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9-06-20 20:57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間:2019年06月20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馬嘉賓,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
  內容: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佈會。(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續梅:

各位嘉賓、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在昨天,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公佈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文件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也是新世紀以來國辦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今天的發佈會我們請來了幾位嘉賓,專門為大家進行介紹和解讀。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嘉賓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教育部教材局申繼亮巡視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馬嘉賓副司長,上海市教委賈煒副主任,還有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下面首先請呂玉剛司長介紹《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非常歡迎大家參加今天這場新聞發佈會,也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基礎教育工作給予的熱情關心和大量的報道宣傳。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已經正式發佈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立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和全面的部署。剛才,續梅主任也介紹,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於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意義十分重大,影響非常深遠。下面,我就這個《指導意見》向大家介紹四方面的情況。

第一,關於《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

普通高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和作用。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對鞏固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增強高中教育發展後勁和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指導意見》出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背景。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圍繞立德樹人設計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並強調要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這為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求,要研究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快速發展,普及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18年底,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8.8%,這就包括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整體辦學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經進入到以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的發展新階段。但是,當前普通高中教育還存在著素質教育實施不夠全面、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唯分數唯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等突出問題,亟需通過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來加以破解和應對。

三是普通高中面臨著多維改革同步推進的繁重任務。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正處於普及攻堅、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高考綜合改革,提出要探索“兩依據、一參考”的錄取模式,對普通高中學生的選課走班、教學組織、綜合素質評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新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著力破解當前面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確保各項改革能夠有效銜接、協同推進。

第二個方面,關於《指導意見》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考慮。

這次改革的總體思路十分明確,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著力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具體來説,要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正確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堅持改革創新,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從育人體系、課程教學、學生指導、考試招生和條件保障等育人關鍵環節著手,健全機制、完善政策、明確要求,保障改革目標的如期實現。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注重各項改革的銜接。統籌高考綜合改革,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等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育人合力。

第三個方面,關於《指導意見》的主要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了1個總體目標和6個具體目標。

1個總體目標是: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這是全國教育大會上總書記重要講話當中特別強調的。6個具體目標包括:一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二是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三是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以上這些目標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於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的重要講話精神,體現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這些目標的達成,能夠有效保障育人方式改革取得實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第四個方面,關於《指導意見》的主要任務和改革措施。

《指導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改革任務:

第一,構建全面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四項內容:一是突出德育時代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體系。二是強化綜合素質培養。針對育人的薄弱環節,就改進科學文化教育、強化體育鍛鍊、加強美育工作、重視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目標措施和要求,著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拓寬實踐渠道。健全社會教育資源有效開發配置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打造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建設一批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定期組織開展學生志願服務和實踐體驗活動。四是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從城鄉學校實際出發,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和實施辦法,強化對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方面的全面評價。

第二,優化課程實施。為了實施好新課程新教材,《指導意見》提出了一個工作目標和兩項具體措施。工作目標是: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在2022年之前新課程、新教材得到全面實施。兩項具體措施是:一是健全新課程的實施機制。組織開展國家級示範性培訓和校長教師的全員培訓,也就是確實做到新課程、新教材實施之前得到全面培訓,切實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學校課程管理。加強課程實施監管和學分認定管理,落實好國家課程方案,確保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

第三,創新教學組織管理。一是有序推進選課走班。首先,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的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要。其次,要指導學校制定選課走班的指南,構建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二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積極探索互動式、啟髮式、探究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優化教學管理。針對一些學校存在的搶趕教學進度,超課標教學,日常測試頻繁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規範,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強調了市、縣監管責任。

第四,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從高中學生的特點看,這個年齡段學生正處於從未成年向成年、初步選擇未來發展方向的特殊階段,《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注重指導實效。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提高學生在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的自主選擇能力。二是加強能力建設。指導普通高中學校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明確指導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加強指導教師培訓。三是健全指導機制。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參與和協同配合的指導機制。

