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環境部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有關情況並通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工作進展

2019-09-21 20:53 來源: 生態環境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環境部2019年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出席發佈會,向媒體介紹了我國自然生態保護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先通報幾項工作。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把服務“六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放、管、服、治”四個方面,推出20項具體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綠色發展。

一是加大“放”的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梳理生態環境領域市場準入清單,清單之外不得另設門檻和隱性限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進一步減少行政申請材料。推進道路運輸車輛年審、年檢和機動車排放檢驗“三檢合一”等。

二是優化“管”的方式,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出臺關於全面實施環保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將在2020年年底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三是提升“服”的實效,增強企業綠色發展能力。在全部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基礎上,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同時,積極推動落實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第三方治理企業所得稅、污水垃圾與污泥處理及再生水産品增值稅返還等優惠政策。

四是精準“治”的舉措,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水平。穩妥推進民生領域環境監管,分類實施“散亂污”企業整治,精準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統籌規範生態環境督察執法。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強化責任擔當,健全保障機制,切實解決企業、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二、嚴厲打擊涉消耗臭氧層物質非法行為,強化履約監督管理

9月16日,2019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今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主題是“32年,不斷修復”。大會的主題是“打擊涉消耗臭氧層物質非法行為,強化國內履約監督管理”。

今年是中國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30週年。30年來,中國始終認真履行《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要求,堅持政策法規建設、生産削減、消費淘汰和替代品發展“四同步”的指導思想,綜合運用技術、經濟、法律以及行政手段協調推進履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中國已如期實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累計淘汰ODS約28萬噸,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中國政府把嚴格執法作為鞏固履約成果的重要保障,始終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涉ODS非法行為,已連續兩年在全國範圍開展ODS專項執法行動。2018年,排查相關企業1172家,對涉及非法生産和使用CFC-11的企業依法立案查處。2019年,進一步加強CFC-11主要原料的源頭管控,對全部16家副産四氯化碳企業實施24小時駐廠監督,並實施在線監控。對11省市泡沫製品等企業開展執法檢查,以實際行動堅決維護議定書。

下一步,中國政府將持續完善協作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國家履約能力建設,保持對已淘汰ODS的嚴格監督管理,堅決履行好承諾。中國政府也願與各締約方、國際組織繼續深入開展交流與合作,推動形成持續履約的體制和長效機制。

三、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開始發揮作用

生態環境科技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帶動生態環保産業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自7月19日上線以來,得到地方和企業等有關方面的廣泛關注,目前平臺共有註冊用戶近400人,總訪問量近4萬人次,日均訪問量700人次左右。通過平臺,用戶提交需求200多項,平臺工作人員和專家團隊已對大部分需求做了線下對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同時,生態環境部還組織開展了系列生態環境科技成果線下推介對接活動,分別在成都、長沙舉辦了長江上、中游“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動”,指導廣東省和天津市舉辦生態環境保護技術供需對接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累計推介污染治理技術670余項,共計300余家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技術需求企業、3300余人參加了對接推介活動,匯集環境治理與管理需求共400余項。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完善平臺功能,擴充技術成果數據信息,加強線上互動與線下對接服務,逐步增強平臺對地方政府、企業在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中環境管理與環境治理的技術支撐保障作用,幫扶地方和企業治理污染,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 崔書紅:謝謝新聞發言人。連續三年,在9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和各位記者朋友見面,感到非常高興。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其次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生態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在座的,就有剛從現場採訪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回來的記者朋友,大家辛苦了!

過去的一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一年,是“三定”方案落地的一年,是貫通生態保護監管和污染防治監管的一年,是實現推進生態保護監督與污染防治監督並重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召開了十八大以後、“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部組建後的第一次全國生態保護工作會議,李幹傑部長出席會議並做重要講話,描繪了生態保護工作“七個一”(即著眼一個目標,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守好一條紅線,堅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用好一把利劍,持續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辦好一個大會,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打造一批樣板,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工作;夯實一個基礎,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鐵軍,爭做生態環境攻堅排頭兵)的宏偉藍圖。這一年,我們的工作可以用“成效明顯,平穩推進,任務艱巨”這十二個字來概括。

