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多方共贏

2019-05-28 12:5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5月28日電 題: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多方共贏

新華社記者 程士華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舟行新安江,綠水青山相映成趣,白墻黛瓦的徽派民居點綴其間,猶如置身於山水畫中。

“以前的新安江,河道兩側密密麻麻的都是網箱養魚,”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新保局局長潘勝利説,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啟動以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遞增。

新安江流域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新安江發源於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幹流總長359公里,其中安徽境內242.3公里、佔67.5%,出境水量佔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2000年以來,千島湖藍藻異常增殖等問題,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協調和皖浙兩省推動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啟動,以政策和經濟激勵機制為杠桿,推動上遊地區主動保護、下游地區支持上遊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2012—2014年是首輪試點:補償資金上,三年累計1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每年出資3億元,安徽、浙江兩省每年分別出資1億元;考核方式上,如果皖浙兩省跨界斷面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省給安徽省1億元,反之,安徽省給浙江省1億元。2015—2017年緊接著開展了第二輪試點,資金補助標準、水質考核標準雙提高,按照“分檔補助、好水好價”標準,浙皖兩省各增加1億元。

該試點亮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並在廣西、廣東、福建等8個省區市推開,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安江方案”。

據黃山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黃山市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靶向治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成立16支河道打撈隊,取締養魚網箱6379隻,關閉搬遷禁養區家畜禽養殖場200多家,實現村級保潔、河面打撈、網箱退養、規模化畜禽養殖整治、沿河排污口整治等“十個全覆蓋”。

在工業點源污染防治方面,黃山市編制了産業準入負面清單,近年來關停淘汰污染企業170多家,整體搬遷工業企業90多家,拒絕污染項目180多個,優化升級項目510多個,投入近60億元打造循環經濟園區,實現供熱、脫鹽、治污“三集中”。

黃山市歙縣副縣長汪小龍介紹,自2011年起,歙縣把原來分佈在新安江流域的化工企業實施了關停並轉,新建了循環經濟園區,園區企業的污水收集率100%,達標排放率100%,園區污水年排放量比搬遷前下降38%,COD排放量比搬遷前下降76%,二氧化硫年減排量63.5%。同時,園區企業效益連創新高、規模快速擴大,2017年園區工業總産值30億元,預計2020年園區工業總産值超過50億元。

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記者在歙縣深渡鎮深渡港看到,前來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深渡鎮副鎮長吳宜敏説,新安江山水畫廊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旅遊名片,旅遊的火爆讓村民腰包快速鼓了起來,尤其是旅遊旺季,民宿一床難求,農家樂幾乎是家家爆滿。

新安江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的推進,撬動了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12—2017年新安江上遊流域總體水質為優,跨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每年向千島湖輸送60多億立方米乾淨水;千島湖水質總體穩定保持為I類,營養狀態指數由中營養變為貧營養,與新安江上游水質變化趨勢保持一致。

記者從黃山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去年底完成了第三輪續約,皖浙兩省簽署了《關於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協議期限2018-2020年,共同設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兩省每年各出資2億元。在延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兩省採取工程、經濟、科技等措施,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推進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