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脫真貧”不打折扣——重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將扶貧做深做實

2019-05-06 09:3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5月6日電 題:讓“脫真貧”不打折扣——重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將扶貧做深做實

新華社記者李松

最近,重慶雲陽縣的貧困腎病患者李先貴治療出院時,一張數字清晰、羅列詳細的就診費用結算單就生成了。這上面顯示,老李住院花費近6000元,各類保障待遇報銷了5400多元,自付不到600元。老李感嘆,健康扶貧政策真惠民!

醫療開支、住房安全、産業培育等都是脫貧攻堅需要解決的難題。近年來,重慶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將扶貧舉措精準到人頭,統籌到區域,讓“脫真貧”不打折扣。

築牢民生“網底”:掃去脫貧路上的“攔路虎”

因病致貧是扶貧路上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尤其對深度貧困群眾而言,“一場大病下來,一輩子的家底可能都要賠乾淨。”為此,重慶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同時,還集納資源,形成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為基礎,醫療救助、扶貧基金為補充的健康扶貧保障體系,使貧困人口就醫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目前全市因病致貧返貧戶比建檔立卡時減少近15萬戶。

“醫療保障水平提高,能減輕患者治病負擔;而報賬流程少、手續簡便,又能讓患者少跑路,更順心。”在重慶,醫療機構已實現基本醫保、民政救助等系統互聯互通,信息查詢“一鍵點擊”,貧困患者可以“先診療、後付費”,出院時“一站式結算”。

農村道路整治、危舊房改造、飲水安全等直接關係民生的項目也在加快推進,群眾獲得感明顯。在忠縣白石鎮巴營村,不少過去居住在土坯房、危舊房的貧困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等政策支持,住進了安全敞亮的新房。

記者剛踏進貧困戶周成華家新房,老周就打開了話匣子:“家裏老宅建了40多年,成了D級危房,堂屋一側土墻傾斜,墻壁裂縫最寬的有10多厘米。”老周説,多虧了危舊房改造補貼,如今兩層新樓建起來了,自來水也接通了,生活越來越好。

因人施策,貧困戶有了量身定制的“脫貧藥方”

要破解“兩不愁”,關鍵要有持續增收的渠道。重慶抓産業、建機制,為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推動懂技術、有資金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聯産聯業、聯股聯心。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強化利益返還、保底分紅等機制,讓群眾持續受益。

在黔江區金溪鎮,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羊肚菌、蠶桑種植,以扶貧資金注入合作社,培育“農民股東”。“自己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還能領股份分紅。”脫貧戶白國勇算了一筆賬,家裏5畝地入股合作社,加上股權收益和務工,一年收入近兩萬元,穩定脫貧沒問題。

發展扶貧産業還需創新思路。在石柱縣中益鄉,土家族群眾世代有養蜂的習慣,但過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市場銷路沒打開。如何才能盤活這一“沉睡的資源”呢?鄉里想到了引入龍頭企業,向農民傳授養蜂技術,並通過電商打開市場。

“通過網絡定制産品,市民繳納認購費、管理費後,便可獲得蜂箱1年的收成。而且通過攝像頭可實時觀看,保證蜂蜜品質不打折扣。企業負責配送到家,産品銷售情況很好。”中益鄉駐鄉工作隊隊長李建樹説,鄉里引進的農業企業與貧困戶簽訂了中蜂代養代銷協議,每年還能根據銷售情況分紅。到2018年,中益鄉已發展中蜂8000群,蜂蜜産業成為“甜蜜”的骨幹産業。

為增加群眾長效收益,中益鄉各村也沒有少想辦法:華溪村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發展中藥材、有機水稻,對缺技術、缺勞力的農戶實行“代種代管”“聯養合作”;全興村則想挖掘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民宿……各種措施持續發力,讓扶貧産業強起來。

政策不變、力度不減……穩脫貧防返貧有了“保險閥”

脫貧攻堅持續發力,黔江區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時的8.1%降至0.88%,4萬多貧困人口摘掉“貧困帽”。“脫貧還要防返貧,要紮實鞏固脫貧成果,對已銷號村、已脫貧戶要‘扶上馬,送一程’,繼續保持脫貧政策、幫扶力度、攻堅態勢不變。”黔江區扶貧辦主任郭興春説。

最近,黔江區中塘鄉雙石村農民完成一件“大事”:在駐村幹部幫助下,村裏新辟出600畝茶園地,村裏有了骨幹産業。村民們説,最感謝的還是王書記。

村民口中的王書記名叫王運洪,這是他作為“第一書記”駐村的第3個年頭。這幾年,王運洪一直幫著雙石村搞産業規劃,一家一戶制定脫貧方案,爭取産業扶持資金、退耕還林指標,還請來重慶茶科所專家下村指導,把産業做大做強。

而在南川區風吹村,村民潘常友依靠鄉村民宿,摘掉了“貧困帽”。但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幹部還是多次踏進老潘家門,“催”著他到區就業局組織的微企培訓班報到。培訓班是免費的,專門提供餐飲、食品衛生、住宿培訓等實用技能,最適合老潘這樣的農村創業者。

除了為潘常友這樣的脫貧戶提供政策信息和專業指導,駐村幹部還在謀劃特色産業發展。風吹村雖然實現了整村脫貧,但按照“脫貧不脫鉤”的要求,駐村幹部仍紮根農村,鞏固脫貧成果。在幫助農民發展鄉村旅遊外,村里正通過農地整治、統一流轉,引入合作社,發展效益農業,讓産業做大做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