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部、中國科協詳解如何營造科技界良好作風學風——以科學家精神凝聚強大創新力

2019-06-14 07:5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技部6月13日上午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科技部、中國科協有關負責同志對《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做情況介紹並回答記者提問。

“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作風學風做出明確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科研生態建設的重視。”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説,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科技界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在深入調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專門力量起草了該《意見》。經中央批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並向社會公佈。

正向引領: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中國科協調宣部處長孟令耘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精神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是有一定區別的。《意見》對中國科學家精神進行了全面闡釋。”

《意見》要求自覺踐行、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提出要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這12個字是對我國科學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孟令耘説。

“《意見》堅持正向引領。”戴國慶介紹,在黨的領導下,科學家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鬥中形成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獨有的精神品質。《意見》強化政治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塑形鑄魂科學家精神為抓手,在全社會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愛國情懷、責任使命,凝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

問題導向: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戴國慶介紹:“《意見》突出了問題導向,在充分肯定我國科技界作風學風主流積極向上的同時,針對當前一定程度存在的浮誇浮躁、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治理舉措,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具體務實。如明確規定,嚴禁違規將科研任務轉包分包他人、以項目實施週期之外或不相關成果充抵交差等。論文等科研成果發表後一個月內,要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交所在單位統一管理、留存備查。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不超過3個,院士在每個工作站全職工作時間每年不少於3個月。在科技項目、獎勵、人才計劃和院士增選等各種評審活動中,不得“打招呼”“走關係”,不得投感情票、單位票、利益票,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參評、評審等資格。不得片面通過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特別是從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挖人才等。

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表示,落實《意見》相關要求需要從四方面採取具體措施。“一要抓監測,要組織相關機構對作風學風建設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二要做評估,可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執行效果評估;三要抓督促,督促各方面落實《意見》中的具體舉措;四要抓查辦,嚴肅查辦違規案件,‘零容忍’凈化學術風氣。”

著眼長效:推動作風學風建設常態化

“文件的建設目標很明確。《意見》明確提出,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實,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戴國慶介紹,《意見》立足著眼長效,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要求構建長效機制,匯聚各方力量,推動作風和學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為科技工作者潛心科研、拼搏創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輿論環境。

比如,《意見》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構建良好科研生態”這一部分中,明確了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正確發揮評價引導作用、大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等要求。這些要求著眼長效,強化服務,將減少對微觀科研活動的直接干涉,推動作風學風建設的常態化和制度化。(記者 佘惠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