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活力足

2019-05-10 07:3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5月6日至8日,2019北京國際軍民兩用裝備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展覽匯聚了國內外近150家企業參展,展品涉及多個領域的軍用、民用創新産品和技術。圖為參觀者在展覽會上與教育機器人互動。陳曉根攝(人民視覺)

從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到近日各省份陸續公佈的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的首季表現得以完整呈現。不論看整體還是看局部,創新驅動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創業創新蓬勃發展,新興動能快速成長,共同成為中國經濟動力與活力的源泉。

新興産業加速跑

當前中國經濟不僅好于預期,其中蘊藏的活力和潛力更是令人欣喜。“新興産業作為經濟體系中最有發展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組成部分,今年以來持續發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説。

看産業表現——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8%,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2和1.3個百分點。

看區域發展——新經濟遍地開花,成為拉動一方經濟的新引擎。一季度,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江蘇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新産品産值率達11.7%;山東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3%……更多省份也有目標、有計劃,正集中發力。

蓬勃之勢從何而來?源自創新引領作用的不斷增強。

一批新技術加快佈局。當前,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和重大科技基礎補短板力度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序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端倪初見。一季度,信息傳輸業投資同比增長35.5%,比上年同期加快27.3個百分點。

一批新産業新産品較快增長。一季度,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0%、9.4%和7.9%。

一批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完成快遞業務量121.5億件,同比增長22.5%。1—2月,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62.8億GB,同比增長136.1%。創新已經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市場主體熱度高

企業是經濟的微觀細胞,同樣是創業創新的重要主體。企業發展熱度怎麼樣,創新熱情高不高,是經濟活力最直接的體現。

一季度,中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5.3萬戶,同比增長26.3%,其中新登記企業1.65萬戶,同比增長12.3%,增速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平均每一分鐘,中國就有11家新企業誕生。

2018年,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擁有量穩步提升,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8%和17.6%。2018年,中國有專利申請企業較上年新增6萬家,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2%。這意味著,越來越多企業把創新視作經營的法寶。

不僅如此,企業信心在增強。3月採購經理指數(PMI)時隔3個月後再度進入擴張區間,非製造業PMI創2018年9月以來新高。

企業的良好表現,離不開宏觀條件的改善。今年以來,重大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比如提高個稅起徵點、實施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效應開始顯現;下調增值稅稅率等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陸續推出;在援企穩崗、普惠養老、學前教育等社會政策方面,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實施和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將進一步激發和增強發展動力,有力支撐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達説。

經濟轉型步子穩

當前中國經濟積極因素逐漸增多,但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國際貿易增長堪憂,跨境投資仍處低谷,輸入性風險有所上升;國內週期性、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並存仍是現實。中國經濟仍有轉型發展的良好條件嗎?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認為,近年來中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新經濟、新業態展現良好發展勢頭,特別是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研投入不斷加大,這提高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加強了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結構轉型的力度。袁達則表示,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為全年走勢打下了向好的基礎。

實際上,基於當前經濟的良好表現,市場已經給出樂觀預期。一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4.6,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3.2個點。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摩根大通、匯豐銀行等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説,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足夠的準備,把經濟轉型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對中國經濟和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

創新仍將在經濟轉型中發揮關鍵角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説,中國將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減稅降費重大舉措,切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産業加快改造升級,積極發展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産業,不斷提升産業鏈水平。持續提升供給質量,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促進經濟良性循環。(記者 李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