第五,完善考試和招生制度。在總結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指導意見》分別對加強和改進考試、命題與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規範學業水平考試。明確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合格性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二是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堅決克服這種傾向。同時從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和加強命題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動提高命題水平。三是穩步推進高校招生改革。根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基本需要,不斷完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並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第六,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新課程實施和新高考綜合改革對普通高中的師資保障和教學設施保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所以這次指導意見把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予以強調,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健全師資補充和激勵機制。加大編制統籌調配力度,要求於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適應選課走班教學需要。同時,完善普通高中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向普通高中予以適當傾斜,並指導學校進一步完善分配辦法。二是改善學校校舍條件。完善學校建設規劃,擴大教育資源,優化校舍功能,制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修訂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標準和裝備配備標準,繼續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實施力度,重點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三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首先是“建機制”,完善普通高中建設經費投入機制,明確省市縣分擔責任;健全成本分擔機制,建立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學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其次是“定標準”,針對目前個別省份尚未出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一些省份標準過低,以及實施選課走班和綜合素質評價以後學校運轉和管理成本提高等問題,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特別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于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實現。第三是“拓渠道”,在嚴格遵守政府債務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籌措普通高中的建設資金。

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領導、多部門協同推進,為了保障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指導意見》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明確部門分工、強化考核督導和營造良好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並特別強調國家要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質量監測辦法,引導各地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促進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就向大家介紹這些,謝謝各位記者。

續梅:

謝謝玉剛司長。下面我們請申繼亮局長結合《指導意見》,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修訂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結合《指導意見》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修訂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 申繼亮: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借這個機會我就普通高中課程教材有關情況給大家作一個簡要的報告。

根據十八大、十九大的精神,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修訂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首先在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修訂後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修訂後的20個課程標準。今年5月份,除了政治、語文、歷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幾個學科修訂後的教材也已經發佈了目錄,在5月份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裏已經公開發佈了。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就是政治、語文、歷史編寫審查工作也基本結束,目前是這麼一個基本情況。

這一次普通高中課程教材的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更新調整,同時對課程的結構也進行了優化。這次課程結構優化突出的一個重點就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和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歸結起來結構優化、重點突出表現在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所增加。不僅結構優化,內容調整,更主要的這次新課程的修訂是體現在育人功能的增強方面,對於如何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在修訂過程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把立德樹人的要求充分落實到我們的課程教材當中。具體來説,就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結合學科特點融入到課程教材裏,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時代新人培養的要求體現在我們的課程教材裏。具體的措施就是我們組織專家首先研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科特點,每一個學科又提出了學科的核心素養。換句話説,學科核心素養實際上講的就是各個學科的基本育人價值,包括三個要點,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第一個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就是突破以往的課程目標的表述,重新界定課程目標,使得課程的育人目標和要求更加具體化、更加細化,聚焦人的發展,與教師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聯絡更為緊密。

第二,為了強化課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每一門課程到底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對於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考核評價,不僅僅是關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素養的養成,關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形成。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製,不僅有助於規範我們的教學,就是不要超綱、不要盲目趕進度;同時,也為考試命題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依據。所有教材的編寫,教學實施建議,考試命題建議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在圍繞著如何達成學業質量要求而設計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新的課程進一步強化了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具體表現在配合高中課程修訂,2017年教育部還專門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這是一門必修課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要修的必修課。在高中課程裏,綜合實踐活動學分是14學分,我們總共畢業學分要求是144分,佔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佔分最高。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這就跟今天我們強調的育人模式改革是密切相關的,育人模式改革不僅僅是簡單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更主要的還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機制和途徑。所以,這次新課程修訂以後,特別強調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來推動整個育人模式的改革。

當然,為了更好地促進育人模式的改革,我們還要落實好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有了綜合實踐活動,有了綜合素質評價,有了新修訂課程的育人理念,這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才有可能使得我們育人模式改革取得真正的實效。

