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
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舉行

2019-05-13 07:5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舉行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正式發佈

5月11日至12日,“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京舉行。這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承辦,來自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災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世界水土保持協會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78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大會。

“一帶一路”沿線自然環境差異大,災害類型多樣(地震、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洪旱災害和海洋災害等)、分佈廣泛、活動頻繁、危害嚴重,且沿線大部分國家經濟欠發達、防災抗災能力弱。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是各國間合作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重要切入點。

這次會議旨在從有效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面臨的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需求出發,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聚焦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充分凝聚國際共識,謀劃減災科技合作新路徑,搭建國際協同減災新平臺,致力於促進各國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為推動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增進各國民生福祉給出科技方案,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促進各國共同繁榮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會上,通過了《“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宣言》提出了4項科技行動計劃和9項推進舉措,支撐“一帶一路”災害風險防範與管理。4項科技行動計劃包括加強災害風險認知、災害風險管理、提高災害風險抵抗能力建設、加強災後重建對策。9項推進舉措主要包括加強災害風險評估能力,促進大數據、災害風險數據及新興技術等共享與應用,建設高效災害信息共享平臺,加強社區、地方、國家、跨境、區域多層級風險管理科學研究、防災減災政策制定以及減災應用,推進跨學科國際減災科技計劃。

同時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發起的國際減災科學聯盟也在大會上正式成立。

目前,該聯盟已吸引了來自中國、意大利、比利時、尼泊爾、斯裏蘭卡、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近30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以及國際水土保持學會、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防災減災知識服務分中心等組織的共同參與。

據了解,未來十年,聯盟將依託“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未來地球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平臺,落實“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風險研究計劃。依託減災聯盟建立多國聯動的綜合減災新機制和數據共享新平臺,構建國際減災專家庫。爭取儘早將減災聯盟列入國家戰略計劃和相關國家的行動計劃,爭取國內外更多的研究機構、大學、公司企業、聯合國機構參與,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減災科技組織,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作出具有重要顯示度的貢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實現國際社會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的科技國家隊,中國科學院有責任和義務為建設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帶一路”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他説,“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作為首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運行的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將積極深化與沿線各國的科技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促進民心相通與人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記者 齊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