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修繕·養護·研究——布達拉宮的“長壽”秘訣

2019-03-29 19: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拉薩3月29日電 題:修繕·養護·研究——布達拉宮的“長壽”秘訣

記者邊巴次仁 春拉

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歷經兩次大規模維修、管理處工作人員全天候不間斷細心呵護、不斷加大古籍文物普查保護力度等,確保了世界文化遺産布達拉宮延年益壽,長生祥和。

兩次大規模修繕,讓布達拉宮煥發新活力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至今西藏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古建築群。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下令重建布達拉宮,漸成今天的規模。

歷經300多年的風雲,這座古老宮殿建築曾一度出現險情。為此,1989年10月布達拉宮迎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工程。

“這次修繕國家投入了5300多萬元和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開展了111項維修,這在當時的中國文物維修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覺旦説。1994年,第一次修繕工程竣工驗收。同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2002年6月,布達拉宮又迎來第二次大規模修繕工程。此次國家先後投入超過2億元,歷時7年之久,開展了地壟加固維修、壁畫保護修復等29項主體建築及35項附屬建築的修繕。

此外,為加大法制化保護力度,西藏于1997年頒布《布達拉宮保護管理辦法》,2009年1月修訂頒布《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保護辦法》,2015年頒布實施《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産保護管理條例》。

2018年11月,國家投入3100余萬元實施的布達拉宮金頂群修繕工程目前已正式竣工驗收。

管理處細心呵護,讓布達拉宮延年益壽

身背塗料桶,腰係安全繩,穿梭于百米高空……每年藏曆九月二十二日“降神節”前,布達拉宮宮墻外總會上演這一幕。

此時正值換季,按傳統時間布達拉宮迎來一年一度、歷時近兩個月的粉刷季。

“看上去像‘蜘蛛俠’的人,是為布宮數千扇門窗及籩瑪草墻裙上色的工作人員。”管理處維修科副科長扎西平措説,“你們通常只能看到外圍作業的人,但實際上加上背後拉繩子的還有七八個人。”布達拉宮依山而建,日常維護需要依照傳統方法操作。

“布達拉宮就像一位老者,需要悉心照料。”扎西平措説, 2003年管理處維修科正式成立。如今,這支擁有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資質的隊伍已發展至65人,其中有來自西藏各地的石匠、木工、彩繪、瓦工、縫紉等傳統匠人55名。

“日常養護是勘查和發現建築險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常態化小型維護對其健康狀況起到了及時有效的‘體檢’和‘治療’,從而避免大險情。”他説,近年來管理處用於古建築日常維護保養的資金可達上千萬元。

記者了解到, 十餘年間這支維護隊伍已實施了包括布宮蟲蛀木構件及籩瑪草更換維修、廊道等的脫落彩繪補修、白宮室內外阿嘎地面修補、雪城環境整治等項目。

“如今,布宮‘健康’狀況良好。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讓布宮‘永葆青春’。”扎西平措説。

目前,布達拉宮管理處共有400多名工作人員全天候不間斷守護這座古老的宮殿。

加大文物古籍普查保護力度,讓千年文明永傳承

布達拉宮現有8座歷世達賴喇嘛金質靈塔,5座精美絕倫的立體壇城及瓷器、金銀銅器、佛像、唐卡、服飾、古籍文獻等在冊各類珍貴文物十余萬件。2013年,布達拉宮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工作正式啟動。

管理處文保科科長邊巴洛桑説,過去五年他們先後對部分殿堂可移動文物進行了包括年代、來源、外觀尺寸、完殘程度等14項內容的藏漢雙語文物登記;截至2018年底,宮內4萬多尊佛像、26000多件殿堂文物、2000余幅唐卡已實現數字化建檔。

此外,管理處文研科多年常態化開展文物珍品、文獻資料等的研究,先後整理出版了《藏傳十明文化傳世經典叢書·薩迦系列》《布達拉宮珍寶館圖錄》等叢書,完成了《中華大典·藏文卷》之《歷代達賴喇嘛文集》等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現代科技力量也在助力布達拉宮拓展文化遺産展示利用空間。2017年,管理處數字中心負責人扎西次仁帶著布達拉宮珍貴文物三維數據採集成果和遊客全景導覽,首次走進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品牌授權博覽會。

“新成果一經展示,就得到了國內外參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這也標誌著布達拉宮文物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扎西次仁説。

2019年初,布達拉宮數萬函古籍文獻迎來了總投資達3億元、規劃歷時10年的保護利用工程。

“隨著布達拉宮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珍藏文物開始走出深閨,走向公眾。我們堅信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能薪火相傳,永續發展,造福世界。” 覺旦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