近些年,各地的高中學校都在根據教育部課程改革理念積極推進育人模式改革,相信在中央文件印發以後,這項工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真正形成立德樹人的長效機制。我要介紹的情況就這些,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申局長。下面我們請賈煒主任介紹上海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推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舉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結合《指導意見》介紹上海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推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賈煒: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昨天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了,這份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也凸顯了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我們相信必將促進高中教育進一步克服“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的不良導向,實現三個轉變,即:從“應試”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轉變;從以“升學”為目標向“升學與生涯輔導相結合”目標轉變;從高中教育“分層發展”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方向轉變。

2014年來,上海作為第一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市,堅持“教—考—招”聯動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高中的育人方式改革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一是在組織教學方面,我們以增強選擇性,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導向,使“分層走班”成為高中教育教學的新的常態。我們通過近年來高中全樣本的調研數據發現,上海高考改革等級考科目設置的6選3共有20種組合,每一種組合都有學生選擇。而且越是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在學生的科目選擇上,越是體現出文理兼顧的特點。目前,凡是一個年級有12班級以上的高中學校,已經100%的開齊開足滿足學生20種組合走班需要的課程教學。我們也根據不同學校的資源配置實際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指導高中學校形成了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三種走班的模式,為學生能按照自身的學科特長和興趣志向進行選學選考,提供了公平的機會。

第二是落實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方面。以推進學生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為兩個主要抓手,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和對學生進行評價方式的變革。

在推進社會實踐上,上海明確提出高中志願服務,就我們的公益勞動三年不少於60學時的課程要求,這60個學時就是8天半。這項活動並由上海市文明辦、團市委和校外聯共同牽頭,為學生社會實踐提供組織保障。我們也做了初步統計,99%的學生是能夠完成60學時的課程要求,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超學時完成,還有不少優秀學生把參加公益勞動也作為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對待。截止到今年6月,全市共建立了1930個市、區兩級社會實踐基地,發佈了729439個社會實踐崗位,像暑托班助教、醫院導醫、博物館講解員、圖書館管理員、地鐵協管志願者等都成為了學生社會實踐的“熱門崗位”,也有不少學生把社會實踐與自身的生涯規劃結合起來,比如:上海有的學生在醫院的社會實踐中就將學醫確立為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推進研究性學習上,上海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至少有一次完整的課題研究經歷,高考改革以來,歷屆學生連續三年100%有課題、研究內容涉及語言文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同時,為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要做到保真和可信可用做了一些探索,上海為此開發了高中生研究性學習自適應平臺和第三方認證平臺,為學生提供基於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全過程指導和第三方專家遠程視頻答辯認證服務。

在綜合素質評價的運用上,積極與各高校對接,借助綜合素質評價的信息平臺,將綜合素質評價運用到春季高考、專科自主招生、高水平高校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錄取等多種類型的招生。目前,已有近30所本科高校和多所專科院校制定併發布了《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校招生錄取中校測面試、同分錄取、專業調劑、資格初審等環節的重要參考。

第三是積極引導高中學校從“分層發展”走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的發展之路。我們的校長和社會對分層發展比較熟悉,我們把高中分成市實驗示範性高中和區實驗示範性高中,還有普通高中。但是如何在堅持這個分層不變的情況下,鼓勵高中探索特色多樣發展,分類發展就擺在我們的面前。上海在2011年就啟動了特色化普通高中建設項目,連續制定兩輪的《特色高中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了一批涵蓋人文類高中、科技類高中、藝術類高中、理工類、社科、金融、醫藥等領域的特色普通高中,這些學校在創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辦學目標上從原來的只問分數有多高,到現在要問自己特色有多強。所以,目前我們全市經過兩輪的創建,已命名了9所特色普通高中,還有56所正在不斷的以項目推進的方式來參與到這個多樣化特色高中的發展過程中去。

這是以上三個方面我們所做的初步的探索。下一階段,上海將認真學習領會《指導意見》的精神,重點圍繞三個方面持續推進高中教育內涵發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

