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成都:“大數據+一卡通”讓16萬張惠民惠農補貼“糊塗卡”變“明白卡”

2019-07-13 11: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7月13日電(記者 李力可)“一戶多卡”、群眾知曉率不高、資金到戶情況不清,一直以來都是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的監管“痛點”。近日,成都市政府打造的“互聯網+”平臺“天府市民雲”上線了成都市郫都區“郫都一卡通”功能,方便郫都區市民實時對14項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的“一卡通查”,讓“糊塗卡”變為“明白卡”。

記者了解到,此前,郫都區紀委監委在惠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中,通過對全區涉及的40項補貼資金管理情況進行逐項、逐筆、逐戶清查,發現處置問題86個,立案25件26人,“一卡通”審批、發放和監督上廉政風險突出。

據介紹,惠民惠農補貼資金審批存在動態監管缺位、金額審核不精準等問題。“80歲以上老人高齡補貼變動靠村(社區)申報,但檢查發現僅2018年就多發放了118人次51940元,甚至出現老人過世4年仍領補貼的情況。”郫都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陳傑説。

同時,由於發放頻次較為隨意,“一戶多卡”和“代領代發”現象普遍,滋生了滯留、截留資金風險。記者了解到,郫都區40項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由7個部門進行管理、發放,共計發卡160943張,一部門、一補助一卡情況普遍存在。

此外,惠民惠農補貼資金還存在監督效率低下、信息掌握不全等問題。

針對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監管難題,郫都區紀委監委梳理相關業務流程,篩查廉政風險點、群眾關注點,建立業務制約模型,搭建“一卡通”大數據監管平臺。陳傑介紹,該平臺接入了成都市公安等10部門17類共3.2億條數據;同時搭建自流程動態管理系統,實現事項限時辦結,並在資金髮放到期後自動比對“雲端”數據,清退不合格對象。“比如高齡補貼,平臺會每月比對民政火化數據,確保信息真實準確”。

同時,針對老人、殘疾人、學生等特殊群體,監管平臺在補貼資金申請環節增加監護人等信息,確保資金精確到戶到人,變“一戶多卡”為“一戶一卡”。

“通過運用‘大數據’和‘一卡通’對惠民惠農補貼資金進行監管,過去的‘糊塗卡’變‘明白卡’,每次審批、每筆資金流向記錄都躍然‘屏’上,還幹部清白、令市民明白。”陳傑表示,現在從資金審批到發放所需時間縮短了30%至50%,首批上線的14項資金共涉及9000余萬元,惠及群眾41萬餘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