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流擊水 破浪前行——從基層調研把脈2019年中國經濟上半程

2019-07-01 20:0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中流擊水 破浪前行——從基層調研把脈2019年中國經濟上半程

新華社記者

時至2019年年中,中國經濟走過了不平凡的上半程。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10年後,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外有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逆風擾動,內部結構性、週期性矛盾凸顯、轉型升級爬坡過坎,中國經濟巨輪如何中流擊水?

揚帆破浪,禦風前行。新華社記者在基層調研中感到,一幕幕改革創新的鮮活見聞,一個個砥礪奮進的感人故事,構成了一幅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在2018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上,騰訊展區“木星雲”工業互聯網平臺上一台機械手臂在進行加工作業(2018年8月24日)。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中國經濟運行態勢如何?——彰顯一個“穩”字

滾滾長江,奔騰不息。

長江下游中心城市南京。盛夏正午,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與記者面對面,開場白竟是給自己拋出問題:“面對複雜的國際經貿形勢,新區如何突圍?”

作為全國第13個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設立4年來持續快速發展,全力打造帶動南京乃至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近一段時期,部分企業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新區工業增速出現回落。

“危中亦有機,挑戰即檢驗,這是個強身健體的階段。”羅群坦言,今年以來新區在改革上做文章,在機制上發力,堅持創新為引領,努力讓新區發展的後勁更穩、基礎更牢。

據介紹,江北新區一季度吸引了約2800名海外人才前來工作,今年預計將增加300多家高新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高層次人才數量也保持了去年的較高增速。

在位於重慶市永川區的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教師(中)在給物聯網專業的學生授課(2019年3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沿江而上,我們來到重慶。

受汽車産銷回落影響,這一西南重鎮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只有0.5%。但今年前5個月,工業增速回升至4.8%,呈現回穩向好趨勢。

“重慶以製造業立市,也要靠製造業走向未來。”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涂興永説,重慶將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即芯片、液晶面板、智慧終端、核心零部件、物聯網的全産業鏈智慧産業集群和以新能源、智慧網聯為主攻方向的汽車摩托車産業集群,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有了‘芯屏器核網’,我們在發展上就能‘心平氣和’。” 涂興永風趣地説。

窺一域,察全局。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真實寫照:困難多,但希望更大;挑戰多,但信心更足。

新華社日前派出多路小分隊,深入基層,看地方發展動向,聽企業一線聲音,探市場流通狀況,近距離感知經濟走勢。

“穩”,是各路記者不約而同達成的一個明確感受——

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勢頭明顯。

顧客在江蘇省無錫市一家超市選購蔬菜(2019年6月12日)。新華社發(還月亮 攝)

穩在何處?

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總體“穩”:從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看,前5個月,投資增速雖有所回落但製造業投資增速低位回升,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出口實現“逆風而上”同比增長7.7%。

事關百姓生活的就業、物價指標“穩”: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前5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97萬人,全年計劃完成過半;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漲勢溫和。

産業結構優化步子“穩”:5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快於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15.2個百分點。

地方和企業的發展心態更“穩”:“中國經濟實力潛力已今非昔比,我們迴旋餘地大”“10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但中國逆勢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諸多地方幹部和企業家對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對當前遇到的一些困難都有著積極態度,心態更加沉穩。

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中信重工的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操作特種機器人(2019年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韓朝陽 攝

“經受考驗才能成為優秀者,10年之間中信重工登陸了資本市場,還為神舟飛船、C919大飛機等國之重器提供了配套産品部件,目前國際市場版圖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談起10年來的發展成果,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章法如數家珍。

作為我國“一五”時期興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中信重工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緊抓機遇,成為重型裝備製造領域的佼佼者。

“瞄準高質量發展,擴大開放對標國際市場,這就是實現發展的穩定器。”俞章法説,中信重工依託全球化佈局,正在跟進一批海外重點成套項目、主機項目和備件服務項目,預計2019年海外生效訂貨總量將增加。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壓力挑戰下實現平穩開局,繼續扮演世界經濟“穩定器”的角色,讓外媒紛紛讚譽“底盤穩、韌勁足”。

穩從何來?

