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60周歲以上老人約2.5億 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2019-10-25 18: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我國60周歲以上老人約2.5億 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新華社記者 王秉陽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約2.5億,佔總人口的17.9%。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

健康養老成為老年人乃至整個社會剛性需求,目前相對獨立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急需推進醫養結合。

為了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國家衛健委日前牽頭研究起草,並聯合民政部等多部門印發的《關於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于25日公開發佈,力爭解決近年來各方反映較多的制約醫養結合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

“此次醫養結合文件的出臺回應了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痛點問題。”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表示,這體現了政府相關部門針對以往行政管理條塊分割的低效問題勇於開拓創新的擔當。

指方向:重點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在日前對意見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表示,要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從現在來看,最主要的還是居家和社區養老問題。”王建軍表示,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重點向居家和社區傾斜,在醫療衛生方面,也是重點發揮城鄉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將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日前表示,將按照意見要求,重點加強社區和農村醫養結合。加強社區和農村醫養結合服務設施的數量,提高服務質量。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在農村統籌鄉鎮衛生院和敬老院、村衛生室和農村幸福院的資源,統籌規劃,毗鄰建設,融合醫養結合服務。

“未來中國老人90%是居家養老,7%是社區養老,3%是機構養老,中國式養老模式是90+7+3。”劉遠立表示,在社區和居家養老,符合養老的傳統和我國的實際。

補短板: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

針對目前存在的醫不懂養、養不懂醫,機構和人員積極性不高,難以實現醫和養完全融合一體化的服務等問題,本次出臺的意見著重發力補短板。

怎樣提升醫養結合産業的服務能力?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醫養結合專委會主任委員王國濤表示,要從服務提供方即機構和機構人員的能力和意願兩方面入手,讓其能且願意提供高質量服務。

南京秦淮禮拜寺巷老年護理院從2009年成立之初就開展了醫養結合服務,目前擁有床位130張,入住120位老人。不僅能處理老年癡呆、腦溢血、肺部感染等常見老年病,還提供康復、心理諮詢、體檢等服務。

“醫養結合後,很多老人的常規疾病在養老機構就能得到治療,無需去大醫院擠佔資源,一舉兩得。”老年護理院院長劉漢強表示。

但是申辦醫保定點單位卻成了難題:“2016年拿到執照,醫保定點辦了兩年多才下來,申請流程太複雜,驗收環節不切實際。”劉漢強對記者説。

申請醫保定點難也是很多醫養結合機構的共同問題。本次出臺的意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正式運營3個月後即可提出定點申請,定點評估完成時限不得超過3個月時間。困擾諸多護理院的難題有望解決。

為提高機構的服務意願,意見還提出完善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價格政策。收費標準原則上應以實際服務成本為基礎,提高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積極性。

如何解決醫養結合機構人員不足,水平參差,人才不願來、留不住等問題?意見提出擴大相關專業招生規模、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培訓、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職稱評定待遇等舉措。

建體系: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

本次意見鼓勵有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增加醫護功能、有一定市場需求的醫療機構增設養老和長期照護功能。同時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醫養結合機構。專家表示,探索政府、市場、組織等多方合作路徑,有助於豐富醫養結合機構體系。

意見要求各地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優化流程和環境,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對醫養結合機構給予稅費優惠、投入支持、土地供應、金融支持等方面支持。

上海養老産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原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剛表示,政府鼓勵資本進入和從事養老産業,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好事。但是目前養老服務業態商業模式尚未形成,處於探索階段,一是要防止養老服務變成養老地産等“挂羊頭賣狗肉”的事情發生,二是避免老百姓對養老服務産生誤解,覺得大部分就是中高端的。“養老服務應該讓老百姓買得到、買得起。”

殷志剛還指出,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便於更多機構進入,但這並不意味著監管放鬆,而是從過去的入門管理變成全過程管理,即對每個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標準。意見明確,加強醫養結合服務監管。監管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負責、民政部門配合。

加強監管的不僅有服務質量,還有醫保資金的支付邊界。意見強調要厘清“醫”和“養”的邊界。“醫保資金只能用於疾病診治、醫療康復、醫療護理等醫療服務內容,不得用於生活照料方面。這次明確地規定了這個政策。”王海東表示。

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該由誰買單?專家指出,發展健康持續的醫養結合産業,需要提振市場有效需求,其核心是老人和家屬以及社會提供的支付能力。“這種長期照護的成本,讓單個家庭長期來承受是很大的負擔。”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加快發展包括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种老年護理保險産品,滿足老年人護理保障需求。

王國濤表示,頂層設計明確之後,還需要系統、細化、可行的配套措施。“期待能進一步出臺國家層面的、以老人為中心的、醫養一體化的綜合評估體系和標準。讓醫養結合機構、保險公司等服務標準、定價體系有章可循,讓頂層設計落地,真正惠及群眾。”(參與采寫:龔雯、陸華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