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夏遮陰、秋觀色 上海節後再添24條林蔭道

2019-09-14 15: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9月14日電(記者 杜康)夏遮陰、秋觀色。中秋節後,上海將正式迎來新增命名的24條林蔭道。連點成線、連線成片,上海已經形成若干“林蔭片區”。林蔭道樹種日益豐富,“配方土”等新技術的應用讓樹木養護更精細。

根據上海市的相關評定辦法,林蔭道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的綠蔭覆蓋率需達到90%以上。徐匯區浦北路此次申報了1.3公里路段的林蔭道。徐匯園林發展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張韌介紹,兩側懸鈴木的修剪方式明顯區別於非林蔭道路。“樹冠要大,甚至兩側樹的枝葉能夠碰觸到;樹冠中間枝條則要稀疏。”張韌稱之為“開心”杯狀型。

“樹冠被修剪成高腳杯的形狀。內部枝葉稀疏,一方面可以防止病蟲害;另一方面,上海位於沿江沿海地區,枝葉稀疏透風率就高,不容易被大風吹倒。”張韌説。

從最初的強調綠蔭覆蓋率,到對景觀、色彩、養護精細化程度的關注。上海自2011年以來創建林蔭道,截至2018年,已有林蔭道221條。林蔭道評選標準也更多元。

綠色更“連貫”。以此次新增的閔行區蓮花路段為例,林蔭道連接了東西兩側的綠帶和街心花園,綠帶中還新增綠道,行人可以走入其中。從林蔭道到綠道,區域綠網更加完善。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高級工程師楊瑞卿表示,目前一些區域的林蔭道已經“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同時,一些新的林蔭片區雛形也逐步形成。

技術亮點多,更注重精細化養護。“土壤透氣性差,是上海行道樹普遍面臨的難題。”楊瑞卿説,行人踩踏、車來車往,導致地下土壤過於密實。為了增加根係的地下生長空間,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利用一定粒徑、有棱角的石子作為骨架研發了“配方土”。“我們發現,懸鈴木對3厘米粒徑的石子最適應,銀杏對6厘米粒徑的石子最適應。”

楊瑞卿介紹,“配方土”已經在一些改建或新建的路段得以應用。如何通過局部換土的方式,幫助現有的林蔭道樹木更好生長,是下一階段的研究方向。

秋觀色,林蔭道樹種更加豐富。2011年,上海林蔭道只有懸鈴木、香樟、欒樹3種,如今增加到16種,其中無患子、珊瑚樸、銀杏等樹種在秋天由綠轉黃,林蔭路變成一條“黃金大道”。

楊瑞卿介紹,北美楓香、黃連木等樹種在秋天呈現紅色,已經在奉賢區和閔行區種植,有望未來納入林蔭道樹種,為秋天增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