穩的支撐,來自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的積極因素。

針對實際困難快速協調解決企業問題;建立覆蓋全省進出口總量65%的“91戶重點外貿企業訂單跟蹤制”,跟蹤進出口量價波動情況及就業影響;出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2條”措施……

1至5月,四川省對美進出口同比增長13.7%,對東盟、歐盟、日本等其他海外市場出口增長帶動全省出口增長30%。

四川省商務廳綜合處副處長楊妮告訴記者,一年多來,企業積極應對、奮力轉型,政府千方百計想辦法,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環境,上下一心實現了良好發展態勢。

這正是當前中國積極應對挑戰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供給側發力打造強大國內市場……一系列務實措施密集出臺,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發力,為中國經濟開拓增長空間。

穩的支撐,來自動能加快轉換釋放的持久動力。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封裝車間的工人在工作(2019年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青山綠水環繞中,走進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片片芯片正在製造、封裝、測試,部分産品只需運輸幾公里就可以到達目標市場。這家美資控股企業,是全球第二家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産基地。

公司公關部總監戚遠林告訴記者,重慶完整成熟的汽車、電子産業體系,為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我們不會放棄這裡的巨大消費市場和龐大的技術人才隊伍。”半導體集成和封裝設備製造商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國輝説,他們正籌備在江西九江建設在華第4個製造基地。

儘管經濟大盤保持穩健,但我們在調研中同樣感受到,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投資預期和信心;各項成本要素上升,實體經濟經營壓力仍然較大;不同區域、行業分化態勢仍在持續,外部影響的傳導性不可低估;各項政策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一年多來,人們的認識越來越客觀、理性和全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敢於擔當、善於運籌,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中國經濟活力源自何處?——蘊含一個“變”字

“面對不確定性,既要以不變應萬變,也要以‘變’應萬變。”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全興這樣對記者説。

打破僵化思維,改革思變、轉型求變,變中取勝……“變”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鮮明特徵,也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

在廣東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9)上,觀眾在京東方展臺了解智慧鏡子(2019年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觀念求變,化被動為主動,在危中努力尋機——

“將來穿上我們研發的智慧服裝,再下載一個APP,它就可以變成你的 ‘貼身教練’,教你怎麼健身、跳舞,甚至練瑜伽……”楊全興如此描述公司未來新産品。

瞄準萬物互聯和大健康發展趨勢,這家公司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發智慧服裝,有望不久後投入量産。

“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創造來的。”他説。

記者在調研中有個突出感受,面對發展中的困難,不少企業家心態更加平和,“打法”也在改變:從過去的被動降低價格,變成如今主動開拓新品、提高質量、提升效率。

無聲之處有驚雷。逆風之時,往往是那些優秀企業利用厚積薄發的優勢,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良機。

當下,是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興産業發展的最好時代。瞄準5G發展、提前佈局光纖通信全産業鏈,已是中國企業500強的富通集團在求新求變中,當前又迎來新的“風口”。

這是位於浙江嘉興的富通集團(嘉善)光通信智慧製造研發中心(2017年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隨著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光纖、光纜的需求量將是4G時代的3至5倍。”富通集團董事局主席王建沂説,他們將通過新一輪轉型升級和創新實踐,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5G網絡建設以及國家信息化的發展作出積極努力。

視野求變,瞄準更宏大空間,開闢更廣闊市場——

一邊的廠房內是飛機零部件正在預裝,組裝機器忙碌不停;另一邊的廠房內,一架架精美飛機展翅待飛……這是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的一幕場景。

“蕪湖就是個能‘無中生有’的地方,只要視野開闊,就能飛出一片新天地。”公司總經理洪雨寧介紹,公司從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已逐漸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産業鏈,也讓蕪湖航空産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通用航空是指除用於客、貨運輸的定期航線飛行外的所有民用航空,發展空間巨大。目前,這一産業鏈正帶動蕪湖市乃至安徽省飛機研發、製造等整個産業鏈的快速發展。

思路一變天地寬。

吉林琿春,近海不臨海。琿春千方百計“借港出海”,打通了以琿春為前沿,面向東北亞的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韓國釜山的陸海聯運航線,域內無港口的琿春,由此造就了遠近聞名的“海産城”。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面對實際困難,越來越多的地方和企業注重調整思路策略,推動市場多元化發展,搶抓主動權。

對浙江達柏林閥門有限公司來説,打造自主品牌和開拓多元市場,是企業應對外部挑戰的兩張牌。

“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目前我們的業務已經遍佈全球約130個國家和地區,應對外部風險有信心。”公司董事長林海林説。

機制求變,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一心一意謀求發展——

在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港區,泉州太平洋碼頭公司的大型機械在為一艘貨輪裝貨(2018年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福建泉州,石湖碼頭。10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如今已是現代化的新渡口。

“我不用擔心通關問題,不用擔心稅票問題,輕鬆做到買全國、賣全球。”在泉州石獅服裝城,店家王榮鑫一邊泡著茶,一邊稱讚道。

得益於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等穩外貿措施,前5個月泉州全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66億元,同比增長近11%。其中,出口約515億元,增長約20%,遠高於全國整體增速。

