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億萬人民的奮鬥史詩——獻給共和國70年光輝歷史的創造者

2019-07-30 14: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億萬人民的奮鬥史詩——獻給共和國70年光輝歷史的創造者

新華社記者 趙超、黃小希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新華社從5月至9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策劃報道”,每月月底圍繞一個主題,策劃播發一組專題報道。今天推出第三組“特別策劃報道”,主題是“人民力量”,歡迎採用。

70年,從一窮二白起步,共和國波瀾壯闊的歷程詮釋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一切為了人民。

70年,在砥礪奮進中開拓,億萬中華兒女矢志不渝的奮鬥證明了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70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譜寫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史詩。

接續奮鬥,創造中國奇跡


2008年12月18日,北京老舍茶館的工作人員在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上展示北京大碗茶。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盛夏的北京,修繕一新的天安門城樓更顯雄姿。穿過天安門廣場,頗具傳統韻味的老舍茶館每天迎來八方賓客。

70年前,老手藝人尹作賓因技藝精湛被委以重任,趕制紅燈籠挂上天安門城樓,迎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尹作賓同億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掙扎的中國人一道,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這是老舍茶館創建人尹盛喜(左一)創業之初在北京前門箭樓腳下的茶攤賣大碗茶(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上世紀70年代末,伴隨改革開放大潮,尹作賓的兒子尹盛喜辭去公職,帶著二十幾個待業青年在前門箭樓西側擺攤賣大碗茶,幾年後又創辦了老舍茶館。

如今,尹盛喜的女兒尹智君是老舍茶館掌門人,她開設茶館網店,讓老字號在推陳出新中實現轉型發展。

70年,三代人,他們的奮鬥與國家的進步融為一體,印刻下時代洪流中的生動剪影。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只爭朝夕,一往無前,中國人民用一股子拼勁寫就發展新篇章——


圖為遼寧省鞍山市煉鐵廠的工人們為完成生産任務而歡呼(1950年5月攝)。新華社發(王純德 攝)

鞍鋼,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從70年前在一片廢墟中起步到躋身世界500強,從全國支援鞍鋼復工到鞍鋼支持全國建設,從遭遇産業“寒冬”到衝擊技術高峰,鞍鋼始終在困難面前不氣餒,在挑戰面前不服輸,充滿持續向前的力量。

“經歷了創業、改革、市場的錘煉,鞍鋼人更懂得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使命。”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林説。


在大慶會戰初期,“鐵人”王進喜為了保住鑽機,不顧左腿重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奮戰3個多小時制服井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憑著赤誠情懷,石油工人王進喜發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靠著實幹苦幹,新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初步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女工(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深圳博物館圖)

改革開放一聲春雷,深圳蛇口工業區喊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從特區速度到中國速度,東方醒獅接連趕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是深圳蛇口工業區的早期建設者(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進入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幹”成為最響亮的動員令。向著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衝刺,每個人都是追夢人,大家都在努力奔跑。

70年,最深刻的變化在於人,最持久的動力源於人。

今天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2年增長175倍,多項經濟指標居世界首位,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西方媒體曾評價,中國奇跡的出現,源於那裏有世界上“最勤奮的人”。2009年,美國時代週刊史無前例地把“中國工人”選為年度人物,以示致敬。

披荊斬棘,敢為人先,中國人民用一股子闖勁開啟發展新征程——

建造11個互聯工廠,71%的産品不再入庫,下線即可直達用戶家中,來自傳統製造業的生産模式創新令人驚嘆。


工作人員在海爾集團家電生産車間工作(2016年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從砸不合格冰箱到砸傳統組織架構,白色家電巨頭海爾在創新之路上永不止步。

創新從何而來?與共和國同齡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道出真諦:“趕上時代節拍,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人是創新的最大推動力。”

包産到戶點燃“星星之火”,興辦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中國發展進步的每一次躍升,無不來自先行先試的探索突破,無不體現著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

推動漢字信息化的王永民,數字經濟的創新者馬雲,專家型工人巨曉林……時代的弄潮兒大膽試、大膽闖,積聚起劈波斬浪的強大力量,推動改革開放浩蕩前行。

“中國共産黨要通過改革開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這恰恰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願望,為此大家願意付出智慧、付諸實踐,和中國共産黨一起推進偉大事業。”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黃一兵説。

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中國人民用一股子韌勁開闢發展新局面——


20世紀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觀察兩係法雜交晚稻的生長情況(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殷菊生 攝