一是研製《普通高中建設標準》,探索學校的校舍建設從普通的行政班教室向學習空間的延伸,在教育裝備上從共性標配向個性定制延伸,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上,從産品使用向網絡環境建設延伸。在師資隊伍結構上,從校內向校內外兼容延伸,課程建設從落實建構上向管理與服務延伸,即“五個延伸”。

二是將繼續按照國家要求深化高中課程改革。在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緊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著力推進“課程-教材-教學-評價”一體化改革,加強“五育並舉”,切實落實“大中小幼德育課程一體化”、學科教育和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等各項工作。

三是繼續探索實施“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構建從學生發展、教師發展、課程建設、學校治理能力四個方面,對高中教育教學的質量進行綜合評價,持續推進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設,以評促改,從而進一步驅動高中辦學水平的提升和育人方式的變革。謝謝!

續梅:

感謝賈煒主任,下面請李希貴校長介紹十一學校前期改革探索,以及下一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打算。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結合《指導意見》介紹本校前期改革探索和貫徹落實打算。(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李希貴: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從參加工作到今天40年的時間,除了有幾年在教育行政部門工作,其他時間全在普通高中學校。從1990年當校長,就一直期盼能有一個有關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所以,我拿到這個文件就特別興奮,為什麼?因為它是國家層面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關於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這個文件不僅僅是第一個,而且它是一個能夠推進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舉措,為什麼?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總書記都提出,我們國家要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我們怎麼做?作為教育界的一個代表,我們怎麼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過去傳統的做法就是靠延長學段,我們靠增加學歷,提高學歷層次。明年全國就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了,那麼我們將要實現高中教育大眾化,傳統的方式已經沒有多少紅利可以釋放,怎麼辦?中央高瞻遠矚,這次提出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變,通過選課走班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然後最大限度用自己的比較優勢為社會服務。

當我們國家每一個青少年學生、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比較優勢的時候,我們就有了人才的競爭力。所以這個文件是一個歷史性的文件,是一個劃時代的文件,它必將對我們中央提出的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大國建設提供教育支撐。

這個文件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文件,為什麼?40年來,我們第一次提出全面培養體系這樣一種發展路徑,它不僅提出這樣一個全面培養體系,還有若干個貼心的、讓基層可以操作的非常適應的措施。包括選課走班等育人方式改革帶來的教師編制問題,需要解決;經費問題,這一次把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寫到這個文件中是一個重大突破。所以,我特別想代表普通高中學生感謝這個文件。還有綜合素質評價、校舍條件的改善等,剛才上海市教委的賈主任提到,這些政策提出後,各個地方肯定會百花齊放,會出臺很多有利於政策落地的具體措施。

拿到這個文件我還感到非常欣慰,為什麼?就是因為十一學校從2010年被確定為國家基礎教育實驗學校,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我們已經開始了這樣一種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探索一輪之後,在2014年的時候,國家進行了第一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非常意想不到的是,把我們評為全國兩個特等獎之一,普通高中教育只有一個。我們看到了中央推進這樣一種育人方式改革的決心,我們就有了繼續深入探索的定力。走到今天,應該説學校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好的生態,所以看到文件當中有些歸納、梳理、總結、提升,這裡也看到了我們探索的一些痕跡、影子,因此我們也感覺到流汗之後的欣慰。

十一學校這些年探索歸結起來就做了兩件事:一是圍繞時代新人的培養目標,構建了豐富多樣、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全校有258個高中課程模塊,實現了1720名高中學生一個學生一張課表,一個學生一條不一樣的成長路徑,切實推動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慢慢讓學生在發現世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能。

