頭創新、産業研發、應用開發、實用技能等多類型人才並重並用的局面。這可以通過強化基礎人才建設、引進源頭創新人才、培育産業研發人才、扶植行業應用人才、鍛造技術工人等舉措來實現。按照他的設想,我國人工智慧研究的下一步突破,可以從三個方面推進,即“加大數學基礎原理的研究,創新數學統計建模方法;加強腦科學基礎研究,腦智同飛帶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加快人工智慧落地應用,以‘人機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慧基礎研究”。

在為人工智慧發展建言獻策的同時,業界代表委員也對它可能帶來的倫理、安全問題進行了回應。

目前社會上對人工智慧的看法存在兩個誤區:一是人工智慧技術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能做的有意義的事情不多,因此不需要現在就去做很多準備;二是把人工智慧誇大成有一天會控制人類,甚至令人類瀕臨滅亡。對此,李彥宏委員認為,不重視人工智慧必然會錯失發展機遇,但擔心它會對人類産生威脅則沒有必要。“從倫理的角度考慮,人工智慧應該做的是如何更高效地幫助人,而不是控制人。”

雖然人工智慧面臨新的理論顛覆舊有理論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像識別漏洞、算法歧視等社會安全和倫理挑戰,但徐波委員強調,人工智慧更多地意味著未來的發展機遇,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共同參與,“只有對這項技術擁有客觀、理性、清晰的認知,才能主動擁抱人工智慧新時代”。(記者 張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