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色民宿為新疆旅遊添亮色

2019-05-27 08:32 來源: 新疆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每天清晨醒來聽小鳥在林間歡唱、坐在房間裏窗外就是綠毯般的草原、在寂靜的農家小院裏曬太陽、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濃郁的民族風情……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到新疆各地的特色民宿住宿。特色民宿正成為新疆旅遊業中最具吸引力的業態之一,在為各族農牧民增收的同時,也為新疆旅遊增添了一抹亮色。

■方興未艾 為發展添動力

5月20日中午,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菜籽溝村村民張德明夫婦正忙著做飯——烏魯木齊的幾位住客要吃一頓當地特色飯,夫婦倆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

從2015年起,張德明夫婦在村裏開起了客棧。如今,客棧已有9個標準間、4個大通鋪房間,一次可以接待四五十名遊客住宿。“我們是村裏較早開客棧的,現在村裏有十幾家民宿。”張德明説。

如今,像菜籽溝村這樣大力發展民宿的村莊還有不少。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子斌介紹,近年來,昌吉州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旅遊、休閒度假遊等,為民宿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這裡的民宿已超過500家,許多邊遠山村的農牧民通過開辦民宿,吃上了“旅遊飯”。昌吉州從去年開始已在7個縣市的10個鄉鎮18個村重點佈局發展民宿業。

隨著新疆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疆內外遊客數量激增,旺季時甚至“一房難求”。

吐魯番市從2017年起就開始大力發展民宿業,新改擴建1000個家庭旅館、農家旅館;阿勒泰地區目前民宿數量超過860家,床位突破1萬張,依託民宿業直接就業人數達8000余人,相關産業帶動就業達3萬餘人;新疆發展民宿業較早的喀納斯景區現有民宿237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200個。

目前,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阿勒泰、巴音郭楞、伊犁等地的民宿發展勢頭良好,民宿業已成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農牧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

■提檔升級 讓遊客更舒心

站在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木納爾社區絲綢之路公寓的大院裏,眼前是原生態的生土建築,造型別致的路燈、躺椅;走進房間,發現這裡有免費的WiFi,24小時供應的熱水——原生態的民居和現代化的硬體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絲綢之路公寓是吐魯番市文旅部門評選出的一家“金宿級”民宿。評定“金宿”“銀宿”也被視作當地民宿業發展走向規範化、標準化的標誌之一。

2017年9月,原國家旅遊局發佈的《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首次對民宿進行了定義。新疆一些民宿業較早發展的地州市也紛紛開始制定相應標準。

“近年來,阿勒泰不斷完善民宿管理標準,統一民宿標識和服務規範,提高民宿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當地對被評定為‘金宿’‘銀宿’的民宿,一次性分別給予30萬元和20萬元獎勵;對改造提升的民宿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進一步解決旅遊民宿發展資金不足問題。”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劉克川介紹。

“外面鄉土化、內部現代化。”張子斌簡單概括了民宿的標準。昌吉州為促進民宿業發展,制定了嚴格的評定標準,按照精品民宿、標準民宿、普通民宿進行了詳細分類,這一標準已于去年開始實行。

“這有利於管理部門按照標準進行規範、管理,投資者、從事民宿業的農牧民也便於按照標準操作、執行,有利於民宿這種旅遊新業態的長遠發展。”張子斌説。

去年,張德明投入40萬元對自己的客棧進行了改造。“你現在來住,就像住賓館一樣。”他説。

■凸顯特色 讓民宿更迷人

遠眺,雪頂高山同框望;近聽,林間松濤聲陣陣。在位於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白哈巴村的白哈巴後街小院,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純凈生活。

如今,在提升服務設施和標準的同時,各地還在民宿建設中因地制宜,創造發展特色。

喀納斯景區在民宿建設中強調突出喀納斯自然生態優勢及傳統古村落保護,將維護景區傳統古村落歷史風貌、建築風格作為發展旅遊民宿的前提和基礎,按照保持木制民居、只減不增、打造精品的原則,嚴格建築裝修、材料拉運、施工建設審核監督,及時修繕木制圍欄、大門、棧道,拆除彩鋼板屋頂,還原木制屋頂,對裸露地面進行美化、綠化等,努力讓民宿融入喀納斯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

而文化和民俗,更是新疆各地民宿主打的“特色牌”。

和菜籽溝村鄰近的英格堡鄉月亮地村,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傳統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並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民宿等旅遊新業態也發展良好。

“在這裡,每一處院落均為院落主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家園,民宿客房與百姓住房相鄰相伴,遊客在愜意居住的同時,還可以近距離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白哈巴後街小院新疆全域私享國際旅行社負責人鄭浩介紹。2018年5月,該旅行社租下了村民的6座院落,開起了民宿,僅運營4個月,就接待遊客2400余人。(記者 任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