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津抓準“關鍵小事”得民心暖民生

2019-11-19 17: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 題:天津抓準“關鍵小事”得民心暖民生

新華社記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該如何“精準”?該如何“精細”?記者近日在天津等地調研時發現,“精準化”就是要問題導向、問需於民,善於抓住百姓普遍關心的“關鍵小事”,哪有痛點,就瞄準哪;“精細化”就是要精心謀劃,科學規劃,細心推進,直至解決痛點。

老人家食堂:給社區老人“舌尖上的溫暖”

“我們只有一個孩子,還不在身邊,自己做飯太麻煩。社區之前在居民中徵求意見,我們提出開設老人食堂,沒想到半年功夫就辦成了,這是新時代的速度,我們大家都特別高興。”11月13日,在“‘泰方便’老人家食堂”,剛退休的老連激動地對記者説。

“老人家食堂”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紫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張國盛介紹,經過廣泛需求調查摸底,發現“吃飯難”是社區老年人的一個痛點。

百姓的痛點,就是政府行動的切入點。經過緊張籌備,泰達街道“老人家食堂”于10月29日正式開張。“食堂”運營初期,提供週一至週五的午餐。居民可以提前在App上下單訂餐,通過刷臉或刷二維碼取餐。

精準還要精細。餐廳備有兩種口味,一種是針對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少油、少鹽、少辣、偏軟的16元/份老年餐,另一種20元/份餐則適合所有人口味。

從屋裏坐滿用餐的老人的“架勢”看,“老人家食堂”頗受歡迎。

環境治理:給鄉村百姓更多“發展後盾”

房前屋後雜物亂放、家畜糞便亂堆曾是農村的痛點。10年前的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也是如此:廣場上坑坑洼洼,豬牛羊糞便填滿了附近兩個荷花池。如今,這個只有100戶人口的小村莊,碧波盪漾、天藍水清、稻香人富。

“那時候,一到下雨天,自行車都出不了門,送孩子上學,還得把自行車扛出去。”今年67歲的洪樹寬告訴記者,“一到夏天,空氣非常差,到處瀰漫著豬牛羊糞味。”

“黃莊洼大水漫,男的剃頭女的要飯”,曾是這裡村民生活困境的寫照。

落後,無疑是這個村子需要解決的痛點——“靶心”有了,問題是從哪方面入手,怎麼“精細”施策,才能精準射中“靶心”解決問題?

“發展鄉村旅遊試試。”緊鄰的潮白河給了小辛碼頭村靈感。

而發展旅遊,人居環境是關鍵。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小辛碼頭村持續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實行黨員包乾負責制,發揮黨員先鋒作用,開展環境大清理、大整治,不斷向“臟、亂、差”宣戰,全面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戰役”。

整治活動讓村容村貌大變樣,“美如畫”的環境還帶動了鄉村旅遊。如今,這裡已經有27戶農民開設了農家院。“現在我們這地方的老百姓只要齊心點,能吃苦,平均一家一年賺二三十萬元沒問題。”7號農家院的李佔軍自豪地説。

小辛碼頭村村支書徐江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做高端民宿,把遊客的腳步留住,讓老百姓家家有錢賺。”

“自助群養”:讓獨生子女告別孤獨童年

獨生子女童年“孤獨”,是新的社會現象,不少家庭的痛點。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一個名為“彩虹橋”的社團,成立5年多,用“群養”的教育理念吸引了2000余個家庭參與其中。

發起人劉麗欣説,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很孤獨,父母工作忙,難有時間精力陪他們,也不像過去的大家庭一樣有許多兄弟姐妹,孩子缺少玩伴是普遍現象。跟同齡人多交流溝通,孩子的性格才能更加健全。

在這個想法的驅動下,2013年,劉麗欣先在網上提議把年齡相倣的孩子放在一起“群養”,得到許多網友支持,“群養之家”誕生了:一位家長每週選定一到兩個晚上讓孩子們在一起活動,由一到兩名家長主持,引導孩子們在一起畫畫、剪紙、講故事、唱歌、做遊戲等,增加和同齡人相處的時間。

“隨著‘彩虹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規範發展、資金、場地等問題開始困擾著他們。”張國盛介紹,“經過溝通後,我們幫他們完成了社會組織備案,指導他們申請了開發區的公益創投項目,併為他們在多個社區開放了固定活動場地。”

政府部門“賦能”,增強了群眾自治社團解決社會痛點的能力。如今,這裡有更多的孩子正走出家門,和其他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相處交流、快樂成長。(記者:原碧霞、楊慧、毛振華、王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