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風雨、高溫中彰顯責任擔當——全國防汛抗旱情況追蹤掃描

2019-07-03 20: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題:風雨、高溫中彰顯責任擔當——全國防汛抗旱情況追蹤掃描

新華社記者 葉昊鳴、樊曦

入夏,極端天氣增多。江西、廣西、廣東等26個省份遭受大範圍洪澇災害,西南、華北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旱情,超過24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過百億元。

暴雨肆虐,旱災嚴峻。面對嚴重災情,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單位迅速行動,各方形成合力,全力搶險救災,彰顯責任擔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壓緊壓實責任,中央救援在進行

來自國家防總的相關數據顯示,6月20日至25日,我國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強度最強、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強降雨過程。截至6月30日,江西、廣西、廣東等26個省份因洪澇受災人口1576.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339.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423.5億元。

暴雨連天的同時,全國部分地區也出現了不同程度旱情。西南、華北等地土壤不同程度缺墑,雲南、河南、四川、山東等地旱情較重。截至6月30日,全國因旱受災人口899.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85.7千公頃。

面對極端天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防總向社會通報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派出多個工作組分赴七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重點省份開展防汛抗旱檢查。水利部組織6個檢查組對12個省份重點區域的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進行檢查。中國氣象局赴7個重點省份開展汛期氣象服務檢查。

在災情發展關鍵時期,國家防總、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和異地視頻調度會,督促相關地區壓緊壓實責任,加大救災力度。截至6月30日,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3次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向江西、廣東、廣西3省份下撥3.6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累計向洪澇災區調撥4000頂帳篷、3萬床棉被、1.6萬張折疊床等物資。

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30日,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已參加抗洪搶險救援1500余次,出動指戰員14200人次,營救疏散被困群眾2.4萬人。水利部針對江南、華南暴雨洪水防禦,啟動2次應急響應,發出44份通知,提出防範意見,派出17個工作組指導汛情較重的省區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

暴雨洪澇不斷,多措並舉抗“水魔”

“暴雨一直下個不停,因為村子地處山區,山洪一下就衝了下來。”6月8日,經歷了一整夜洪水的圍困,江西省永新縣高橋樓鎮杉溪村村民劉志軍最終獲救。

劉志軍遭遇的,正是江西省入汛以來最強持續降雨過程。截至6月13日,江西省共有9個設區市80個縣市區的298.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7.8億元。

廣東省河源、梅州、韶關等地6月中旬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造成19人死亡、3人失蹤、5.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生活救助;

湖南省自21日8時至22日8時,576個鄉鎮累計降雨超50毫米,125個鄉鎮超100毫米,4個鄉鎮超200毫米,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積水或內澇;

福建省22日受強降雨影響,三明市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的6條電力線路出現故障,1196戶群眾用電受影響……

隨著雨帶遷移,南方汛情暫時有所緩解,各地紛紛採取應對舉措。

洪水過後,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2000多名黨員幹部深入上坪、內莞、陂頭3個受災嚴重鄉鎮,清理村內道路和房屋淤泥垃圾超5萬噸;

江西省吉安縣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受災地區,加大災後生産自救和損毀理賠指導,並組織調運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産所需物資。

旱期災情嚴峻,抗旱保苗擺首位

“再不下雨,瓜果都快枯死了。”持續的乾旱天氣,讓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農民馬金堂頗為不安。“現在正是冬棗‘坐果’的關鍵時期,澆水跟不上,對今年的産量肯定有影響。”

山東省水文局的數據顯示,山東省今年以來平均降水量10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1%,在田作物受旱面積1305萬畝,約佔在田作物面積16.5%。

受持續旱情影響,江蘇省24日發佈枯水藍色預警。同時天氣預報顯示,蘇北地區近期無明顯降雨,主要湖庫蓄水嚴重不足。

北方乾旱少雨,西南地區也不樂觀。今年以來,雲南省降水持續偏少、氣溫異常偏高,部分農作物受旱情況突出;四川省攀枝花市6月7日以來連續6次發出高溫橙色預警……

面對旱情災情,各地積極應對——

四川省多個水庫同步開閘調水,保障大竹河水庫灌區和下游區域生産生活用水,同時調劑送水車輛60余臺次向重點旱區定點送水,解決飲水困難人口6000余人次;

山東省防指派出4個抗旱專家組分赴10市,指導做好抗旱保苗工作,目前已啟動機動抗旱設備61.5萬台套,累計抗旱澆灌面積6109萬畝;

雲南省推廣全膜覆蓋栽植等農業技術,併發揮農機具在抗旱保耕上的重要作用,做到適時搶墑播種,保證苗齊苗壯。

據國家防總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主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登陸我國颱風可能偏強,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等級較高。下一步要時刻保持應急臨戰狀態,打好防汛抗旱新的硬仗。(參與采寫:張海磊、楊靜、范帆、田建川、胡旭、張志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