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長汀:換顏“山光水濁” 永駐綠水青山

2019-05-06 20: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5月6日電 題:福建長汀:換顏“山光水濁” 永駐綠水青山

新華社記者 林超

5月的福建省長汀,層巒疊翠,景色宜人。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長汀,這個著名的“山光水濁”之地,已成為生態美、百姓富、産業優的“生態家園”。

“滴水穿石”:“山光水濁”換顏

長汀,曾是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因處嚴重水土流失區,長期紅壤裸露,被稱作“火焰山”。

1983年,長汀被列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試點,拉開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2000年,福建省進一步將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打響了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

紅軍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浸染在這片土地上,流淌在人們的血液裏。今天的長汀,傳頌著“斷臂鐵人”蘭林金的新故事。

2003年,蘭林金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雙臂。曾是軍人的他崇尚“永不言棄”,幾年後,大膽承包了2270畝荒山造林,一直幹到今天。

“斷臂了,使不上勁,別人挖一鏟,我挖10鏟;用不了剪刀,我就用牙為7萬株油茶剪枝。”蘭林金回憶。

今年春季,他親手栽下的近1000畝油茶、臍橙、金桔、毛竹已綠遍山崗。

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業、部隊、高校……長汀水土流失區成為社會各界“治荒山”的戰場;“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沸騰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5萬畝,水土流失率已降低到7.95%。如今,長汀森林覆蓋率達79.8%,成為福建最綠縣份之一。

“最近,拍攝到了多年未見的‘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以及水鹿種群,説明這裡的生態得到了極大改善。” 福建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巫成火説。

“靠山吃山”:生態“返利”於民

“從向山林進軍,到大種大養;再到今天,變成林下養雞、種草藥……”古城梁坑村支書傅燁講述長汀致富道路之變。

靠山吃山,如今“吃”的是山裏的生態。2016年,梁坑村成立了生態種養合作社,在竹林下種植了1000多畝有機姜黃和三葉青,打開了致富新門。

“毛竹照樣能賣,竹林下的生態藥材每畝還能收近千元,葉子還能加工成生態茶葉,價格不斷走高。現在我們才用1000畝林地,村裏還有近萬畝可以利用。”傅燁的話裏滿是期待。

近年來,長汀林業産業從單一的竹山、果樹,向多元化種植和森林觀光旅遊等林下經濟轉型。2018年,長汀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70萬畝,參與農戶21463戶,實現産值27.25億元。

“長汀綠起來之後,必須考慮怎樣讓生態釋放紅利,讓老百姓富裕,讓鄉村振興。”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説,長汀縣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348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去年,長汀縣成為福建省首批實現脫貧摘帽的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長汀發展。大學生賴斌就是其中一個,2017年,他與兩位90後大學生在河田鎮伯湖村創辦了新農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從事生態種植和休閒農業,帶動貧困戶每年增收5000元。

生態自覺:向著更優更富

河田鎮劉源村村民劉靜美在花甲之年,人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他23歲成為林場伐木工人,2007年,年過60的他投入全部積蓄,承包4470畝荒山植樹造林。“前半生我砍了多少樹,後半生我全部種回來。”劉靜美説。

保護生態的理念,在長汀深入人心,成為一種全民自覺。廖深洪表示,在産業選擇上,長汀堅決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2016年至今拒絕了7家污染隱患較大的企業落戶。

記者了解,長汀正在構築“332”産業新格局:確立稀土、紡織服裝、文化旅遊三個主導産業,及特色現代農業、醫療器械、電子商務三個重點産業,發展新能源、健康養老兩個新興産業。

“選對路子,邁開步子”——長汀,這個曾經的貧困縣,在過去兩年蟬聯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生態還要更優,百姓還要更富,這是長汀永遠的追求。”廖深洪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