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內蒙古在黃河邊發現大型史前時期城址

2019-11-20 11: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電(記者 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臨近黃河的一處臺地上發現距今約4300年-4000年的城址。據了解,這是目前內蒙古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時期城址。

這個被命名為後城咀龍山時代石城的史前時期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渾河北岸,站在遺址南側清晰可見渾河水自東向西流入黃河。這一考古發現是國家文物局重大考古項目“考古中國——河套地區史前聚落與社會”課題的重要成果。

後城咀龍山時代石城佔地138萬平方米,由內城和外城構成,擁有較為完備的甕城、城門、馬面、瞭望臺等防禦體系,城內房址、窖穴、墓葬、臺基等各類遺跡保存較好,具有極為重要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價值。考古人員今年對甕城進行重點發掘,大體復原其基本形態。

“這一甕城是我國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甕城遺跡,將‘馬面、甕城’的出現年代向前推進了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説,此遺址甕城、壕溝、城門組成的半月形防禦體系代表了這一時期等級最高、防禦體系最為完備的城防系統,這個遺址的發掘對研究早期“國家”概念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據了解,後城咀龍山時代石城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對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證實中華文明延續不斷、多元一體、兼收並蓄的發展脈絡,豐富中國文化“滿天星斗”區係特徵,闡釋黃河文化深厚內涵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價值。

龍山時代文化泛指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考古人員在今後的考古發掘與研究中,將進一步明確這一龍山時代城址的結構、功能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