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東裏岔:“五招”讓村級集體經濟強起來

2019-07-07 15: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青島7月7日電(記者 楊進欣、張旭東)“我們村按全鎮統一部署,把20多年來欠承包費的、無償佔用集體資産資源的逐一清理,僅一個月就清繳欠費總額的96%。”山東省膠州市裏岔鎮院後村黨支部書記李仁海説,隨之而來的是村民的心氣順了,村莊發展有活力了。

今年5月份以來,和院後村一樣,裏岔鎮101個村莊都要“攻”一個共同的“山頭”--抓黨建促集體經濟增收。“把壯大集體經濟這篇大文章做好做實,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裏岔鎮黨委書記劉京明説,裏岔鎮出臺了關於抓黨建促集體經濟增收的實施意見,探索出清理“問題合同”、推動土地流轉、盤活集體資産、實施平整土地、導入發展産業五種增收模式,打響壯大集體經濟“攻堅戰”。

清理“問題合同”是塊硬骨頭。在這場“攻山頭”行動中,全鎮共摸排“問題合同”2335份,涉及土地10070畝,清理總額1200多萬元。隨後各村黨支部開展專項清理行動,一個多月全鎮就清繳入賬近300萬元。

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發展新的農業産業,能有效助推集體經濟增收。遊家屯村“兩委”經過調研,爭取中草藥種植項目落戶該村,流轉土地400多畝;收回拒不履行承包合同的土地88.22畝及平塘一處,其中31.6畝村集體自主經營種植雪松等經濟林木特色産業,預計3年內收益50萬元。剩餘的56.62畝已重新發包給新的出租方,加上平塘使用費,年增收10萬元以上。

“過去,我們是守著‘金山’討飯吃。”陡嶺後村黨支部書記周茂勤説,通過盤活資産資源,將舊石礦和荒山200畝發包,每年收入12萬元;將閒置的140畝四荒地和水庫招租發包,每年收入5萬元;引進的海源草坪項目流轉土地107畝,每年收入10萬元……集體經濟壯大了,陡嶺後村整修道路、安裝路燈、清理平塘、美化街道等工作都順利開展,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