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2019-07-05 19: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這是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景色(2017年11月15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這是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11月15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燕鷗在濕地上空飛翔(6月28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鳥從一群麋鹿上空飛過(6月27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黑臉琵鷺在水邊棲息(6月27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在濕地生活(2017年11月14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鳥類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行、休憩(2017年11月15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白鷺在樹頂棲息(6月26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白鷺在樹頂棲息(6月26日無人機拍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鳥兒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休憩(2017年11月15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鳥兒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2017年11月15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鳥兒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2017年11月15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在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一隻白鷺和一群麋鹿(6月27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在位於江蘇鹽城東部沿海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隻白鷺飛過樹梢(6月26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鳥類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2017年11月15日攝)。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産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産。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13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