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曾經海鮮稀有 現在應有盡有——走近離海最遠大城市的國慶餐桌

2019-10-03 10: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3日電 題:曾經海鮮稀有 現在應有盡有——走近離海最遠大城市的國慶餐桌

新華社記者孫少雄

40年前,家裏一道過節烹制的紅燒帶魚,讓烏魯木齊市民張文博印象深刻:並不肥厚的魚塊被小心翼翼端上桌,年老的爺爺吃得仔細,把骨頭嘬碎後才緩慢吐出,父母則咬了口沾著盤邊湯汁的饅頭,把省下的魚肉分給他。

這究竟是一盤怎樣的珍貴美味?當時12歲的張文博有些疑惑,因為此前他家吃過的海産只有海帶,而40年後的國慶節,鮮切的三文魚、清甜的白鯧魚、肥美的石斑魚……擺滿了家裏的餐桌,“海鮮對於烏魯木齊市民不再遙遠,桌上每一道硬菜都可以是家常菜。”張文博感慨。

新疆烏魯木齊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近年來,隨著海陸空物流飛速發展,海鮮到人們舌尖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當地形成多家大型海鮮市場,市民們餐桌上的“海味”越來越濃。

在位於市郊的海鴻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經營戶劉志剛忙得汗流浹背,腦袋與肩膀間夾著電話,手指不斷敲擊鍵盤回復著網上訂單,網絡那頭是全疆各地訂購海鮮的客戶。

“新疆人對海鮮的熱情不輸給其他地方。”劉志剛告訴記者,1995年他就開始從沿海地區批發海鮮到烏魯木齊,活蝦的存活時間只有24小時,無法從沿海城市及時運來,當時市場上多是泥鰍、黃鱔和凍帶魚,而且價格很高,對當時的人們來説,算是奢侈品。

現在,劉志剛已不用自己外出找貨源,沿海地區商戶會主動前來對接,上了新品也會及時聯絡,“空運蝦、蟹等生鮮海鮮,最快四五個小時就能到達市場。最近店裏每天的海鮮銷量能達一噸多!”

經過多年發展,新疆本地水産養殖也不斷壯大,已形成以大宗魚類為主,名優特品種為輔的結構,蝦類、虹鱒魚、河蟹應有盡有。

更令食客們欣喜的是,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海陸空物流的飛速發展,新鮮、平價的海鮮從巴基斯坦、挪威進入烏魯木齊等新疆多地市場,人們開始對龍蝦、白皮蝦、石斑魚等深海品種熟絡起來。

烏魯木齊海關數據顯示,新疆口岸進口水産品種從2016年十幾種擴大到去年近60種,進口水産貿易國家從周邊國家逐步延伸到歐洲,進口數量相比兩年前翻了一番多。

而在烏魯木齊海鮮經營商王林瑜的眼裏,“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紅利並非只有“你來”,更有“我往”,早在兩年前,她就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戶合作,目前公司一週兩個航班運送水産至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國家方針政策精準落地,讓大家看到行業藍海。”王林瑜説,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效應日益凸顯,下半年希望依託中歐班列,把跨境生意做得更廣、更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