二是構建了全員育人的全面培養體系,形成了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選課走班使老師和學生的接觸更加扁平化,産生了過去傳統教學行政班之下沒有的若干個學生新群體。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機遇,就是教師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教學班的首席,包括學生社團和俱樂部的出現,各類學生自主組織的出現,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許多挑戰,同時也是機會。現在每個學生的“同學”多了,全年級的學生基本上他們都在一個班學習過,在數學教學班、在物理教學班,在不同層次的教學班裏學習過,通過社團能把全校各個年級的學生聚合在一起,特別是有共同志向的學生有機會走到一起。這些年高考現場出現了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很多上大學的學生回來支持他過去在同一個社團的同學高考,這在過去是不多見的。另外,很多學生他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不一定是一個年級的,也不一定是一個教學班的,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若干個“學生公司”、“學生團隊”,我相信未來他們也可能一起創業。所以,這樣一個培養體系要求我們的老師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學分就與老師的教學績效挂鉤,每年兩次教育教學診斷的核心指標都是有關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指標。

拿到這個文件,我也更感覺到有壓力,為什麼?因為在全面培養體系的鏈條上,有好多環節,只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有些問題就會得到比較好的解決。但是,在這個鏈條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堂教學,這是我們的內功,我們高中學校有了這麼好的環境,有了這麼好的培養體系的鏈條,我們在這個環節上怎麼做好工作。十一學校現在正在推行的是從教學走向學習,把學校變成學習社區,剛才賈主任也談到了,如果各位朋友有興趣,可以到十一學校和我們的分校看看,現在學校的建設和我們大家上學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大量的公共區域必須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在這樣以學習為中心的學校教育當中,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路徑都會變得不一樣。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把課程的路徑變得不一樣了,一個學生一張課表,一個學生在課程上一個成長路徑,到了教室呢?一個班24個學生每堂課45分鐘還是一個教學路徑,行嗎?不行了,學生不幹了。所以我們在下很大的功夫,統籌學校資源,把課堂變成學習,因為我們2050年要實現學習大國的目標,來培養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這是我和各位作的一個簡要的彙報。謝謝。

續梅:

謝謝希貴校長。幾位嘉賓的介紹就到這裡,下面請各位媒體朋友提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

有一個問題請提問一下呂玉剛司長。我們注意到長期以來在普通高中階段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現象比較嚴重,我在這個文件裏注意到,裏面有提出説嚴禁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或以單純的升學率評價及懲罰學校和老師。請問呂司長,接下來會有哪些措施來進一步將這個要求落到實處?

呂玉剛: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一個難點和熱點問題,也是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五唯”頑瘴痼疾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普通高中教育在整個教育的鏈條當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承擔了為高等學校輸送學生的重要使命。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一些學校確實存在著唯分數、唯升學的問題。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我們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切實加以克服。在這個文件的制定過程中,對這個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近幾年來國家在穩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的改革,著力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措施。當前,落實好《指導意見》的要求和規定,我想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思想觀念是先導,不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問題都難以解決。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局出發,發展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校和學生的發展要朝著這兩個目標去努力。

第二,加快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評價是重要的指揮棒,對學校辦學和教育教學行為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在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的同時,我們要研究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突出考察學校堅持“五育並舉”,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切實扭轉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傾向。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後,教育部即著手組織有關高校和專家學者,包括基層一線的局長、校長們,制定中小學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這是當前一個重大攻關課題,我們期待這個標準能對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育教學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將來也通過這個評價標準引導地方黨政領導,用這個評價標準全面評價學校辦學質量,而不是片面的看升學率。同時,我們還要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修養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積極發展素質教育。

第三,作為學校來説,一定要強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辦學校、搞教學,目標是什麼,首先要明確,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升學是綜合素質培養的結果,而不能就只僅僅盯著升學。

對此,《指導意見》也提出了相應的具體措施和要求。要堅持“五育”並舉、校內校外並舉,堅持德育為先,通過認真落實德育工作指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強化實驗教學和閱讀教育、修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強美育教育、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打造社會實踐大課堂等措施,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和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教育,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著力培養體育興趣和運動習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勞動養成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是我們下一步落實《指導意見》的重要內容,下一步我們也要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續梅:

繼續提問。

中國青年報記者:

