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為世界遺産保護作出重要貢獻”——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

2019-07-27 07:3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是研究中國乃至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遺址,申遺成功表明其文化價值得到世界高度認可,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在巴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久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在景峰看來,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體現了中國加強世界自然遺産保護的決心,也有利於推動瀕危物種的保護。”

中國于1985年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從1987年首次申遺成功至今,中國世界遺産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積極參與世界遺産多方面事務,遺産申報與保護逐漸走向成熟。”景峰表示,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連續十多年獲得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遺産領域實行申報限額制以來,唯一一個文化遺産申報連續成功的國家。

景峰認為,中國申遺項目的規模和主體不斷擴展,同時積極嘗試新類型遺産申報,關注活態遺産的保護管理和遺産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帶動作用,以文化景觀、遺産線路、遺産運河為代表的特殊類型遺産顯著增長,將中國多元文化的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令景峰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6月,由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該項目申遺成功是‘一帶一路’倡議在文化領域的重要成果,使該項目不再限于遺産保護的範疇,也成為地區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景峰表示,多年來,中國參與的世界遺産保護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加,與眾多國際組織和國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出臺了多份遺産保護和修復的國際性文件,在世界遺産保護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中國為世界遺産保護作出重要貢獻,在該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景峰説,期待中國繼續加強同各國的廣泛合作,在遺産保護和應用方面,積極分享自身成功經驗,這對於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李永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