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麻煩少了,辦事快了,心氣順了——四川政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掠影

2019-07-17 18: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7月17日電 題:麻煩少了,辦事快了,心氣順了——四川政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掠影

新華社記者 吳光于、王曦

如果“腦補”一下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情形,會聯想到什麼?是報警、向保險公司報案後的長時間等待?是雙方車主爭執不下、乾脆將車輛擺在現場造成道路“栓塞”的無奈?

如今,在四川省的成渝、成雅、成南、成綿等多條高速公路上,由於有了高速交警與保險公司、公路交通執法、高速公路公司多方的“警保聯動”,輕微事故的處理變得便捷、迅速。

通過“交管12123”App,輕微交通事故發生後,車主能獲得“一站式”事故處理、理賠、指引——只需一個電話,交警和保險專員就能迅速趕到現場,對事故當事人提供理賠引導,同時在系統上進行快速處理和錄入,最大限度實現交通事故快速處理、快速撤離、快速理賠。

“警保聯動”只是四川公安機關近年來推進“放管服”改革中的措施之一。四川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張穎説,近年來,無論是出入境還是戶政、交管,四川公安機關一直將“方便群眾”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標尺,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下放24項行政審批事項,超過90%的公安政務服務實現“最多跑一次”。

不僅是公安部門,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當前四川政法各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都透著濃濃的民生情懷。

“在成都,佔全省六分之一的員額法官辦理了全省三分之一的案件。2018年成都兩級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超過320件,成都中院商事審判庭法官人均結案數更是突破了400件!”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郭彥向記者細數的這筆“賬”,並非是成都法院獨有的尷尬,更是當前全國法院面臨的“新常態”。

這一頭是案件當事人“法官電話永遠無人接聽”的苦惱,那一頭是法官“壓力大得快抑鬱,不是開庭就是寫判決”的無奈。“現在的形勢讓我們意識到,必須從‘司法供應鏈’上著手改革。”郭彥説。

2016年以來,成都法院著手從糾紛的源頭防範、訴調對接、立案、訴訟服務、審理、裁判、判後釋疑、執行、法院內部銜接等環節入手,化解尖銳的司法服務“供需”矛盾。

“自從平臺上線,大部分的糾紛被分流到調解程序,群眾解決矛盾更快捷、經濟,法官也能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複雜的案件中。”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諶輝向記者展示的“合和智解”e調解平臺是成都法院“司法供應鏈”改革中的一項創新舉措——平臺的一端是當事人,另一端是包括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民間調解等調解組織和特邀的專家學者、律師、優秀陪審員、退休法官等調解員在內的各種社會調解力量,當事人可以隨時隨地在線獲取需要的諮詢和調解服務。該平臺自2016年8月上線以來,已服務群眾4萬餘人次,受理調解案件3.31萬餘件,58.31%的糾紛成功化解。

距離成都200多公里的南充市營山縣檢察院,也在加快司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步伐。通過一台智慧手機,群眾能隨時隨地與檢察官“面對面”交流,完成法律諮詢、控告舉報、控告申訴、律師預約、案件信息查詢等服務。

2017年6月,營山縣雙流鎮沿山村24位貧困戶村民參與村內農網改造施工,不料7萬多元工錢被拖欠一年,眼看著老百姓們群情激憤,沿山村村黨支部書記陳賢明十分著急。

2018年6月,他撥通了營山縣檢察院視頻接訪電話,尋求檢察官幫助。詳細了解情況後,檢察院發現雙流鎮農網改造欠薪並非個案,隨即聯合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門,通過線上線下協調、立案偵查等措施,督促電力公司和施工方加快結算支付。2018年9月,電力公司和施工方現場支付30余萬元,雙流鎮農網改造欠薪全部結清。

“多虧了這個‘家門口的檢察院’,現在終於可以和村裏的貧困戶有個交代了。”説到這兒,陳賢明長舒了一口氣。

開闢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討薪、工傷法律援助案件,無需農民工提交經濟困難證明……四川省司法廳連續九年開展“歲末年初為農民工討薪專項活動”,年均為農民工討回欠薪賠償金1億多元。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實際情況,四川省司法廳還在川籍農民工集中地區建立23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23個,每年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萬多件。

辦事更方便了,群眾心氣更順了,行走在四川大地上,不斷提升的政法公共服務為政法機關贏得了更多的點讚,也將司法為民的宗旨深植到政法工作者的心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