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糧食增産在望 養豬信心恢復

2019-10-28 07:2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實際增長6.4%——
糧食增産在望 養豬信心恢復

前三季度,農業農村部門著力穩定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産品生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622元,實際增長6.4%;農業農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佈了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4.3萬億元,同比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實際增長6.4%。

當前,主要農産品供給情況如何?農民增收勢頭怎樣?又有哪些新動向?對此,記者採訪了有關業內人士和市場主體。

糧食生産:

不僅産量高 而且品質好

“霜降見霜,谷米滿倉”。目前正值“三秋”大忙時節,秋糧收穫超過八成半,北方收穫基本掃尾,南方雙季晚稻收穫過了兩成半。秋冬種生産進入高峰,冬小麥播種過七成,冬油菜播種過六成,總體進展比較順利。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説,預計全年糧食實現增産,總産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認為,今年糧食除了增産之外,還有3個鮮明特點。一是種植結構持續調優。非優勢區水稻、玉米麵積繼續調減,大豆面積比去年增加1000萬畝。二是生産方式持續調綠。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3000萬畝,繼續調優農業投入品結構,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化肥、農藥使用量有望繼續減少。三是發展質量持續提高。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的比例達到33%,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優質稻穀和大豆面積增加。

“大豆很受社會關注。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量越來越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劉莉華説,為了推動計劃實施,中央財政安排東北地區大豆生産者補貼資金17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40億元,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開展耕地輪作試點,支持主産區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合理輪作。加大大豆制種大縣獎勵力度,資金規模達8000萬元。從農情調度看,大豆面積有望超過1.3億畝,連續第4年恢復性增加。

伴隨農業結構調整,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成為發展主旋律。在質量興農方面,國家、省、地、縣4級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面建立,已有3.7萬家企業在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註冊,納入管理的農産品都有了“身份證”。在綠色興農方面,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繼續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增加到175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現585個畜牧大縣全覆蓋,利用率超過70%。今年前9個月,新認證綠色食品産品11998個、有機産品3197個、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255個。

生豬生産:

措施真給力 保供信心足

“近段時間,國家出臺17條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産,我們養豬戶信心更足了。”江西省崇義縣長龍鎮新溪村鑫鑫牧業種豬場負責人董世晴説。該種豬場現存欄生豬近1000頭,縣畜牧站技術人員不定期前來檢測疫情、指導防疫,目前生長狀況基本穩定。“眼下,生豬價格比較高,如果做好疫病防護,養殖利潤將很可觀,我下一步準備擇機擴大養殖規模。”董世晴説。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説,已經有24個省份相繼發佈了促進生豬生産的措施。廣東、江蘇明確各地市生豬最低出欄量,安徽、福建對國家核心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實施臨時性救助補助。浙江對新建(擴建)的萬頭以上規模養豬場,每出欄1萬頭給予100萬元補助獎勵,並安排9億元統籌用於生豬生産和防疫。四川、雲南、湖南等鼓勵利用四荒地以及未利用地、低效閒置土地開展生豬生産。甘肅今年由生豬凈調入省變為凈調出省,目前引進了6家大型現代養豬企業。河南省對每個防控非洲豬瘟洗消中心建設給予30萬元補貼。

隨著扶持生豬生産各項利好政策落實,加上市場行情看好,養殖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明顯提升。9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7%,後備母豬銷量繼續大幅增長,豬飼料産量和銷量都出現了回升。截至10月16日,全國已有28個省份的非洲豬瘟疫區解除了封鎖。從總體看,疫情發生的勢頭明顯減緩,生豬生産和運銷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魏百剛表示,當前生豬生産恢復向好因素明顯增多,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按照這一趨勢,年底前生豬産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與此同時,禽肉、牛肉、羊肉等替代肉類産量增加較快,前三季度分別達到1539萬噸、458萬噸和330萬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2%、3.2%和2.3%。

農民收入:

資本下了鄉 增收有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22元,實際增長6.4%,高於GDP增速0.2個百分點,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為2.75,較上年同期縮小0.03。産業扶貧成效明顯,累計建成各類扶貧産業基地10萬個以上,92%的貧困戶參與到鄉村産業發展,貧困農戶收入增速繼續高於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水平。鄉村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3150億元,同比增長9%,高於城鎮1個百分點。

“這兩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體穩定增長,但持續增收難度也越來越大。當前正值秋糧收穫季節,為了穩住農民增收勢頭,有關部門積極落實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近期,國家公佈202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12元,釋放了穩糧價的積極信號。”魏百剛説,豐産又增收是農民務農收入增長的關鍵。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做好秋冬種工作,穩定小麥種植面積,調優品種結構。同時,著力抓好農産品産銷銜接,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讓更多優質農産品産得好、賣得好。

今年9月份,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發佈了《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對帶動小農戶增收將發揮很大作用。“截至目前,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合作社聯合社1萬多家,輻射帶動了全國近一半農戶。通過示範社四級聯創,縣級以上示範社達18萬家,國家示範社達近8500家。”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一級巡視員趙鐵橋説,農民合作社産業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産品生産,並由種養業向農産品加工業、觀光旅遊業和服務業延伸。

如何拓展農民非農收入增長空間?專家表示,要切實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確保農民工年底前及時足額領到工資。同時,要增加農民就近就業機會。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各級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等建設,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通過積極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讓農民在家門口也能找到就業機會。(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