今年6月初,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再次擴大了試種規模。


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的海水稻試驗田,農民在搬運海水稻秧苗(6月3日攝)。新華社發(任麗瑛 攝)

這些地方分佈著大量鹽鹼土地,過去無法進行農業生産。去年,試驗田畝産549公斤,荒地正變成良田。

89歲的袁隆平耗盡畢生精力,只為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儘管雜交水稻産量已創下高峰,袁隆平仍不滿足:“科學沒有止境,我們將向著更高目標,集中攻關第三代雜交水稻。”

從苦難走向輝煌,中國人素來有堅定的意志、堅實的步伐、堅強的毅力,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這是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舉行盛大集會,慶祝紅旗渠竣工通水(資料照片)。1969年7月8日,河南省林縣紅旗渠工程全部建成。新華社發

這是堅持不懈的超凡耐力:林縣人削平1200多座山頭建起紅旗渠,只為那汪清水;塞罕壩人不間斷造林57年,只為那片綠色;中國農大人46年紮根曲周,只為那方熱土……

這是轉型升級的超凡恒心: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這是奮起直追的超凡勇氣:探月工程、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衛星導航碩果纍纍,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享譽世界……

有人説,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走過70年,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國家,在接續奮鬥中仍走在不斷創造奇跡的路上。

同心同德,激揚中國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風雨70年,中國人民以崇高價值追求和強烈家國情懷,挺起共和國的脊梁,凝聚起萬眾一心的強大動能。

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到小崗精神、深圳精神、浦東精神;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到“兩路”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偉大的精神源遠流長。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共和國的堅固基石——


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張富清回憶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們犧牲時情景,不禁淚流滿面(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老英雄,您看上去個不高、身不壯,為什麼打仗這麼厲害?”有人問張富清。

“我的秘訣就是不怕死,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情願犧牲,犧牲了也光榮!”張富清回答道。

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一個人、一個集體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同樣如此。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中國郵政甘孜縣分公司郵運駕駛組組長其美多吉坐在車內,車窗上映著雀兒山山峰(2018年1月21日攝)。其美多吉駕駛著郵車,往返在甘孜縣與德格縣之間,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綿延5866公里、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的雪線郵路最危險的一段。新華社發(周兵 攝)

“每當老百姓看到郵車和我,就知道黨和國家時時刻刻關心著這裡。我們每一顆螺絲釘都在為藏區安定團結作貢獻,我熱愛我的工作。”這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四川省甘孜縣郵政分公司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的肺腑之言。

如果沒看到其美多吉的工作環境,難以體會這樸實話語承載的分量。他駕駛的郵車往返于甘孜縣與德格縣之間。這條線路地理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交通運輸狀況差。但140多萬公里、6000多次往返,三十年如一日,他每一次都圓滿完成任務。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少像其美多吉這樣的人,多少忠誠與執著,詮釋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的深刻內涵。

70載歲月崢嶸,70年滄桑巨變,中國人民正是憑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次次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演奏出共和國不斷奮進的宏偉交響。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脈——


黃大年在為吉林大學的學生們授課(2011年4月10日攝)。新華社發

“我愛你,中國……”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訴説著中華兒女的衷腸,是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最喜愛的歌。

“為什麼回國?”在別人眼裏,拋舍國外優裕的生活、驕人的事業並不容易。是什麼樣的召喚,讓黃大年義無反顧為國效力?

“祖國高於一切”——這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愛國,人世間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一部共和國的發展史,就是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彰顯和昇華的歷史。


被稱為“孤島夫妻哨”的王繼才夫婦在開山島的最東邊舉行向國旗敬禮儀式(2017年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堅持“家就是島,島就是國”的守島英雄王繼才,把論文寫滿高原的科學家鐘揚……一個個挺立的脊梁,支撐起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信心與底氣,一顆顆熾熱的“中國心”,猶如矗立在民族復興航程中的燈塔和航標。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億萬人民矢志奮鬥的動力源泉——

“不是第一次來大會堂,但今天具有特別意義。”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作為安徽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之一的嚴俊昌走進人民大會堂,難掩內心激動。


上圖:當年“大包乾”帶頭人關友江、嚴俊昌、嚴金昌、嚴學昌、關友申(從左至右)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牌樓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雷2008年10月7日攝)。下圖:部分“大包乾”帶頭人在實行農業“大包乾”初期在茅草屋農舍前的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因為象徵著時代精神,小崗村人當年摁下的18枚紅手印,不會在時光的流逝中褪色。

