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拎得清”了,“守得住”麼?

2019-08-05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8月5日電 題:上海垃圾分類“滿月”:“拎得清”了,“守得住”麼?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陸文軍、鄭鈞天、杜康、丁汀

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地已“滿月”。“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新規落地首月濕垃圾清運量顯著增加、幹垃圾明顯減少,不少居民已對垃圾分類“拎得清”,但要讓“新風尚”習慣成自然,“守得住”仍面臨一些課題。

首月“壓力測試”基本過關,居民從不習慣到開始習慣“麻煩事”

濕垃圾日均清運量比上月增加了15%,可回收物比上月增加了10%,幹垃圾下降了11.7%;幹垃圾焚燒爐渣率從19.63%降至17.17%;危險廢棄物飛灰排放量從年初的2.53%降至1.77%,末端處置環節危廢産生量明顯降低……日前,上海亮出了垃圾分類實施首月“成績單”。

在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看來,濕垃圾量顯著增加是考量垃圾分類成果的重要指標。垃圾分類後,有回收價值的東西將不再被濕垃圾污染,幹垃圾焚燒成本降低,濕垃圾則可製成肥料、沼氣等。

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上海居民從開始的不適應、不習慣甚至抵觸,到如今習慣了每天必須要做的“麻煩事”。記者近期隨機走訪了多個小區發現,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基本實現井然有序。

8月1日上午7時許,虹口區宇泰景苑小區的上班族們陸續提著2袋乾濕分離的垃圾來到投放點:幹垃圾直接投入幹垃圾桶,濕垃圾則在除袋後投放到濕垃圾桶,再把裝濕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幹垃圾桶裏,整個投放過程動作嫻熟。

“371戶居民家庭原來每天只能産生0.7桶濕垃圾,分類後每天可産生3.5桶,是原來的5倍之多。”該小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靜華告訴記者,“第一天,不少居民拎著兩袋垃圾,站在垃圾桶前猶豫,需要志願者幫助分揀;第二天,大多數居民對‘怎麼分’就有自信了,但濕垃圾‘除袋’還需幫忙;第三天,90%以上的居民就能做到主動除袋、準確投放。”

垃圾分類的成效在末端處置環節也得到了顯現。“相較于6月份,我們濕垃圾設備的日處理能力提高了11%,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華銀鋒説,過去濕垃圾雜質多,機器需要停機沖洗的頻率高,故障率也高;如今機器運轉流暢,人工分揀環節已被取消。

沒監督就亂投,“舊習難改”問題猶在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由於慣性太大,仍有一些社區單位、居民在心理和行為上尚未準備充分。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仍待提升、小區硬體設施不完善、部分辦公樓宇執行不到位等問題依然突出。

在部分街鎮社區,一些居民依然“我行我素”。一些設立誤時投放點的居民小區,混扔現象沒有改觀。“誤時投放點沒有志願者指導監督,分類的效果就不明顯,錯分類、廚余垃圾沒除袋等現象經常性發生。”一位小區業委會主任表示,“目前要靠物業、保安加強巡查以及居民相互監督來鞏固成果。”

一些老舊小區由於條件限制,缺乏硬體設施,垃圾分類效果打折扣。在部分中心城區,目前仍有弄堂內沒有垃圾庫房,也沒有物業公司管理。有些弄堂僅能容下一個垃圾桶,有些弄堂則完全無法放桶。

與居民區分類意願逐漸增強相比,一些單位垃圾分類反而執行不到位。上海市城管執法部門在7月份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整改8655起,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問題較集中。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環衛處副處長齊玉梅透露,居民區垃圾分類熱火朝天,但不少單位的垃圾分類效果一般。“單位更多是靠自我管理,不像居住區,每個投放點都有志願者守著。從我們的檢查情況來看,單位的分類更多是靠保潔員二次分揀,宣傳動員方面還不太夠。”

如何實現“常態化”?

垃圾分類初步效果明顯,為上海深入推進這一“新時尚”帶來了動力和信心。當前,各個社區正出招精細解決難題,功夫下在“小”和“實”處。

“我們街道安裝了智慧箱房,居民有沒有扔垃圾、分類做得好不好可以自動記錄。”徐匯區田林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防止居民在非投放時間亂扔垃圾,該街道還在垃圾箱房和投放口安裝了大、小兩個攝像頭,並接入小區的智慧管理後臺,可全時段觀測記錄居民的投放情況。

濕垃圾投放要“破袋”,一些居民反映腐爛發臭的垃圾弄得臟身、臟手;志願者、保潔員更是要長時間忍受難聞的味道。浦東新區書院鎮新舒苑居民區在所有的濕垃圾桶上面放置了一個鐵皮蓋子,居民只要按動手把,蓋子中間的擋板就會打開,讓濕垃圾落進桶中。無人投放時,由於擋板的隔離作用,桶內的異味就不會跑出來。

“垃圾分類涉及行為習慣的改變,非幾日之功。‘一小區一方案’,政府加強社區的精細化治理,就能提高大家分類的積極性。”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狄梁説。

居民也紛紛建言,垃圾分類推進既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如“定時定點”投放垃圾,週末投放時間是否可以推遲;“996”工作制的居民佔比較高的小區,往往趕不上垃圾投放時間,是否可設立延時投放點;對於一些獨居或下樓扔垃圾困難的老年群體,應該採取怎樣的“托底”方式等。

閔行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慧認為,一些單位、居民垃圾分類執行不到位,一方面要加強執法和強制力量。另一方面則要推動共識。“推進不容易,維護更難”,首月分類成效明顯,但更重要的是持續下去,把成果“常態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