“成效明顯”是指在國內,又涌現出一批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典型。過去一年,我們命名了第二批45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1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了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35個先進集體和54名先進個人。國際上,《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正式啟動,“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成為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主題,這將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這個主題順應了世界綠色發展潮流,表達了全世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願望和心聲,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明世界意義。

“平穩推進”是指“三定”賦予生態環境部生態保護各項工作平穩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司適應新的監督職能要求,在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工作、自然保護地監管等方面完成階段目標任務。啟動了“綠盾2019”強化監督專項行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任務艱巨”是指新“三定”下,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進“七個一”生態保護的任務要求,實現美麗中國美好願景任務還十分艱巨。突出表現:一是在職能上要實現“四個轉變”,即由管理向監督轉變,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由結果監管向全過程綜合監管轉變,由生態系統結構數量管理向以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核心的綜合監管轉變。二是在生態保護監管體系上要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政策規劃標準、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三是在體制機制制度上要體現“一個貫通”,即貫通生態保護監管與污染防治監管,做到生態保護監督與污染防治監督並重,實現“污染減排與生態增容”協同發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做好生態保護監管的核心任務,推動形成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謝謝。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據悉,生態環境部一直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創建工作,請問創建成效如何?兩者在定位上有什麼區別?形成了哪些“兩山”轉化的有效路徑和模式?

崔書紅:謝謝!2017年和2018年生態環境部先後組織開展並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2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東中西部有序佈局的建設體系,推動各地生態文明思想認識和實踐不斷深化,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實踐的鮮活案例和實踐樣本,有力推進了綠色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鑒意義的有效模式。

最近,我們配合宣教司組織媒體記者深入創建地區採訪,親身感悟創建地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實實在在成績。有記者已經發回了採訪報道,寫得很生動,我讀後很感動,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

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兩者在建設內容上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共同形成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更加側重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實踐平臺,旨在創新探索“兩山”轉化的有效途徑。具體成效體現在:

一是實現了“三個走在前列”。示範創建地區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轉型以及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三個方面走在區域和全國的前列,有力支撐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推動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示範樣板。

二是推動“三個顯著提升”。示範創建顯著提升了生態文明參與程度、人民群眾獲得感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的信心,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滿意度顯著提高;示範創建顯著提升了黨政領導幹部綠色政績觀、綠色執政觀、綠色發展觀,企業依法治污排污、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主體意識正在形成;示範創建顯著提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一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鮮活實證。

三是探索了一批“兩山”轉化的經驗和模式。如,以提升生態資産為核心的“綠色銀行型”,一批國家級貧困縣通過生態資産的不斷累積變現,實現脫貧致富,深刻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歷史觀。如,以發展生態産業為核心的“生態市場型”,他們依託生態環境優勢不斷發展壯大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生態經濟發展道路。如,以産業轉型為核心的“騰籠換鳥型”。他們對傳統的工礦産業進行綠色化改造,實現了從犧牲生態到保護生態,從“吃山靠開礦”到“發展靠生態”,生動實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如,以擴容提質為核心的“生態延伸型”。他們圍繞已有的生態産業基礎,創新優化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大生態與大健康産業、大數據産業、大旅遊産業的融合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創建工作,探索總結以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為載體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的經驗模式,總結推廣“兩山”的轉化路徑,持續發揮創建工作的引領示範作用。

生態文明創建實踐永無止境。我們歡迎各地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豐富實踐經驗,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奉獻智慧!

人民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生態環境部近期發佈了2017-2018年長江經濟帶1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結果,指出了這些保護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公佈了前十名和後十名名單。請問,生態環境部準備如何應用這些評估結果促進自然保護區監督監管工作?2019年在自然保護區評估方面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崔書紅: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切實做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7-2018年,我部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長江經濟帶12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評估結果表明,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例如,部分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仍然不高,落實保護區管理責任還不到位,以及人類活動負面影響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等。

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總結梳理好的保護區監管措施經驗,為自然保護地監督監管政策制定等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對評估結果為“中”或“差”的後10名保護區,針對監管措施不到位的,我們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監督管理責任,紮實推進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和整改;針對監管能力薄弱的,開展幫扶指導,實施“三個一”幫扶措施,即“一個對口保護區、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一項監管專業技能”。後期,我們還將對這些保護區開展後評估工作,確保幫扶措施有效落地,逐步提升保護區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能力。

