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展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2019-08-15 12: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題:展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新華社記者韓潔、葉前、王希、陳煒偉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一年多來,面對美方揮舞關稅大棒並不斷極限施壓,中國經濟踩著不變的節奏,在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征途上篤定前行——

經濟運行“穩”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轉”出新機遇,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一幅穩中有進的亮麗經濟畫卷贏得了國內外的信心與認可。

70年櫛風沐雨,我們對明天更加清醒,任何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沒有變、也不會變。恰如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無懼風雨 凸顯中國經濟韌性

日前,美方突然宣稱擬於9月1日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並肆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海外一些擔憂中國經濟之聲緊隨又起。

中國最新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有力回擊了唱空之聲——

製造業PMI在4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城鎮新增就業全年任務完成近八成、服務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儘管部分指標增速出現短期波動,但經濟運行仍透出諸多積極變化。

7月當月,我國進出口2.74萬億元,出口1.53萬億元,均為今年以來單月最高水平。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分析認為,與市場預期相比,7月外貿數據全面好于預期。

觀察大國經濟,不能局限于一時之得失,必須看全局、辨大勢。既要準確看待局部數據升降之“形”,也要準確把握經濟總體向好之“勢”,方能明晰方向,堅定信心。

“勢”蘊藏在總體平穩的格局中——

相比過去,中國經濟增速看似在放緩,但放眼全球,上半年6.3%的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特別要看到,這已經是中國經濟連續18個季度運行在6%至7%的區間,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性明顯增強。

除了增速,上半年5%左右的調查失業率、1.8%的核心CPI、較為平衡的國際收支等宏觀調控指標,都勾勒出“穩”字當頭、好于預期的增長。

“勢”彰顯在穩中有進的步伐中——

邁上90萬億元新臺階的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特徵更加明顯。

上半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1.94萬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1.6%,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7%……可以説,中國經濟不僅“穩”的氣質凸顯,“進”的空間也更加廣闊。

“上半年6.3%的經濟增長有著沉甸甸的含金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説,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六穩”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有效抵禦外部衝擊,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事非經過不知難。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多重困難交織:外部,國際經濟週期下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加劇不確定性;內部,國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存,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承壓前行,無懼風雨。

“雖然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繼續上升,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説,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特徵明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

韌性十足的中國經濟,以“穩”應“變”,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就在一個月前,三星半導體高端存儲芯片二期項目在西安基本建成。這個第一階段投資70億美元的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一季度實現量産。

“之所以繼續投建二期項目,正因為我們看好中國經濟和這裡的市場前景。”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池賢基的話,道出了眾多在華外資企業的共同心聲。

不畏浮雲 彰顯中國經濟底氣

不畏浮雲,信心如磐。

在國內外形勢複雜、保護主義逆風來襲的當下,中國經濟戰勝困難挑戰的底氣何在?

——底氣,就在足夠大的國內市場中。

在炎炎夏夜,來幾串烤肉、一杯冰鎮啤酒,一天的疲憊就在談笑間消失。誰能想到,“夜經濟”這個概念正借著人們的舌尖,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我國僅小龍蝦的年銷量就超過100萬噸、産值達4000億元。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文章曾評價中國消費是“光”“影”交錯,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人的消費動向。

這種“光”和“影”,正是中國巨大消費潛力的寫照。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報名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企業有3000多家,熱情的參展商正是為中國巨大的“買買買”潛力而來。

資生堂、雅詩蘭黛、龐巴迪、禮來等知名品牌成為進博會上的“新面孔”。“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資生堂中國區總裁藤原憲太郎説,在首屆進博會開始的第二天,資生堂就積極報名簽約參加第二屆進博會。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發展積累起來的強大勢能,是應對衝擊的堅實基礎。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欣欣向榮,消費需求成為“第一引擎”。

——底氣,就在日日“新”的發展動能中。

“全面啟動鴻蒙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9日在廣東東莞發佈其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

