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應急部發佈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2019-10-11 09:48 來源: 應急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對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地質災害和乾旱為主,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億人次受災,766人死亡,103人失蹤,496.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4萬間房屋倒塌,23.5萬間嚴重損壞,94.1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6639.4千公頃,其中絕收2462.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063.2億元。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國災情相對偏輕,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25%、17%、55%和 3%。

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洪澇和地質災害“南北多、中間少”

前三季度,全國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頻發,降水分佈不均,洪澇和地質災害總體呈現“南北多、中間少”。其中,6-7月廣西、江西等地連續出現強降雨過程,廣西、江西、湖南、貴州等省(區)災情較重;8月下旬四川盆地西部遭受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7-8月東北、西北等地出現持續性較強降雨,局地遭受洪澇災害。綜合來看,前三季度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黑龍江、陜西、甘肅等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相對較重,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國洪澇和地質災害總損失的82%。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洪澇和地質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和倒塌房屋數量分別減少11%、25%、49%,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15%和24%。

二、颱風登陸個數少,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大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有4個颱風登陸,比多年同期(6個)少2個,但從強度看,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第五位的超強颱風,造成浙江、山東、江蘇、安徽、遼寧等省(市)1402.4萬人受災,20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此外,颱風“木恩”“韋帕”“白鹿”也相繼登陸華南地區,颱風“楊柳”和“劍魚”影響華南等地,給廣東、海南等省造成一定損失;颱風“玲玲”登陸朝鮮,影響吉林、黑龍江等省。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颱風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多10%,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減少25%。

三、西南出現冬春連旱、中東部夏伏旱突出

前三季度,出現冬春連旱和夏伏旱兩個階段乾旱過程。2-5月,雲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現冬春連旱,峰值時雲南飲水困難需救助人口82.4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56.6萬頭(只),佔全國冬春旱影響總數的8成以上。7月起,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峰值時湖北、山西、重慶、陜西等11省(區、市)農作物受災面積37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6億元,其中湖北、山西旱情較重。8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旱情持續發展。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國旱災總體偏輕,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38%和41%。

四、風雹災害出現時間早,主要影響北方地區

前三季度,我國共出現3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同期均值(48次)少11次,影響縣域近1000個,少於近5年同期均值(1343個)。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首次出現在2月17-19日,較常年偏早約20天。北方地區風雹災害相對較重,5-7月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都曾遭遇超10級大風,造成局地損失較重。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風雹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41%和38%。

五、地震活動較為活躍,震級總體不高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5次,為近5年同期最高值,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4月24日西藏墨脫縣發生6.3級地震,是前三季度震級最高的地震,墨脫縣少量房屋損壞。6月17日四川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此後又相繼發生3次5級以上余震,是前三季度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3500余間房屋倒塌,22.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

六、雪災和低溫冷凍災害年初集中發生

前三季度,我國共出現4次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上旬,影響西北地區東部、東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其中年初青海玉樹、果洛等地連續出現12次明顯降雪過程,造成部分鄉鎮道路中斷,20.6萬人受災並需生活救助,4萬頭(只)大牲畜死亡。春季,北方地區出現5次大範圍冷空氣過程,內蒙古、河北、陜西、寧夏等地農作物遭受低溫冷凍災害影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