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種植成南疆脫貧致富“助推器”

2019-09-07 16: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7日電 題:科學種植成南疆脫貧致富“助推器”

新華社記者 孫哲、曹志恒、石超

入秋後的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裏鄉,即將成熟的稻穀隨風搖曳。站在海水稻田邊,阿布都合裏力·庫扎克的臉上寫滿期待。近年來,隨著農業品種的不斷創新和引入,南疆各地的農田正逐漸得以提質增效,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鹽鹼地長出海水稻

阿布都合裏力在帕哈太克裏鄉出生、長大。來自崑崙山的冰雪融水,讓這裡很早就有種水稻的傳統。然而,當地農民很少能品嘗到豐收的喜悅。

“帕哈太克裏鄉土地鹽鹼化程度較高,而一般水稻品種的抗鹽鹼性並不理想。加上當地農民不懂田間管理,致使産量一直上不去。”新疆中農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勇説。

2018年,在深圳援疆企業的支持下,當地率先“吃螃蟹”,開始試種可在中、重度鹽鹼地生長的海水稻品種。陳勇表示,“經過小面積試驗,新品種水稻粒大飽滿,不僅産量遠超以往,還可在3至5年內有效改良鹽鹼土壤。”

“頑強”生長的海水稻,連同集中育苗、科學插秧等精細化的農業管理工序一道,悄然改變了帕哈太克裏鄉的種植傳統。相比以往,遠道而來的新品種海水稻有望增産超過20%,讓44歲的阿布都合裏力驚訝不已。

“要想脫貧致富,光靠我們蠻幹可不行,還要依靠科學的力量。”阿布都合裏力説。今年,當地將海水稻的種植面積擴大至2000畝,覆蓋到618戶農戶。

富硒米提高附加值

在全國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大背景下,不僅新品種作物紮下根來,此前鮮有種植的作物也進入南疆,不斷優化當地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率,幫助農民探尋出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徑。

“我們從沒種過小米,能種好嗎?”當聽説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想要引入小米種植時,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的不少農民發出疑問。當地也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傳統作物,小米種植在南疆幾乎是空白。由於種種原因,農民常常一年忙到頭,收益卻並不理想。

駐村工作隊員們很快發現,庫木西力克鄉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有利於小米種植,試種成功的小米富含硒元素,可以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農産品。

2018年,駐村工作隊首次在當地種植復播小米830余畝,並結合自身優勢,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去年下來,我們村戶均每畝增收近1000元。”駐村工作隊隊長徐麟認為,種植小米也有望為南疆復播作物選擇開闢一條新途徑。

目前,已有企業對當地小米産生了濃厚興趣,並在庫木西力克鄉投資設廠。訂單農業産業鏈形成後,庫木西力克的小米正逐步在北京、長沙等地打開銷售市場。“今年,我們在全鄉5個村推廣種植小米,期待通過種植新作物,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徐麟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