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無鄉村”的振興突圍

2019-07-26 17: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7月26日電 題:“三無鄉村”的振興突圍

新華社記者 方問禹

浙江省89個區縣(市)中,溫州市文成縣的經濟體量排在85位左右。文成縣17個鄉鎮中,峃口鎮的發展水平排在中等偏後。

峃,意思是多石頭的山。地如其名,深處浙江省內最後兩個沒通高速公路的山區縣之一,峃口鎮域地貌“兩山夾一江”,九山半水半分田,婦女兒童老人是留守主力。

13公里飛雲江悠悠東流,因為是一級水源保護地、溫州的“大水缸”,沿江兩岸200米內,畜禽養殖、農家樂等産業都不能發展,峃口鎮經濟似乎無處著力。

土地、勞動力、産業貧瘠的“三無鄉村”,鄉村振興何以突圍?

因為發展長期落後,當地村民把眼前利益看得重,自然村之間“吵得一塌糊塗,打得不可開交”,誰先發展都不行,扯皮糾紛反倒耽誤了發展。

人是第一要素,振興首振“精氣神”。

黨建引領,峃口鎮直指沉疴,下決心重塑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凝聚力,讓好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劃清黨員“十條紅線”,村幹部“規矩十條”;組建“強村帶弱村”黨建聯盟,黨建帶“婦建”;每月第4個星期二晚上,鎮機關幹部、駐村幹部、黨員和村幹部,每個類別3位,輪流述職、點評、測評,臺上講、台下評……

新聯村的村幹部,還要嚴格對照“雙十”清單,包括坐班值班、關愛幫扶、民情分析、例行會議、民主議事等“十項主要制度”,以及政策宣傳、便民服務、入戶訪談、環境巡查、自身建設等“十項主要任務”。

村裏發展勁頭大逆轉,新聯村黨支部書記張仁建感慨,老百姓的情感最熱烈,黨員幹部邁出第一步,老百姓願意走十步。

振興步入快車道。以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峃口鎮踏上“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指引的路子。

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行進,兩側群山與零星梯田、農家小院相間,野花野草替代裸露的山石土坑,鮮花擺上農戶窗臺。

“鎮裏買的花籽花苗,沿路邊走邊撒,庭院也讓農戶打理,成本低,效果好。”峃口鎮黨委書記邢越鋒笑言,因為資金有限,只能想盡“土辦法”,動員村民一起幹。

清理違建,清運垃圾,推進“廁所革命”,打造美麗庭院……“一年打基礎、兩年大提升、三年大發展”,峃口鎮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穩紮穩打。

“20年前的峃口又回來了!”望著眼前的飛雲江,峃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孔跑遙想當年,村裏多是木結構的老房子,定期清洗過後,木窗格子凈得發亮。

環境明顯改善,然而山不夠峻峭、水不夠激蕩,風光平平、沒有景區的峃口鎮,“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道路需要更多努力。

一江春水,兩岸綠道,三島相連,四季花開,五顏六色,七彩雲江,八仙過海,九山學舍,十里畫廊……

取材最樸素的山水裸石,改造遊步道,峃口鎮“點石成金”串起一座“全域景區”,吸引城裏人到訪“兩天一夜”遊覽,漫步體驗鄉村野趣。

2018年,全鎮遊客數量超過6萬人,位居文成縣第二名。

缺資金、人才、平臺,就把能爭取的資源用到極致:省市派來的科技特派員、農村工作指導員、重點項目工程師、駐村幹部等,都為農民做貢獻,帶來新品種、技術、電商渠道……

當地梯田裏,大多種植“糯米山藥”,黏而不膩,軟糯香甜,其畝産3000斤、田間收購價每斤4元,這就是科技特派員培植起來的生態農業、富民産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