我有兩個小問題,一個問題想問申局長。剛才您提到了我們普通高中的三科統編教材現在編訂和審查工作已經完成,我想問一下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大概什麼時間,所有新的教材就可以投入使用?第二個問題想問下希貴校長,我們都知道十一學校這些年在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學生的選課走班方面已經走出了挺多的探索。剛才您也提到,隨著新的育人模式的改革出臺之後,學校可能面臨著從教育教學到學習的轉變,所有這些可能都對教師的素質有一個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教師的素質可能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條件了。請問我們學校這些年來有哪些已經比較成熟的經驗了,另外您還有哪些舉措可能下一步還會實施?謝謝。

申繼亮:

這次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編寫是從全國遴選了140多位專家組成一個編寫隊伍開展的,三科對於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必須把十八大、十九大的精神落實好,所以要重新組隊,按照中央的新精神,根據新頒布的課程標準組織編寫。

在編寫過程中,改變了以往教材的編寫流程,先有編寫大綱,再出樣章,然後形成初稿,再進行試教試用,徵求意見等等,環節比較多。比如其中有一個環節,每一本教材初稿出來以後,會送給100多位這一科的特級教師去審讀,這在過去教材編寫中是沒有的,這一次增加了要求,重在把編寫過程做得更科學,努力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所以,三科教材編寫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任務,實際上也是我們對教材建設的新探索,整個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現在編寫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審查工作也完成了,但作為一本新的教材投入使用,後續我們還有一些工作需要繼續完善。

關於教材的使用時間,基礎司原來發過一個文件,提到截止點是2022年,在這之前肯定會投入使用。教材建設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比如,政治課的內容變了,可能歷史課也跟著調,因為它是關聯的,要避免重復又要相互呼應。所以教材審查結束以後,我們還有一些意見要進一步落實,我們會加快工作,爭取教材早日投入使用。

李希貴:

從教學走向學習是一個根本的轉變,學習有三個要素:一是學習者目標。過去是從課程標準轉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在老師的備課手冊上,在老師的內心,今天我們要將課程標準轉化成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個單元和每一個星期的學習目標,甚至於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清楚他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目標。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是表現性任務。學生不是靠獲取一些具體的知識甚至技能去學習,而是在完成一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比如我們校園裏有兩棵桃樹,到夏天果實落地了,這就成為生物學科的一個表現性任務,學生要用兩個學期研究涉及到土壤、水分、光照、養料、蟲害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完成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高階認知層次上,他必須進行信息的獲取和技能的學習,還會生成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

三是一致性評估。學生從拿到任務一開始就知道今後兩個星期怎麼評估他,評價方式、評價指標是什麼,學生內心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他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效率會比較高,也會比較有針對性。這樣才能變成真正學生的學習,這樣一來,實際上給我們的教師帶來巨大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我們過去感覺到青年老師需要培訓,他們在前期工作的時候,需要老教師帶新教師,但今天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很多青年老師一年時間、兩年時間就成為骨幹,就成為學校的頂梁柱。還有很多四五十歲的中老年教師反而需要學習,需要二次成長。面對這樣的挑戰,他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學校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第二個挑戰,一旦變成學習之後,學習過程就不僅僅是學科了,一定是溝通、合作、交流、處理衝突,所以核心素養的實現,就水到渠成了。但是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在教書育人的能力上必須提升,如果僅僅還是把這個學習過程看成學科性的,已經遠遠不夠了。它是真正的教育,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師,特別是傳統的教育下,過去班主任、任課老師有分工,使好多老師的教育能力弱化了,這也是一個重大挑戰。

第三個挑戰就是當變成學習之後,大一統的課堂沒有了,全班學生按照老師提供的一個路徑學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旦展開學習,每一個學生或者每幾個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方式和路徑,老師有點顧此失彼了,老師要從一個授課者變成一個領導者,就是教師的領導力,領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一點我們也沒有現成的經驗,我們也正在開發教師領導力的課程。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指導意見》當中提出了各地的生均公用經費在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的標準,剛才李校長説到,對這個標準感到非常的驚喜。請問這個數額是怎麼樣考慮的?另外,這個數額對於育人方式的改革會有什麼樣的支撐和保障的作用?謝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馬嘉賓出席發佈會。(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 馬嘉賓:

