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保護性耕作讓“跑風地”變成希望的田野

2019-10-18 09: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0月18日電(記者 徐子恒、薛欽峰)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蓮花山村十年九旱,當地人稱這裡為“八百里旱海”的邊緣。由於幾十年來單一的種植結構和過度掠奪式播種,使這片沙土地經常“三毀四種”。村民説,這片地長不出莊稼了,種多少虧多少。然而,今年這裡變了,村民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蓮花山村由於沙土地居多,花生過去曾是村民們的主要耕作物。20多年來,花生為村民們帶來了收益,也“帶走了”寶貴的土地養分。“多年來,化肥使用過度,地力不行了,加上沙土地‘跑風’,玉米剛出苗就死了,得反復種4次才能成活,每年都是‘三毀四種’。”順鑫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喜江説。

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在一塊地裏抓一把沙土,沙土就像流沙一樣很快被風吹走,沒有一點水分,這裡種出的玉米結不滿粒。可劉喜江不服氣,他從前年開始,把地裏都種上玉米後,秋收後再把秸稈全部打碎還田,“不是為了收糧食,就是為了養地。”

今年,劉喜江和32戶村民成立了村上第一家合作社,流轉70公頃耕地搞起了保護性耕作。眼下正值秋收時節,這幾天蓮花山村正忙著收割玉米,只見一台大型玉米收割機轟轟作響,在地裏來來回回,秸稈齊刷刷倒下,玉米蹦進翻鬥,秸稈直接被打碎平鋪在地表。遠遠望去,整個地面像被一層棉被緊緊地包裹。“自從秸稈還了田,土地保墑了,還減少了風蝕,玉米根扎得更深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地力越來越肥了。”劉喜江説。

蓮花村不僅採用秸稈還田養土地,今年還沒有使用一點化肥,全部使用了有機肥料,雖然産量變化不大,但效益卻大大提高了。“使用有機肥,比使用化肥節省不少錢,還保護了土地。今年種玉米不僅不虧錢,還掙錢了,真沒想到!”劉喜江説。

現在,不少村民明年也打算使用有機肥了,“村民們以前覺得這塊地長不出玉米,還得賠錢,可沒想到金玉米竟然回來了,今後如果全村1340坰地全都採取秸稈還田和使用有機肥,不僅農戶收入還能再提高,土地質量也會更高,玉米也會越來越喜歡這裡。”劉喜江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