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多重因素推漲豬價 源頭著手穩定供需

2019-08-30 07:1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9年盛夏,豬肉市場頗受關注。自2月底生豬價格開始回升,此後逐月上行,6月下旬以來快速上漲,至今維持高位。業內分析,這一輪上漲週期,恰好與下半年幾大節日相逢,加上秋冬是豬肉消費旺季,豬市仍將維持漲勢。

那麼,目前豬肉産銷情況如何?能否保障供給?這一輪價格通道是怎樣形成的?從長遠看,維持豬肉供需平衡、價格總體平穩,需從哪些環節著手?經濟日報記者來到河南、陜西、河北等地採訪。

目前供給偏緊,但整體鏈條保持平穩

河南省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張閣鎮是傳統生豬養殖區,歷經多輪市場選擇和政策性整頓,現在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還有40多家。8月16日,在張閣鎮陳堤口村,記者見到村裏的永順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陳哲狀。

44歲的陳哲狀2001年開始養豬,從自繁自養,搞養殖小區,到2016年與正邦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歷了從個體戶到“正規軍”的轉變。他的養殖場租用村民50畝地,單批存欄可達7500頭,年出欄兩批。今年5月他剛進了7000頭仔豬,正常的話9月份即可出欄,出欄毛豬每頭220斤左右。

陳哲狀説,今年生豬行情從未有過的好。記得2010年毛豬價格曾到過每斤10.5元,其他時候7元、8元、10元,2018年甚至4.2元一斤都有過。今年夏天毛豬每斤10元以上,近幾天還在漲,估計這批豬出欄時至少能維持這一價位。

不過,價格漲了,生豬供給很難馬上增加。因為養殖本身需要半年週期,加上許多養殖戶擔心非洲豬瘟,不敢大規模投養。陳哲狀判斷,生豬養殖正在上量,但還要維持一段緊平衡。

陳哲狀的判斷,在陜西西安秦韻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得到印證。秦韻公司負責人李凱告訴記者,豬場滿負荷時存欄近萬頭,去年以來受非洲豬瘟影響,規模大幅縮減,目前存欄才2000多頭。

河北雙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生豬繁育、屠宰加工、連鎖銷售為一體,是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現在,公司存欄量3.5萬頭左右,月出欄量大約5000頭。這一數字,比平常略低,但大體正常。

源頭供應偏緊,直接傳導給屠宰加工企業。河南貴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養殖屠宰加工起家,是一家産業鏈完備的涉農跨國企業,現在日屠宰量3000頭左右。公司銷售經理孫花透露,企業有合同豬場,購豬沒問題,但這幾個月價格一天一變,豬場出貨也有限,可能需要500頭,但對方只給你300頭、200頭。過去還有散戶豬場彌補,如今也少了。“就是源頭緊點,沒別的,市場就這樣。”孫花説。

漲漲跌跌,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

在西安市西北農副産品中心批發市場,陳剛師傅現在一天能賣出十幾頭白條豬,不過他不敢肯定,價格老這麼漲銷售是否還能這麼好,“價格高了買的人會少,銷量肯定受影響”。

陳哲狀説,豬少價格就漲,這是豬週期規律,但具體分析,這次豬價上漲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

西安摩爾農産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濤分析,這輪生豬行情的老問題,就是豬週期,兩年漲、兩年跌,或者三年一小週期、五年一大週期,這一輪自2017年,歷經15個月,現在回暖了。

但為何這輪生豬價格似乎比往年漲得更猛?河南貴友集團國際市場部張經理認為,這是因為幾大因素碰頭,豬週期、非洲豬瘟和政策性調控等聚在一起,老問題疊加新問題。他説,本來這一輪豬週期好多散戶退養了,豬源減少;去年發生非洲豬瘟,豬源又減少;活下來的因為還沒有疫苗,擔心非洲豬瘟,也限制規模,豬源更少。

政策性調控影響也恰好顯現。這兩年,許多個體養殖戶包括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因為環保整治“一刀切”地退出。比如,河南貴友公司的合作戶就退出了三分之一。河南高老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星説,生豬養殖起伏大、風險高,行情好時一頭20來斤的豬仔800元至1000元,差時一頭豬仔不到200元,別説小戶受不了,大企業也很難抗得住,所以還需要規範引導傳統養殖戶加入。這些年,高老莊公司成功摸索出“公司+基地+農戶”養殖模式,帶動養殖戶3000多戶。

做強産業鏈,重點是在“關口”上下手

新老矛盾疊加,豬週期更複雜。不過,從整個産業看,儘管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會影響豬價,決定豬肉供應和價格變化的首要因素,還是源頭的養殖。因此,解決生豬問題,讓肉價擺脫大漲大跌,要從源頭入手。

源頭問題怎麼解決?養殖大戶郝繼中用實踐做了回答。

郝繼中,河南寧陵縣黃崗鎮明集村人,養豬20年。他從7頭能繁母豬起步,經歷過一輪一輪起落,最終熬成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變化發生在2017年。這一年,郝繼中不再做“獨行俠”,而是加入正邦集團養殖鏈,搞規模化養豬。正邦提供800頭仔豬,飼料、防疫治病、銷售等由正邦負責,他負責建造標準化養殖場,達到符合乾濕分離、無污染等要求。育肥豬按要求出欄,合同價收購,不論行情漲跌,公司按每頭豬200元左右凈利潤結算給他。郝繼中算賬,自己單幹的話,一頭仔豬1000元,800頭得80萬元,5個月出欄,豬飼料每頭900元,得72萬元,一年兩欄,飼料費得翻倍,成本和風險壓力太大,不如加入公司。就這樣,2017年,養殖戶大多虧損,郝繼中依然穩賺30多萬元。

産業鏈使郝繼中與正邦集團實現雙贏。正邦以資本和技術獲得穩固豬源,養殖戶以人力和較少投入獲得穩固收入;企業降低了自建養殖場的場地、管理、人力等壓力,養殖戶減少了投入、疫病、銷售等風險。2019年,郝繼中已擴大規模到2000頭。

郝繼中的改變,對傳統養殖業具有“示範”意義。正邦集團商丘分公司睢陽服務部主任高社壘説,目前農村還有大量農民要靠養殖業實現小康,而農村專業合作社大多帶動力還很弱,難以應對養殖和銷售多個“節點”變化。大企業牽頭産業鏈,既能帶領農民,又能應對市場,兩大難題迎刃而解。如果生豬行業由産業鏈主導,就能有效解決豬週期帶來的大起大落。正是由於這種自信,兩年來,高社壘在商丘片區逆勢發力,推動多個養殖戶加入公司産業鏈。

同一看法,來自另一位一線“幹將”王天祥。王天祥是河南萬邦國際農産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萬邦是國內最大農産品批發市場之一,曾在極端天氣中發揮保障市場供給骨幹作用。王天祥説,解決生豬問題需要多方發力,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尤為重要。從源頭看,重點還要在産業鏈上下力,瞄準“穴位”“強鏈”,對龍頭企業針對性給予扶持,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記者 瞿長福 姚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