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分析:透視中國人工智慧人才體系五大短板

2019-08-28 17:3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8月28日電 新聞分析:透視中國人工智慧人才體系五大短板

新華社記者 彭茜 黎華玲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

對於中國人工智慧産業來説,資金和算力並不是制約發展的瓶頸,人才才是。

在2019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上,人工智慧成為一大焦點。中國已將人工智慧廣泛運用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政府治理現代化和民生改善等領域,業界和學界均對人工智慧人才求賢若渴,然而中國相關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遠不能滿足需要,人工智慧人才體系面臨五大短板。

短板一:供需不平衡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在各行業廣泛應用,該領域人才需求呈爆髮式增長,人才供給總量卻嚴重不足,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

在智博會期間,科大訊飛27日承辦人工智慧行業生態峰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牽頭制定的《人工智慧産業人才崗位能力標準》在會上正式發佈,顯示中國人工智慧産業人才將迎來百萬級缺口。

中國已開始多管齊下增加人工智慧人才供給。如教育部今年3月公佈,已有35所中國高校獲首批建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資格。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呼籲,為應對人工智慧人才緊缺,希望相關人才培養從青少年教育抓起。

短板二:頂尖人才缺口大

儘管中國人工智慧人才數量近年呈穩步上升趨勢,但高端尤其是頂尖人才方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依然有較大差距。

清華大學此前發佈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工智慧傑出人才比例顯著偏低。美國在人工智慧傑出人才數量上遙遙領先,累計高達5158人。雖然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總數位居全球第二,但傑出人才數量為977人,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僅排名全球第六。

上述報告指出,中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優化科研環境,培養和吸引頂尖人才,在人工智慧的基礎領域實現突破,保證人工智慧發展的根基穩固。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開發處處長白曉説,目前中國特別缺乏頂級基礎研究人才,以及把人工智慧技術與産業相結合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短板三:結構分佈不均衡

數據顯示,中國的優秀人工智慧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分佈較密集,産業界人才卻大大不足,表明人才結構分佈不均衡。

與歐美很多優秀人工智慧人才發源於企業不同,目前中國人工智慧“頭部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美國許多頂尖人工智慧人才都在企業做過首席科學家或技術負責人。如人工智慧國際權威學者李飛飛、吳恩達雖均已回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書,但此前分別在谷歌、百度等企業領銜研發團隊,帶動了學界和業界的技術交流。中國學科人才和産業人才結合還不夠緊密、交流還不夠頻繁。

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林金朝説,高校需要結合人才培養規律、産業需求,順勢而變,把學校資源轉化為服務産業的資源。

短板四:引進難度高

美國由於擁有優良的産學研綜合環境,目前對頂尖人工智慧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中國優秀人工智慧人才流失問題嚴峻,引才制度設計有待改進。

美國名為“馬可·波羅”的智庫發佈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説,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儲備目前面臨“先增長後流失”的尷尬。報告分析頂級人工智慧會議“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接受論文的作者發現,自2009年起,本科在中國接受教育的作者人數增長了近10倍。然而,如今這些作者四分之三在中國之外的國家工作,其中又有85%選擇美國。

不過,專家認為,在美國向中國高科技領域施壓的國際背景下,充實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儲備或可迎來一些機會。中國應以此為契機,為優秀中國學生和學者選擇在國內深造或工作打造更良好的環境。

短板五:技術倫理教育偏弱

人工智慧引發的倫理、公共治理等方面問題日益凸顯。從源頭看,在高等教育階段,中國人工智慧相關專業設置大多偏重技術,在引導學生對技術倫理、政策治理和法律法規建設深入思考方面缺乏相關課程。

歐美高校對技術倫理教育非常重視,如斯坦福大學開設“計算機倫理與公共政策”作為計算機科學系本科生必修課,主要討論算法歧視、數據隱私保護、自動駕駛倫理等。哈佛大學在所有工程技術類教育中植入倫理模塊。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邁赫蘭·薩哈米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在高等教育階段,我們應該讓未來將成為程序員、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學生們意識到,新技術會對身邊的人産生影響,會給社會帶來深刻變革。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技術本身,還要學會對技術可能産生的社會影響進行預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