2019年,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我部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今年的評估工作:

一是從保護區管理評估轉向成效評估。評估的重點從過去對保護區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評估,轉變為對生態系統完整性、主要保護對象動態變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及主要威脅因素等方面的保護成效評估。

二是我部正在組織開展評估試點,涉及陜西、河南、甘肅三省2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擬於11月份完成全部評估工作。同時,在試點評估的基礎上,我部將制訂《自然保護區成效評估指標體系》,逐步規範自然保護區成效評估工作。

三是發佈自然保護區成效評估報告。評估完成後,我部將根據評估情況,按程序向社會公佈成效評估結果,並就相關保護區的具體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推動地方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強化保護區監管能力,提升保護成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目前,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這是否意味著要重新劃定紅線?目前評估工作進展如何?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在涉及紅線項目的審批方面有顧慮,請問紅線管理總的原則和要求是什麼?

崔書紅:謝謝。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是我國在國土空間管控方面的制度創新,是我國在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50年願景方面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總體上,各方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技術方法、方案是認可的。由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當時所用數據偏差和現在管控原則更新等原因,紅線內存在少量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生産建設用地,如永久基本農田、人工商品林、合規的礦産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集中連片居民用地,需要用最新的數據和要求進行評估再識別,按“先減法再加法”的原則,對原有紅線劃定方案予以優化。今年年初,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決定部署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強調評估不是重新劃定、推倒重來,而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優化完善,且通過評估要確保原來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目前,各省正在兩部委指導下推進評估工作,評估優化後的紅線劃定方案將更加符合管控要求。已經完成初評的幾個省結果表明,評估不會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産生大的影響,生態保護紅線總體格局不會發生變化。

現實中,一些地方認為生態保護紅線是“禁區”,是“無人區”,任何項目都不能上,搞“一刀切”。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不正確的。中辦國辦印發的《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管理。”“因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等需要調整的,經省級政府組織論證,提出調整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批准。”這裡,禁止開發區域管理要求是指在國土空間開發中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經過嚴格的審批是允許在紅線中實施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指出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強調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建立“事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後獎懲”生態保護紅線全過程監管體系,確保紅線劃得實、守得住、可持續。

一是將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政府綜合決策,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中的優先地位,禁止新增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項目。

二是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測網絡,加快推進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實現常態化監管。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常態化執法機制,定期執法,依法處罰違規違法行為,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

四是開展評估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五是建立獎勵機制,對於保護成效好的,在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傾斜獎勵。

同時,我們也將公開生態保護紅線有關信息,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加強政策宣傳,積極發揮媒體、公益組織、志願者、社會公眾的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良好氛圍。謝謝!

路透社記者:請問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方案與去年相比有哪些調整?生態環境部是否擔心一些地方會無法達成目標?另外,對於去年秋冬季已經達標的城市,今年目標和措施是否會與沒達標城市有所區別?

劉友賓: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整體上呈現出穩中向好、持續改善的態勢。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重點區域秋冬季期間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

近年來,為了有效應對秋冬季期間的重污染天氣,切實改善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藍天,呼吸更多清潔空氣,我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在這幾年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應對秋冬季大氣污染的有效經驗和做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秋冬季,我們將繼續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攻堅行動總體的思路是繼承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聚焦影響秋冬季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立足於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優化,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強調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同時強化組織保障,嚴格監督執法,確保責任落實,有效改善秋冬季空氣質量。

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是按照鞏固成果、穩中求進的總要求科學設定的,充分考慮延續性、公平性與可達性。一是考慮上個秋冬季PM2.5濃度值,濃度值高的目標相應高。二是考慮過去兩個秋冬季累計下降幅度,降幅小的目標相應高。三是對於去年PM2.5年均濃度達標的城市進行豁免,不設置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對秋冬季PM2.5濃度較低的城市,要求其鞏固成果。

