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環保助力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綠起來”

2019-06-04 19: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6月4日電 題:生態環保助力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綠起來”

新華社記者孫仁斌、汪偉

56歲的遼寧省蓋州市什字街鎮邢家溝村村民呂慶榮這幾天手機經常響起,“世界環境日”就要到了,不少農民環保志願者給他打電話,要和他一起清理鄉村垃圾,助力生態保護。

投身環保志願服務已經35年的呂慶榮,見證了這麼多年家鄉日益變綠的過程:“過去外地人眼裏的遼寧老工業基地,煙囪林立,濃煙滾滾,不少人形容這裡就是四個字:傻大黑粗,現在,我的家鄉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三十多年過去,變化太大了。”

夏日的遼寧盤錦,海風習習,陽光明媚。綠樹掩映下,大洼區石廟子村風格統一的民居黛瓦白墻、錯落有致。村民王進軍正在和家人打掃自家院落,為即將到來的端午小長假做遊客接待準備工作。

此前的春節、國慶黃金周,王進軍的這棟農家院落賣出了1999元一晚的高價,價格堪比星級酒店。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棟閒置的民房?

“孩子們外出打工了,家裏的房子大都閒著,沒有人住。”王進軍説。近幾年,盤錦市進行農村環境整治,各村因地制宜,結合村莊特點美化村容村貌。農村旱廁改造,村民們家裏通了上下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環境美了,旅遊公司找上門來,以每年1.5萬元的價格租下了老王的房子,改造後開發民宿旅遊。如今,石廟子村已有48戶村民準備把閒置的房屋出租給企業。類似石廟子這樣的村莊如今已在盤錦到處開花。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農村處處長王軍介紹説,2018年,遼寧省完成了50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累計已有3000個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工作;完成100個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系統建設,為1.5萬戶農村居民衛生間下水收集創造了條件。

農村生態環境的變化,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條件,也帶火了鄉村旅遊。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遼寧省共接待遊客1238.8萬人次,同比增長8.4%,旅遊總收入111.49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鄉村旅遊佔到了較大比重。

在遼寧,綠色環保的理念正成為各地産業結構調整的頭道“門檻”。在遼寧省西豐縣,西豐的梅花鹿存欄量佔到全國的25%,柞蠶産量佔全國的30%,還生産人參、五味子、地龍骨等500多種藥材。西豐縣先後聘請了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團隊編制了生命健康産業和綠色食品産業發展規劃。茅臺、東阿阿膠、吉林修正、天士力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西豐。

“我們迫切希望發展産業帶動地區發展,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好生態是西豐的金字招牌。”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説,當地選擇了發展生命健康産業的綠色脫貧之路,把高污染高能耗産業擋在了門外。

2018年,遼寧省依法依規淘汰年産30萬噸以下煤礦25個,淘汰落後水泥産能54萬噸。對全省非煤礦山實施“五礦共治”。一批“散亂污”企業出清,工業産能利用率穩中有升。

在環保“硬杠杠”的規範下,傳統産業該退出的退出,能升級的升級,既做治理污染的“減法”,也做經濟發展的“加法”。

遼寧阜新皮革産業開發區有23家生産企業,每家都有一個共性難題:堆積如山的廢碎料,不僅氣味難聞,皮革中的鉻還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來區內企業需要將廢碎料運往外地有專業資質的企業封存處理,運費加上處置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廢碎料處理成了企業的難題。

固廢就地處置、循環利用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開發區支持下,阜新大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少偉問計四川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專家團隊,將含鉻皮革廢棄料處置技術從實驗室請到生産線,邊角碎料變身新型再生革和無醛皮革填充劑,整個過程無廢水和廢渣排放,形成一個循環利用的上下游産業鏈條。

擺脫資源依賴,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發展模式,遼寧老工業基地的經濟逐漸綠色化。2018年,遼寧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5%,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先後成立。遼寧省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8.58件,科技成果轉化落地3700多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9%。

“生態環境保護是優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加強環保工作的同時,推動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老工業基地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遼寧社會科學院低碳發展研究所所長畢德利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