這是繼海思芯片“備胎”一夜轉正後,又一次因創新出現全民“刷屏”,這是對創新的喝彩。在欣喜的背後,人們更感慨,這是5000科研人、10年坐冷板凳的結果。

在創新中應對挑戰,在創新中開啟未來。

從北斗開啟全球組網,到“墨子號”成功發射,再到大亞灣中微子項目,創新特別是基礎創新,正在全面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近2萬億元,投入強度為2.18%,已經超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連續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

——底氣,更在綻放“活”力的改革開放中。

當老闆可以有多快?在廣東自貿區,只要5天,就可完成開辦企業。

中國速度,蘊含著無限活力。一分鐘裏,會有哪些變化?超過1000人在搭乘飛機,55輛汽車下線,電影票房超過10萬元,不止36家市場主體註冊登記……在如此“豐富”的一分鐘裏,聽得到中國經濟澎湃有力的脈動。

一部智慧手機,就是開放型經濟和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在深圳、東莞的工廠裏完成最終生産的手機,有來自美國的芯片、韓國的顯示屏、日本的傳感器、中國的玻璃屏等,全球200多家供應商的零部件漂洋過海到中國,上億台整機又送到世界各地消費者手中。可以説,沒有開放型經濟,就沒有現代人的智慧生活。

40多年來,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闖出一條新路”,中國就是用改革開放這把金鑰匙,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並在擴大開放中與世界共贏。

劈波斬浪 堅定中國經濟信心

“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可能正處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危險的時刻。”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近日發出警示。

背信棄義、出爾反爾、蠻橫霸道、漫天要價……在美方極限施壓、不斷單方升級經貿摩擦背景下,國際機構不斷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人們不免擔心,中國經濟還能不能穩得住?

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亂雲飛渡,我自從容。中央的科學研判和果斷行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治理的清醒與自信。

——堅持創新驅動,打好化險為夷的戰略主動戰。

“面對困難,躲是躲不掉的!”在深圳一家生産光通信器件的企業裏,負責人告訴記者,應對危機的秘訣就是,依靠創新把産品做到無可替代,讓客戶捨不得不買。

對於光通信産品來説,産品的精度直接影響光纖的傳輸速度。這家企業不斷自我加壓、精益求精,把産品精度誤差控制在0.1微米,即頭髮絲的千分之一范圍內,提前向精度更高的産品進發,客戶不僅沒有轉移訂單,還主動提出分攤上升成本……

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

挑戰面前,越來越多企業更加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抓住機遇變道超車、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擁有強大的創新浪潮,中國企業學習和運用新技術方面有著驚人的速度。”西門子股份公司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博樂仁説。

——保持戰略定力,深化改革開放敢啃“硬骨頭”。

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萬億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出臺外商投資法,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出金融業對外開放“新11條”,科創板鳴鑼開市,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擴圍……一系列務實舉措向世界宣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儘管存在風險挑戰,今日之中國仍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寧吉喆説,從供給看,我們的生産要素綜合比較優勢沒有改變。從需求看,我們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大眾消費升級態勢明顯,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也很充足。

在保護主義逆風下,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用真金白銀為中國投出了“信任票”: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獨資石化項目落戶廣東,德國寶馬集團在遼寧增建新廠,法國施奈德電器在湖北追加佈局數條生産線。此外,陶氏化學、巴斯夫、寶潔等外資巨頭,無不將中國視為其全球佈局的重要一環。

今年前7個月,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53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經濟形勢越複雜,越需要深化改革開放,把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動力。

從亞洲金融風暴到國際金融危機,從特大洪水、特大地震到非典疫情考驗……70年風雨兼程,中國人民從艱難困苦中一路走來,經歷過無數次驚濤駭浪,也對未來更加淡定從容: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將挑戰轉為機遇,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

面向未來,歷史早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中國經濟依然空間大、動力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腳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