與去年相比,攻堅行動措施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更加強調依法依規。堅決反對“一刀切”,方案中,強制性錯峰生産、大範圍停工停産等要求一律沒有涉及,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説”等敷衍應對做法,嚴格依法依規。最近個別自媒體把秋冬季攻堅行動和停産停工劃等號,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二是更加突出科學施策。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各地根據《關於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實施企業分類分級管控,達到A級的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可不採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適當少採取減排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差別化指導,結合本地産業特徵、發展定位等,科學確定治理方案。

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在向相關部門、地方、專家等徵求意見,待攻堅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後,我部將向媒體朋友通報,同時指導重點區域各城市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

光明日報記者: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即將在中國舉辦,請問目前大會籌備進展如何?怎樣讓公眾了解生物多樣性,意識到自己與生物多樣性的密切聯絡,從而主動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崔書紅:謝謝。這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全球性會議,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明世界意義。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這次大會的籌備。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首訪,與法方發表聯合聲明,明確提出“兩國將共同努力,推動全球採取行動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迎接2020年底在中國召開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今年2月13日,由韓正副總理主持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方案。會議決定成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組織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要求把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辦成一屆成功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目前,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機制已經建立,並投入全面運轉,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公約》秘書處保持密切溝通,切實履行東道國義務,積極推進框架文件制定進程,全面做好大會宣傳,細緻開展會務準備,確保將大會辦成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需要我們共同參與。讓公眾有更強的代入感、參與感也是我們近年來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第一,減少對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影響,自覺與過度砍伐森林、破壞植被、濫捕亂獵、濫採亂伐等行為做鬥爭。第二,保護物種多樣性,杜絕獵殺珍稀動物,停止野生動植物的販賣交易,不吃野味、不穿野生動物皮毛做的衣服、不把野生環境的龜、魚、鳥等作為寵物喂養等;第三,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野外攝影和遊覽時,不驚擾野生動物,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自我修復和保護。第四,提高節能減排意識,比如儘量採用天然光照明、出門關掉不用的電器;選擇綠色出行方式;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不過度消費;不浪費食物,光盤行動;閒置物品與朋友交換或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平時生活生産中減少污染。第五,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逐步推廣禁塑令,購物自備購物袋,使用電子賬單;外出自帶水壺,少購買瓶裝飲品;減少垃圾對環境和野生動物的影響。

明年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我國舉辦,這是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矩陣,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加大力度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成功案例,提升全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培育自然保護後備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氛圍。希望我們能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

新京報記者:請問如何看待近期山東臨沂出現的治污“一刀切”問題?下一步針對“一刀切”將有哪些舉措?

劉友賓: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既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和合法合規企業正當權益,也危害生態環保工作的正常開展,違背生態環保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對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生態環境部一直以來態度鮮明、堅決反對。

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依法辦事。針對部分地區出現的環保“一刀切”問題,我們相繼出臺多份文件嚴加防範、嚴格禁止。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我們堅持“雙查”,既查不作為,也查亂作為,並通報了個別地方“一刀切”典型案例。

急時“一刀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平時不作為。自9月1日起,生態環境部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解決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不聞不問、敷衍整改等平時不作為行為,同時堅決糾正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行為。我部9月4日通報的臨沂“一刀切”問題,就是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反面典型。我部已要求當地立即整改,汲取教訓、舉一反三,依紀依法嚴肅問責。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不放“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追責,絕不姑息。同時,我們也將保持定力,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辦事,履職盡責,督促平時不作為的地方和部門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從源頭上解決急時“一刀切”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正當權益。

澎湃新聞記者:我們發現很多自然保護區在劃定之初就存在不規範、不合理的問題,導致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請問有哪些政策去解決這些問題?

