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決心有行動

2019-10-24 07:4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決心有行動

近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的營商環境?《條例》的出臺對外資企業有哪些利好?10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和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長張要波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日前,來自湖南的陳先生和他人合夥開辦的小餐飲店在廣州開張了。從微信辦理個體商事登記申請,到拿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

如今,我國市場主體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日均新設企業2.14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148.90萬戶,同比增長12.46%。截至9月30日,全國實有市場主體1.19億戶;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9月,每月實有市場主體增速都穩定在12%以上。市場主體增速平穩,離不開我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寧吉喆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順應社會期盼,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改革,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為“四個聚焦”:一是聚焦減審批、減材料,持續大幅取消行政許可等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市場準入門檻不斷放寬;二是聚焦規則公開透明,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公平公正監管不斷強化;三是聚焦激活力、減負擔,加強産權司法保護,大力推進減稅降費,服務中小微企業力度不斷加大;四是聚焦減環節、壓時限,簡化優化審批辦理環節,加快推進電子政務“一網通辦”,市場主體獲得感不斷增強。

張要波認為,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國際上排名也大幅提升。同時,我國的營商環境還存在很多突出短板和問題,必須堅持不懈地再發力、再加力。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再發力、再加力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法治保障,把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納入到法治化軌道。

用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條例》對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不僅僅在於條文本身,還在於通過制定專門行政法規這種形式,再一次向全社會乃至全世界展示我國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以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意志和決心。”張要波説。

寧吉喆表示,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公平競爭、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條例》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系統集成、高效協同,有利於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要用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為各類市場主體打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包括在華的外資企業。”寧吉喆表示。

那麼,《條例》的出臺對外資企業會有哪些利好?《條例》提出,國家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依法促進各類生産要素自由流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國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

寧吉喆指出,《條例》把中國政府關於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要求轉化為法規制度,明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好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希望外資企業到中國來,到我們日益改善、還將進一步改善的營商環境中投資、創業。”寧吉喆説。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對於一個國家的營商環境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以《條例》的出臺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寧吉喆説,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再推動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進一步清理規範各類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進一步推進公正監管,對違法者依法嚴懲、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等新産業、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新興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寧吉喆表示,要持續減少和規範證明事項,精簡公用企事業單位索要的證明材料,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有效解決煩擾群眾的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問題。

同時,加快整合政務信息系統,推動政務服務數據和信息可靠交換、安全共享,構建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在更大範圍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大力推行App辦事、移動支付,推廣使用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力爭到2022年前,全國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全面實現“一網通辦”,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要落實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證照分離’、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壓減工業生産許可證等措施。”寧吉喆表示,今年年底前,在全國將企業開辦時間壓至5個工作日以內,辦理用電業務平均時間壓至45個工作日以內,特別是要破除市場主體反映多的納稅、獲得信貸、辦理企業登出和破産等方面的堵點、痛點。抓好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券、小微企業金融債券、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相關政策落實,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降低融資成本。(記者 劉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