“可以允許創新失敗,但絕不允許不創新”,這是萬華人歷經坎坷而不變的理念。

位列全球化工50強的萬華,是中國唯一、世界少數擁有異氰酸酯自主知識産權的化工企業。這家與改革開放同齡的企業,從昔日生産合成革的傳統國企起步,技術創新能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長為全球異氰酸酯行業領軍者的現代化大型企業。改革創新在萬華人身上一脈相承,成為萬華發展壯大的密碼。

從一個個人到一家家企業,他們以打破陳規、突破瓶頸、敢於創新的理念,以不畏失敗、愈戰愈勇、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成就了改天換地、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中國人民擁有偉大夢想,更擁有為實現偉大夢想而吃苦耐勞、實幹苦幹的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直抵人心。

今天的中華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自豪,挺立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中國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壯志豪情,同心同德走向未來。

風雨無阻,凝聚中國力量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獨龍族的“文面女”李文仕(前排左)一家合影(6月21日攝);右圖:李文仕和其他村民的房子(6月21日攝),這些房子是當地政府在2011年統一修建的。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獨龍江畔,獨龍族鄉,曾經的貧困孤島,已然奔向小康。

種60畝草果,養5頭牛、5頭豬、50隻雞,跑運輸,開小賣部,辦農家樂,39歲的雲南貢山獨龍族鄉龍元村村民和曉永從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同他一樣,獨龍族人用辛勤勞動換來幸福生活。


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龍元村“致富能手”和曉永在鄉里賣羊肚菌(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裏,獨龍族仿佛進入時空穿梭隧道,告別原始落後,擁抱現代文明,直至整族脫貧,實現千年一躍。

新時代奮進征程上,一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輝。

今天的中國,處於“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面對一個又一個重要時間點,億萬人民信心滿懷,鬥志昂揚,凝聚起更加磅薄的力量。

凝聚中國力量,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決心決戰決勝。


黃文秀到村民家走訪,主動幫村民掰玉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樂業縣宣傳部供圖)

6月16日晚,廣西樂業縣暴雨傾盆。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駕車途中遭遇突如其來的山洪,不幸遇難,生命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

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回到革命老區,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現在,百坭村已有41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71%,她用青春詮釋了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

一個都不能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面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1660萬農村貧困人口正奮戰在脫貧一線,熱情飽滿,幹勁旺盛,全力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拼版照片:上圖為江蘇徐州馬莊村第二煤礦工人在推礦車作業(1988年攝);下圖為江蘇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一角(新華社記者李響2018年3月13日攝)。新華社發

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面對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這道難題,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幹部到群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中華民族贏得美好未來。

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和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級黨和政府一方面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一方面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凝聚中國力量,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推動發展。

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3%,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我們更多聚焦于自身,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進一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説。

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干擾所惑。中國人以行動證明,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實現夢想的腳步。

在科研人員的行動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就是掌握髮展的主動權。中科院長春光機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説:“我們起步晚,與先進差距大,想追趕超越,靠正常節奏肯定不行,只能少睡覺、多投入。”

在企業家們的行動中,壯大實體經濟就能立起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説:“只有心無旁騖攻主業,把自己的‘田’種好,才能邁向世界一流。”

在創業者們的行動中,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倉説:“創新之路沒有暫停鍵,歇歇腳、鬆口氣,就會錯過市場先機,我們必須跑得更快。”

新發展理念融入實踐,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中國號巨輪必將在攻堅克難中脫胎換骨,在風雨洗禮中穩健前行。

凝聚中國力量,以“又踏層峰望眼開”的寬廣胸懷擁抱世界。

朋友圈再擴容!7月1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理事會批准貝寧、吉布提、盧旺達加入,其成員總數達到100個。

行長金立群表示,在亞投行的實踐中,人們可以看到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是為了一己之利,而是為了大家的發展。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高舉經濟全球化大旗到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從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到舉辦一系列主場外交活動,一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正以更宏闊的格局一路前行。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日新月異的中國,實現了共和國締造者的期盼。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砥礪奮進的中國,全體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繼往開來,意氣風發,用偉大實踐開創新時代的美好未來。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拉布車站,中方和埃塞俄比亞列車司機向參觀者揮手致意(2016年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