崔書紅:感謝您的提問。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這個説法不是完全準確的,對此我想談四點看法:

第一,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總體上是比較科學規範的。《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等一大批法規,明確了自然保護區設立調整的各項要求。尤其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上,國家建立了科學考察、規劃論證、省級政府申報、材料初審、實地考察、遙感監測、評審委員會審查、公示徵求意見、意見反饋、社會公告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制度,所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由國務院審定批准建立。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參照這套程序設立的。

第二,由於受成立時科學技術條件、資金投入等限制,加上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開發和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對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科學化和精細化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一些自然保護區,尤其是早期在“搶救性保護”方針指導下設立的自然保護區確實存在著設立不夠規範、科學考察不深入、範圍和功能分區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這些問題需要歷史、辯證地看待,但不影響自然保護區整體保護效果。

第三,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自然保護區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下,自然保護區建設成效斐然。今天佔陸地國土面積近15%的自然保護區保護了全國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和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得到逐步恢復。最典型的就是大熊貓和朱鹮。自然保護區不僅是美麗中國的精華所在,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根基。

第四,當前最根本、最迫切的措施,是按照中辦、國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並與生態保護紅線銜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推動自然保護地整合歸併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法律法規、管理和監督制度,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障。

我們將依據職能,制定出臺並實施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監管制度,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切實為我國自然保護地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起一道防火墻。

封面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環渤海13個城市完成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請問排污許可工作總體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和安排?

劉友賓:制定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是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任務,也是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基礎。目前,排污許可制度各項改革正在有序推進。

一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起草完成《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修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共計發佈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48項、污染源源強核算指南18項、自行監測指南14項、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7項,正在逐步健全完善排污許可法規標準體系。

二是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試點。今年3月我部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對已發證的24個重點行業開展清理排查,對符合核發條件的發放排污許可證,對不符合核發條件的實行分類處置,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8個省(市),先行先試,基本完成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實現了24個重點行業企業全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

三是推進銜接整合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環評、排污許可、執法之間有機銜接,基本構建環評管準入、許可管排污、執法管落實的環境管理體系。

截至9月10日,全國共計核發火電、造紙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6.7萬餘張,登記企業排污信息4.3萬餘家。管控大氣污染物排放口24.89萬個、水污染物排放口5.14萬個。

同時,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環渤海沿岸13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部門于8月底提前完成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共計發放4860張,實現了對工業廢水集中污水處理廠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

下一步,我部將堅持以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強化排污者責任為核心,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開展“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強化證後檢查和監管執法,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全過程多要素的“一證式”環境管理。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綠盾2018”專項行動曝光的自然保護區問題目前整改情況如何?“綠盾2019”專項行動還將有哪些安排部署?

崔書紅:謝謝。“綠盾”已經成為生態環境強化監督的品牌,有效震懾了自然保護區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有效提升了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質量和水平。遙感監測數據顯示,與往年比較,2018年,自然保護區內出現了新增人類活動問題點位和面積“雙下降”的可喜局面。截止目前,“綠盾2018”查處涉及採石採砂、工礦企業、核心區緩衝區旅遊設施和水電設施等四類聚焦問題2518個,整改完成率71.4%。“綠盾2017”發現問題的整改率已由2017年年底的63%提高至2018年年底的81%。

今年7月4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海警局6部門聯合召開“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部署視頻會議,標誌著“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全面啟動。這次行動,範圍上覆蓋全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幹流和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沅江、湘江、贛江等八條主要支流和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等五大湖區五公里範圍內的其他各類自然保護地(不含五公里範圍內自然保護地面積佔保護地總面積30%以下的其他自然保護地)。

內容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重點核查採石採砂、工礦用地、核心區旅遊設施和水電設施四類焦點問題;長江經濟帶11省(市)自然保護地內重點核查採礦採石、採砂、設立碼頭、開辦工礦企業、擠佔河湖岸、侵佔濕地以及核心區內旅遊開發和水電開發八類焦點問題,以及對“綠盾2017”“綠盾2018”專項行動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四類焦點問題的整改“回頭看”。

步驟上或時間安排上,一是由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人類活動變化遙感監測,並將問題線索移交地方。該項工作3、4月份已經做了安排。二是地方8月底前落實問題排查、整改、問責的主體責任,建立並補充完善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類活動點位總臺賬、焦點問題臺賬和實地核查問題臺賬三本台賬。三是于10月組織六部門參加生態環境部組織的2019年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監督,針對“綠盾2019”問題開展實地督查。四是11月份,將對查處和整改問題不力,存在較大問題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地所在市縣級政府及省級相關主管部門進行公開重點督辦,督促整改。五是12月份,編制“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總結報告,上報國務院。

有關情況,我們將向社會及時通報。也歡迎記者朋友們跟蹤報道。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