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供銷社到新興便利店,
看中國街角“小店”70年變化

2019-10-06 19: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題:從供銷社到新興便利店,看中國街角“小店”70年變化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

從憑票購買到無人收銀,從定額配給到大數據決定門店商品,從遍佈鄉鎮的供銷社到新一代本土便利店,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零售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便利店正滲透到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中國成立初期,供銷社是當時零售業的代表,典型地反映了當時計劃經濟的生産、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在城市及農村建立了上下相連、縱橫交錯的零售網絡。

“一有稀缺物品到貨,供銷社裏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從事運輸工作的黃國源回憶起兒時的供銷社,所有東西都要憑票證才能購買。

供銷合作社算得上是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前身。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個體經濟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另一種“便利店”形態開始全面取代供銷社。它們存在於商業街、弄堂口、小區樓下,隨處可見,被稱為煙雜店、小賣部,提供“近鄰式”的週到服務。

上世紀90年代初,“7-11”便利店首次引入中國大陸市場,在深圳開出5家門店。幾年後,海外的便利店品牌羅森在上海開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全家便利店落戶上海。

在洋品牌便利店四處開花的同時,中國也涌現出一大批本土連鎖便利店品牌。如快客、蘇果、好德等品牌,不過它們很少走出省份。因此,對於不同省份的人,雖然身邊都少不了本土便利店的影子,名號卻截然不同。

中國現代化便利店的繁盛和流行反映的是城市社會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尤其是24小時便利店的普及,更滿足了都市人的夜間需求,使得他們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隨著互聯網越來越融入人們生活,數字經濟遍地開花。“數字化便利店”也應運而生。

在北京一家便利蜂便利店,“95後”姚潔文熟練地自助打了一杯咖啡,轉身從貨架上挑了一個小蛋糕,然後到自助收銀機結賬,整個過程不超過5分鐘。

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岩永正嗣看在眼裏,他正帶領數十家日本企業代表到便利蜂便利店考察交流。最近兩年多時間,這家便利店品牌已經在全國8個城市開了近千家門店,

“中國本土便利蜂這樣數字化驅動便利店的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岩永正嗣説,這些數字化便利店最大的不同在於,用互聯網、數字化和移動支付等代替了傳統人工主導的門店運營的模式。中國的新興便利店正不斷地給傳統便利店帶來啟示和變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便利店10.6萬家,就便利店密度而言與日韓等國還有差距。但從發展速度看,行業銷售額和門店數量最近幾年都呈現兩位數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本土便利店正利用科技打破傳統便利店的規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