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美麗新疆的秘密——解讀新疆生態之道

2019-09-17 14: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7日電 題:美麗新疆的秘密——解讀新疆生態之道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

“破億人次”的年接待遊客量正成為新疆旅遊業的常態。繼去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億人次後,新疆今年上半年已接待遊客7589萬人次,全年有望超過2億人次。

新疆旅遊業的井噴之勢,有交通的巨大改善等利好因素加持,也有賴於生態領域持續用力:從理念到政策,從執行到監管,一系列舉措既是新疆的生態之道,也是美麗新疆的秘密。

理念革新:礦業小鎮成旅遊景區

在新疆最北部的阿爾泰山南麓,有一座著名的礦業小鎮可可托海。過去,小鎮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開礦,為工人家庭換來遠高於新疆平均水平的生活條件,鄰鎮居民把小鎮視為“小上海”。

持續半個世紀的高強度開採,也使小鎮堆砌了一座座狀如小山的“尾礦堆”。一遇大風,礦渣漫天。到上世紀80年代,伴隨礦産資源枯竭、礦石價格波動,小鎮的經濟難以為繼,人口大量外遷,只剩下巨大的礦坑、破敗的鎮區和落寞的工人。

在本世紀初,小鎮終於告別礦區,迎來景區。一批批採礦的工人告別掘進機,開起擺渡車。尾礦堆改造為滑翔機起降的平臺,礦坑變身工業旅遊的景點。

在資源大區新疆,礦業小鎮轉型旅遊景區,折射出地方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遷。曾經在礦上工作的庫西塔爾·阿拉赫現在每天駕駛電動擺渡車,接送近千名遊客進入小鎮附近的大峽谷景區,他説:“保護好自然,它會給你想不到的禮物。”

政策趨嚴:用水大戶變節水先鋒

圍繞新發展理念,新疆陸續發佈一系列“嚴”字當頭的政策:

——嚴禁“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項目進新疆;

——嚴格執行能源、礦産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

在新疆南部的塔裏木河上遊,一名農業大縣的領導幹部感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實施後,農業灌溉用水驟然緊張,再像以往那樣大水漫灌已難以為繼。

在嚴格的用水紅線倒逼下,這個農業大縣全力推廣高效節水農業,滴灌技術在各個鄉鎮農村得到普及,每畝地灌溉量下降近1/3。更多的水輸送到中游、下游,為那裏的胡楊林修復、荒漠化防治以及人居環境改善提供了最基礎的物質條件。

執行徹底:高原上的礦點拆遷

2018年4月,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聯合地方政府等多個職能部門,在保護區內9處礦點旁紮起一座座簡易帳篷,日夜監督著各個礦點進行地質環境恢復。

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新疆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督察。“對照督查組的反饋意見,我們按照‘全部關閉,立即拆除,儘快完成生態恢復’的要求,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完成對違法違規礦點的治理。”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翔説。

一位參與整改工作的保護區工作人員回憶,大家“白天盯著裝載機,晚上抱著氧氣瓶”,到2018年9月底,保護區內各礦點的地質環境恢復工作全部完成。這一年,保護區一線幹部在高原平均駐紮時間超過160天,最多的高達220天。

截至今年2月,自治區生態環境部門發佈的信息顯示,新疆29個自然保護區內970個探礦權和20個採礦權有序退出,9個保護區治理修復已全面完成。新疆在水、氣、土、自然生態領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得到集中整改和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監管嚴密:幹部住進了污水廠

2018年,新疆北部的富蘊縣,副縣長帶著多名局長住進了城郊的污水處理廠。把這些幹部留在那裏的原因是污水廠的排污指標一直未能達標。

這座小城每年的雪季長達半年以上,氣候寒冷。冬季的低溫導致污水凈化效果不佳,從廠裏排出的水經監測顯示超標。連接著網絡的監測裝置,把這一情況實時傳輸到了烏魯木齊和北京的監測機構。

這樣的監管趨於常態。下面是新疆2018年在環境監管執法領域的部分工作數據:

——自治區環境行政處罰立案2705件,處罰金額2.16億元;

——自治區各級環境監察機構日常監管各類污染源1.79萬家次,隨機抽查實現100%全覆蓋;

——組建全國第1個省、地州市、縣市區三級環境投訴集中受理中心,做到24小時全天候受理,全年受理有效舉報4679件,到期辦結率100%……

經過長達半年的技改、調試,2個月前,污水廠的污水排放終於通過監測驗收。當地一名參與此項工作的幹部感慨:“這是一堂最生動的生態環境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