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百湖之鄉”磴口縣再現生態田園風光

2019-05-17 16: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17日電(記者李雲平、于嘉)在16日啟動為期3天的2019北京世園會“內蒙古日”活動上,不少遊人感受到內蒙古獨特的植物資源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近年來,內蒙古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構築北疆萬里綠色長城。隨著沙漠治理、濕地修復等一系列生態工程的深入實施,毗鄰烏蘭布和沙漠的“百湖之鄉”磴口縣再現湖泊星羅棋佈、沙海綠洲呼應、濕地湖水交融的生態田園風光。

初夏時節,磴口縣金馬湖波光粼粼,蘆影婆娑,百鳥飛翔,大批遊客前來觀鳥垂釣。“生態好了,遊人多了,天鵝、白鷺、野鴨也飛來了。”經營養魚和旅遊的金馬湖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興虎説,2009年以來,湖區水體凈化改造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3000多萬元,水域面積增加近千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這只是磴口縣不斷加大生態治理力度的縮影。磴口縣有160多處天然湖泊,黃河流經這裡52公里,雖不缺水,但因緊鄰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的烏蘭布和沙漠,加上前些年環保意識不夠強、治理資金投入有限,生態欠賬較多。

為有效改善人居環境,磴口縣從2012年起對58.7萬畝濕地實施保護與恢復工程,對境內的納林湖、奈倫湖、南湖、北海等湖泊進行清淤、加固堤壩和引水渠道等。如今,三湖蓄水、五渠繞城、內外連通的生態水網體系初步形成,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候鳥飛來棲息、繁衍。

近年來,當地還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磴口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韓應聯介紹,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20.6%,沙塵暴等異常天氣明顯減少,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綠進沙退,每年向黃河的輸沙量由多年前的7000萬噸減少到不足1000萬噸。

如今,黃河繞城而過、良田鬱鬱蔥蔥,千畝沙漠水稻田給沙海披上綠裝,萬畝葵園把黃河沿岸點綴得生機盎然,還有各具風情的田園鄉村散落在縣城周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