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內外學者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

2019-10-18 18: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10月18日電(記者桂娟、韓朝陽)18日,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迎來了發現120週年的紀念時刻。200多名中外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甲骨文發現歷程,並就甲骨文字考釋、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甲骨學研究等進行學術研討。

時鐘滴答作響中,甲骨文發現120年來的時代變遷在大屏幕上閃過。當甲骨文發現者王懿榮和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著名學者的影像出現在大屏幕上,參加“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們紛紛鼓掌致敬。

1899年發現的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標誌著中國文字進入成熟階段,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

“甲骨文傳承著中國文化基因,甲骨文和甲骨學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3000年前殷商社會生活的重要素材。”當代甲骨學領軍人物、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在致辭中説。

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説,甲骨文與金文、戰國秦漢簡帛文字以及今天的漢字一脈相承,對中國歷史發展、思想意識都産生了重大影響,對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民族文化自信影響至深。

甲骨文發現120年來,經過數代學者不斷進取,甲骨學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佈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在中國學術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發現直接導致殷墟的發現和中國科學考古的誕生。”中國考古學會會長王巍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表示,甲骨學的“絕學學科扶持計劃”正在實施,要多學科融合研究,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突破甲骨學研究的瓶頸,使甲骨文研究呈現更加興盛的局面。

開幕式後,參會學者參觀了“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展”,考察了“傳承基因·書寫文明——120名書法家現場書寫甲骨文特色活動”。

據悉,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是甲骨文發現12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等多部門主辦。此外,系列活動還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座談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辦“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