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稿:電影、瑜伽、智慧手機——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交往“新故事”

2019-10-11 07: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新德里10月10日電 特稿:電影、瑜伽、智慧手機——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交往“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趙旭 胡曉明 陳健

近年來,練習瑜伽在中國年輕群體中悄然流行,印度電影受到中國觀眾喜愛。與此同時,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印度青年群體也熱衷於拿著手機刷印度版抖音和掃碼支付,一些大城市的青年對學習中文充滿熱情……

這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瑜伽練習者在印度北阿肯德邦裏希蓋什舉行的第16屆國際瑜伽節開幕式上做瑜伽動作(2015年3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中印兩個文明古國,正在透過“現代元素”展開對話。

電影搭起橋梁

當今,中國觀眾最熟知的印度演員,莫過於寶萊塢電影明星阿米爾·汗。他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在2017年的中國票房收入接近13億元人民幣。

這是電影《摔跤吧!爸爸》劇組成員亮相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2017年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對於老一輩中國觀眾來説,印度電影如《流浪者》和《大篷車》中壯觀的歌舞場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時至今日,在印中國人歡慶節日期間還時常演唱《流浪者之歌》,也總會迎來印度友人的會心一笑和熱烈掌聲。

近年來,國內院線上映的印度電影越來越多,2018年在中國各地新上映的印度電影就有10部之多。其中《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主演薩爾曼·汗、《嗝嗝老師》的主演拉妮·慕克吉等都是首次通過銀幕與中國觀眾見面。

拉妮·慕克吉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觀眾看電影時的反應和印度粉絲相似,説明每個人都能在電影裏捕捉到他們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事實上,不同語言的電影能夠傳達相同的情感,這就是電影的特別之處。如果這種情緒是普遍的,那麼它就可以連接到任何地方。”她説。

數次到訪中國的阿米爾·汗認為,印中兩國都是文明古國,文化多樣、歷史悠久,在社會文化方面有諸多共同點。“藝術創作者可以幫助不同文化的人相互理解,我希望看到中國和印度的藝術家進行合作,創作出兩國人民都喜歡的故事。”

瑜伽加深了解

在北京東二環一座公寓裏,中國青年祖亦經營著一家瑜伽工作室。她在多年前親赴印度拜師,並成為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某著名瑜伽學院院長的關門弟子。

作為中印文化交流的有效組成,雲南民族大學在2015年6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瑜伽學院——中印瑜伽學院。

這是在印度新德里,人們在公園練習瑜伽(2019年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迺傑 攝

37歲的蘇布拉克什米·韋盧薩米曾在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的一所瑜伽學院工作,隨後被選派到中印瑜伽學院進行教學。她在2015年底來到昆明,很快便適應了那裏的氣候和生活。用她的話來説,雲南當地的飲食清淡,非常適合瑜伽練習者和素食者。

韋盧薩米説,在雲南教瑜伽是一段美妙的經歷,這幫助她了解到中國古代文明,同時將瑜伽這種獨特的印度文化介紹給更多中國人。“在中國我交到很多朋友,他們都很樂於助人,經常在課後和我聊天,邀請我參加聚會。”韋盧薩米告訴記者。

通過學習瑜伽,像祖亦這樣的中國年輕人也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印度文化。在她看來,瑜伽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修習,而是通過練習瑜伽的方式培養感知變化,從而達到涵養心靈和激發思想的功效。

手機促進合作

印度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國品牌的手機以親民的價格、自拍優勢以及大屏幕等特點在印度廣受歡迎。

這是在印度金奈的一家商場,人們在中國品牌小米的門店購買手機(2019年10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自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以來,中國品牌小米已銷售超過1億部智慧手機,成為印度市場第一個在5年內銷量過億的手機品牌,並連續多個季度成為印度市場銷量領先的手機品牌。

其他中國品牌的手機在印度市場也很熱銷。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小米、vivo、OPPO等中國品牌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共拿下66%的份額。

這是在印度金奈的一家商場,一名男子使用中國品牌OPPO的手機(2019年10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尼赫魯大學學生阿布舍克·卡什亞普説:“中國産品很有價格競爭力,具備同樣功能的小米手機顯然更適合我的消費能力。”

工程師辛格認為,中國品牌在印度很常見,中國産品使用的技術都很先進,“而且中國企業的技術換代速度很快”。

飛速發展的手機市場促使中國手機企業加速投資印度,在提供消費便利的同時,也為印度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25歲的夏爾馬目前在位於德里附近的諾伊達地區一家中資電子企業工作,主要負責手機生産。他在2016年加入該公司測試部門,從基礎工種做起,目前已是主管。夏爾馬對記者表示,他十分感謝中國企業給他職業生涯帶來的變化。

目前,夏爾馬有一個四口之家,並且剛剛在工作地附近買了一套住房。“我來這裡工作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也許未來我將會擁有一套更好的公寓。”(參與記者:張興軍、姜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