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讓輟學孩子重返校園

2019-04-24 09:13 來源: 廣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讓輟學孩子重返校園
——我區義務教育鞏固率不斷提高探源

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是教育領域三塊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2018年,全區上下將此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實施廣西教育三年提升計劃和“全面改薄”工程,努力擴充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控輟保學能力進一步提高。

2018年3月以來,全區共勸返輟學學生28630人,全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今年2月份,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研討會上,我區控輟保學做法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A “一個都不能少”的努力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依法保障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脫貧攻堅、斬斷窮根的主要措施。2018年3月,全區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會議全面部署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

按照《通知》提出“一個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標,全區各縣(市、區)隨後建立控輟保學“雙線四包”工作體系,完善輟學監控、輟學報告、行政督促複學、司法督促複學和部門聯防聯控等工作機制。在摸清適齡兒童失學輟學情況,精準掌握家庭貧困兒童和殘疾兒童失學輟學信息後,我區認真組織開展“千名教師進萬家”“千名教師進村屯訪萬戶”“大動員、大勸返”等活動,向學生及其家長宣講法律法規、教育資助政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勸導學生家長依法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在龍州縣下凍鎮某村,為動員一名輟學的初三學生返校讀書,該縣從縣委書記到教育局長到鄉鎮幹部到學校老師,多次登門做思想工作,最後該生家長被勸返工作小組的誠心所感動,親自送孩子到縣職教中心返校學習。該縣民族中學通過家委會自發組織家長成立控輟動員小組,利用業餘時間走村串戶動員輟學學生返校學習,成功動員15名輟學學生返校學習。武宣縣針對失學和輟學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的辦法,制定詳細的勸返複學幫扶計劃,把每一名學生、每一個家庭同每一名幫扶幹部和教師結成對子,做到不漏一戶、不差一人。

在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鄉,羅某的小孩初中還沒畢業,便被他送到外地打工。2018年上半年,鄉政府工作人員多次入戶勸學,都被學生家長以各種理由推託拒絕。鄉政府又先後向8名被告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然而他們仍沒有將4名子女送回學校完成九年義務教育。2018年7月,鄉政府將拒不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涉嫌違反《義務教育法》的家長告上法庭。最終,該縣法院巡迴法庭公開審理了此案。

2018年,全區共公開審理10多起家長拒不送子女入學的案件,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影響,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B 分類安置確保“留得住”

勸返只是第一步。對這些重返校園的學生如何進行管理,如何加強學習引導,防止二次輟學?為確保“留得住”,我區要求各地各學校做好複學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制定關愛措施,加強學習指導,真正讓學生喜歡上學校。

輟學返校學生有的年齡較大,有的輟學時間很長,普遍學習成績較差。我區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分類做返校安置工作,消除其厭學思想和抵觸情緒。在龍州縣,54名輟學時間較長,且有外出務工經歷的適齡兒童被勸返後,利用粵桂扶貧協作被送到廣東鶴山職業教育學校集中學習,單獨編班管理,單獨教學輔導。這是龍州縣靈活開展職業教育,探索聯合辦學,將控輟保學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探索。通過這種方法,既讓學生返回課堂,又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掌握實用技能,促進就業脫貧。

“留得住”還應對貧困學生“應助盡助”,確保不因貧失學。在落實自治區、南寧市資助政策的前提下,南寧市武鳴區針對義務教育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非寄宿學生未能獲得資助問題,增設項目,加大投入,從2016年起增設勵志少年獎學金、學前入園補助金等,實現建檔立卡貧困生從幼兒園到高中全覆蓋,每人每年可獲得資助1000元到7500元。2018年投入148萬元,全年適齡兒童輟學率下降至0.37%,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零輟學,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留得住”,還要“一個都不讓掉隊”。龍州縣水口鎮學校農全英老師主動承擔起本校智障隨班就讀學生譚家麗在學校期間的管護工作,一年多時間裏,每天帶該生去飯堂打飯,請她到自己家中午休,負責教會她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發動全班的學生來關愛這個同學,孩子親切的稱她為“老師媽媽”。

C “學得好”實現質量控輟

努力提高鄉村教育質量,不斷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高質量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但可以有效鞏固控輟保學成果,還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學生輟學現象。

位於大容山腳下的興業縣小平山鎮大坡小學距離縣城70多公里。但這所只有不足百名學生的”麻雀小學”,短短幾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已經超過500萬元。這是近年來,我區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一例。2016-2018年,我區對54個貧困縣共投入教育基本建設資金約112億元。其中,義務教育投入97.18億元,新建學校155所,改擴建12918所,新增學位12萬個,新建校舍面積413.58萬平方米,全區大班額比例下降2.99%,超大班額下降3.09%,真正實現了“鄉村最好的建築是學校,最美的風景在學校”。

補齊配足鄉村學校教師、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是提高鄉村薄弱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區多種渠道補充教師隊伍數量,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並重點為農村小學、教學點補充全科教師,啟動鄉村支教計劃,招募優秀退休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為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的難題,百色市形成支持鄉村教師發展的“百色十條”,通過政策、待遇、保障的傾斜,百色吸引人才到鄉村從教,2018年該市鄉村教師到崗2272人。同時,開齊開足學生喜愛的計算機、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目前,全區村小學、教學點英語課程開設比例達到94.8%,比2016年提升了40個百分點。

要讓孩子們“學得好”,還應推進教學改革和綜合評價改革,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靈山縣全面推進學區制管理改革,建立31個學區,將學校100%納入。通過創新教科研網絡,推進學校間互幫互助、資源共享等,努力實現質量控輟。(記者 奚振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