剛才李校長對這個政策規定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也代表我們普通高中校長對這項政策表示歡迎,就像我們希貴校長講的,完善經費投入機制,確定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撥款標準是一個亮點,也是一個重大的政策突破,這為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大家知道,2015年“三限生”政策取消之後,許多普通高中學校遇到了經費投入的嚴重不足,還有的學校日常運轉非常困難。現在隨著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的推進,我們很多學校面臨的困難就更大了。為此,迫切需要加大經費投入,《意見》提出最低的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是1000元以上,同時也明確了實現的時間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很有必要。從國家層面來定這樣一個最低標準,我們可以這樣來看,就是目前個別省份還沒有制定相應的標準,還有部分省份出臺了標準,但是標準比較低,比如有的省份標準是400或者500元,這個標準難以滿足學校日常的運轉需要。還有個別省份有標準,但是沒有落實到位,經費沒有到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提出一個統一的最低標準,非常有必要,有利於保障普通高中學校的日常運轉。

二是實事求是。1000元的標準能不能做到?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現在全國有30個省區市制定出臺了生均公用經費的撥款標準,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標準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是在1000元以上,還有個別的省份達到了2000元以上。總體上看,各地通過努力,到2020年達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標準是能夠實現的。同時《意見》也沒有一刀切,對於確實有困難的個別地方,也允許適當的延後,這也是考慮到了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

同時,大家也知道,普通高中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非義務教育是實行財政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所以,《意見》還提出來了要完善成本分擔機制,建立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學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這樣就使高中學校有更多的經費用於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師培訓、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有我們學生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學校日常運轉,也能使高中的校長集中精力辦學育人,從而為我們育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我們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好這項政策,使這項政策惠及廣大的高中學校和師生。謝謝。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想請問呂玉剛司長,《意見》提出了要引導高中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發展素質教育,您認為在現在高考指揮棒仍然很強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給高中的學校學生在科學文化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下一個硬指標?另外,請問李希貴校長,目前的現實是高考應試搞得好的高中,它的素質教育搞得也好,您能否給薄弱一點的高中支幾招,比如他們在中考生源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怎麼實現做到特色化的發展?謝謝。

呂玉剛: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是這個文件的重要目標,也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構建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重要任務。切實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最核心、最關鍵的是要把國家課程標準落實好,課程標準既是教學工作的指南,也是最後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課程標準規定了開什麼課,每門課要多少課時,現在關鍵的就是要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嚴格規範教學管理。在這個文件當中都有了明確的要求,將來還要建立課程實施監測機制,我們每一所學校是不是把課程標準執行到位了,該開設的課程是不是開齊開足了,這是我們下一步評價學校辦學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就回答這些。

李希貴:

其實這個問題好多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已經做了非常好的回答。只是我們社會普遍對這些升學率比較高的名校關注的更多,而冷落了他們。這些學校他們普遍的做法是什麼呢?就是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潛能、愛好和特長,給他們提供空間、提供機會、提供幫助,讓他們在另一些適合他的方向上去發展。我前兩天見到一個學生,他從高一就喜歡廚師,文化課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從初中就決定要到法國去學廚師。他現在已經被法國一個很著名的學校廚師專業錄取了,他幸福感特強。我們學校有很多學生初中畢業後,也是上一般的普通高中,但是這些學生在這些學校發展就非常好。只是這些學校有些做法沒有被社會廣泛關注。北京就有相當一批這種名不見經傳的,但是在育人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學校,我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多報道報道這些學校。謝謝。

續梅: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請問賈煒副主任和李希貴校長,《指導意見》中説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作為主要改革目標,地方和學校在推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方面有哪些做法?下一步還有哪些具體的舉措來予以推進?謝謝!