女工在位於福建泉州一家服裝生産企業的生産線上工作(2019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一項改革,可以激活一座城。

這是機制求變的生動寫照:中國實施貨物通關時間壓縮了一半以上;連續多次下調關稅至7.5%;製造業增值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企業社保繳費比例降到16%;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一次提高32位……

區域發展求變,讓要素充分涌流,讓活力競相迸發——

2019年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北上雄安:在雄安新區設計中心展館,雄安啟動區城市設計意象動畫視頻吸引了諸多觀眾駐足,如今雄安已進入建設階段;京雄城際北京段正在緊鑼密鼓鋪軌,將於今年9月份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同步開通運營……

南下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縱深推進,上海松江、江蘇蘇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九城市之間近日簽署了86項區域一體化重大合作項目,總投資額達2192億元……創新資源在跨區域流動中不斷積聚、形成合力。

從雄安到浦東再到深圳,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從東部率先到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一個個跨行政區的“共同體”協同發展不斷提速,改革開放的空間佈局加速完善,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愈發堅實。

中國經濟前景怎樣?——感悟一個“新”字

“全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形勢下,中國經濟增長仍保持韌性。”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中,世界銀行如此評價。

中國經濟成功對衝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發展日新月異的密碼究竟是什麼?

以創新的確定性進行對衝,持續培育經濟新動能——

從美國的新海灣大橋到土耳其的恰納卡萊大橋,奧盛集團研發製造的纜索為世界多個地標性大型橋梁採用。

今年以來,位於上海的奧盛集團纜索業務訂單充足,工廠加班加點。“經過20多年創新發展,我們在橋梁纜索方面已獲得包括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內的重大科技成果13項,擁有123項發明專利,技術領先、質量可靠就是核心競爭力!”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説。

丟掉幻想,加快創新。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政府和企業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意識更加凸顯,“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共識更加凝聚。

大疆在廣東深圳發佈新款植保無人機T16(2018年12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走在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核心地段中,便能感受到中國“沉甸甸”的經濟分量和“活躍躍”的創新動力。騰訊、大疆等眾多知名科技公司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區域高密度聚集,如今南山區就有156家上市公司,這裡去年GDP超過5000億元……

“強大的創新能力,不僅是實現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也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唯一本領,更是被實踐一再證明的不二法則。”華為公司一位部門負責人如此感慨。

平均每天就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有“創新之都”稱號的深圳,正以吸引全球目光的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宏大篇章中的生動注腳。

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2018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7位,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今天的中國,創新發展漸成趨勢。

不懈創新,中國經濟自然動能充沛!

以改革的確定性進行對衝,不斷釋放經濟新活力——

這是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018年5月15日攝)。新華社發(丘根茂 攝)

今年前5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深化增值稅改革、個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逐步顯效。

新數據展現新紅利。今年全年預計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更是規模空前。這,只是觀察中國強力推動改革的一扇窗。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今年開始,遼寧省“項目管家”制度將覆蓋所有規模以上企業和重點項目。“就是要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身為騰訊、華為與遼寧合作的兩個項目的“管家”,遼寧省工信廳廳長何慶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內容。

從拼投資、拼優惠政策到拼服務、拼營商環境,各地方政府以改革新舉措進行良性競爭,彰顯出當前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

今年1月,成都率先成立全國首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致力於營造有利於新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免費提供企業註冊地址、實施“集群註冊”的試點改革,解決了初創企業尋找經營場所的難題;在上海,聚焦“一網通辦”,破除企業、群眾辦事的一個個“痛點”“難點”……

最大限度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加快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制度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工業生産許可證種類再壓減一半以上,中央層面再取消下放50項以上行政許可,打造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

矢志改革,中國發展勢如破竹!

以開放的確定性進行對衝,積極構建發展新格局——

近期,輝瑞普強全球總部在上海揭牌,這是跨國藥企首次在中國設立全球總部。前4個月上海新設外資項目、合同外資、實到外資同比增長均超過20%,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

這是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拍攝的成都科學城樓宇(2017年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今年前5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同比增長6.8%,外企以行動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逆流,從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到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從擴容自貿試驗區到出臺外商投資法,中國行動印證開放決心。

就在上半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出臺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壓縮清單內容,外商將進入更多領域投資;出臺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和領域。

持續開放,中國發展自然有大格局!

“儘管面臨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諸多外部不利因素,但中國通過實施減稅降費、擴大開放等一系列舉措,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毛旭新説。

大道至簡。讀懂了中國創新、改革、開放的決心與行動,就找到了中國經濟無懼風雨、穩健前行的密碼。(記者張旭東、趙超、安蓓、于佳欣、陳煒偉、姜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