賈煒: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剛才記者們提到普通高中怎麼來發展自己的特色,幫他們指條路,其實這是很多普通高中校長關心的問題。我在想,普通高中學校的發展其實和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緊密結合。前一段時間我碰到一個家長,他的孩子剛參加完高考,他預估了一下他的孩子成績沒有原來的好,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如果原來高水平的大學考不進,我該怎麼辦?反過來我就問他,你是不是考慮過你的孩子以後的人生發展方向呢?就是建議家長和孩子共同研究一下,這個孩子最喜歡的、最嚮往的前五個職業方向是什麼。這麼問也就是告訴他,我們高中階段的教育不僅要解決升學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尋找適合發展的道路提供指導。所以我們講高中學校的老師是學科老師,更是學生的人生導師。

對於一個普通學校的發展來説,它要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也只有定位好發展特色,高中才不會千校一面,才不會讓學生成為獨木橋上的陪伴者,擁有自己更廣闊的舞臺和前景。這就是我們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意義。

對上海來講,已經開展了兩輪多樣化特色高中建設行動計劃,在今後三年當中,我們還是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規劃佈局。在今後三年當中,尤其到2022年,我們上海準備要創建10所左右的特色高中。在創建過程中,將兼顧特色高中的特色類別、城鄉佈局、區域特點總體設計。主要針對的是除了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外的學校,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普通高中是特色創建的主體。

二是聚焦課程。高中內涵發展的核心能力是課程建設,我們的高中課程一方面要高標準地落實好國家的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還要結合區域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特點,結合學校特色育人目標,建構和健全學校的課程圖譜,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共性的同時又有個性的課程體系。所以,這個方面應該是我們重點要去突破和實踐的。

三是聯建聯動。多樣化特色高中的建設,單靠高中自己很難實現,它的理想目標必須要借助社會各方的力量。首先要積極尋求高校的支持。因為很多高校的專業就是我們特色高中課程體系支撐的一種資源,高校可以提供師資、也可以提供相應的實驗室,使得高校和高中的分類發展結合在一起。此外,我們還可以引導科研院所等各種資源參與到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去。

四是加強政策引導。比如在多樣化特色高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對高中自主招生和初高中一體化人才培養,以及集團化、學區化建設進行政策引導和支持。此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財政投入,主要是針對特色高中的載體建設、創新實驗室建設和一些創新學習空間、創客基地的建設。

五是加強交流展示。從市級層面來説,每年有兩次高中特色展示平臺,而且把這種展示活動作為評審的一個程序,從而激勵我們的高中投入到特色高中的創建當中去。謝謝。

李希貴:

從學校層面,我們感覺有兩個要素:一是基於學校實際,學校的傳統文化、區域特徵、資源優勢。二是惠及學生成長。應該聚焦于最終影響學生的課程建設形成特色,最終能夠轉化為學生個性的成長,這樣的特色才是有意義的。十一學校因為在郊區,在五棵松,1952年建校的時候那個地方還是一片玉米地,所以校園面積相對大一些,我們有這樣一個優勢,開發了30多門體育課程,比如獨輪車、飛盤、輪滑等。學校還有技術教室,學生可以製作滑板,類似的課程比較多。還有,這個學校是一個學生來源比較廣泛的學校,共有26個民族,祖籍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地域的多樣性、民族的多樣性,成為學校研究國家不同區域文化的重要資源。

另外,我們地處海淀、石景山和豐臺三區交界處,這也是一個課程資源,對於跨區域的城市管理,包括交通、市政各個方面的管理,也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課題。所以基於這兩個要素,怎麼把特色轉化為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資源,是我們正在著力做的。謝謝。

續梅:

我們的提問就到這裡。剛才幾位嘉賓在介紹的時候,都説我們今天發佈的文件是一個重磅文件,接下來我們也特別希望能夠看到記者們的重磅報道,能夠加大對這個文件的解讀、介紹,尤其是一些地方和學校的經驗,從輿論上為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