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2019-11-24 08:17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壯大集體經濟 增強農民獲得感
——重慶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今年年初,墊江縣沙河鄉安全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半年後,安全村通過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全村集體經濟創收近12萬元。

“這只是我市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一個縮影。”11月22日,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稱,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有4197個村、22697個組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任務,累計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286萬人(次),量化資産163億元,完成改革的村、組分別佔村、組總數的45%、32%。

精準摸清家底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確權頒證、股比設置和股權交易等是最基礎的工作。近年來,我市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擴大了農村“三變”改革試點。

梁平區梁山街道東明村地處梁平區城郊接合部,幅員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7畝,林地面積195畝,總人口967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67人,僅佔總人口比例的7%,大部分村民因城市擴建和高速、高鐵建設徵地而轉非,居民收入主要來自務工和經商,是典型的城郊村。

“堅持‘四議一簽字兩公開’程序制定改革方案。”東明村負責人介紹,“四議一簽字兩公開”就是,制定改革方案要經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合議、村組幹部和黨員商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對改革操作方案村民戶戶簽字;通過公佈、宣傳、備案等方式讓改革操作方案公開,通過張榜公示、簽字確認、上報備案等方式讓成員身份及其股權公開。“既防止少數人侵佔多數人權益,又防止多數人侵佔少數人權益。”

經清産核資,東明村準確掌握了集體經營性資産和可轉化經營利用的閒置非經營性資産狀況,有蠶房964平方米估值4.82萬元,商品房80平方米估值24萬元,門市30平方米估值15萬元,集體土地5畝經營權估值0.84萬元。同時村裏還把渝宜高速公路服務區果品銷售經營權納入了量化確權範圍,估值45萬元。最後,東明村集體資産總估值89.66萬元。

據介紹,全市共97562個單位完成了資産清查,資産總額990.6億元、負債77.5億元、所有者權益913.1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産總額112.9億元,明確了資産規模和産權歸屬,摸清了集體資産家底,健全了資産臺賬,完善了管理制度。

精細確權賦能

今年10月,九龍坡區陶家鎮鑼鼓洞村一社因土地流轉,合作社産生了26.5萬元的集體收益。10月18日,合作社召開社員大會,通過了集體資産收益分配方案,並上墻公示。

這份分配方案商定,參與本次集體資産收益分配的戶籍人口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31日24:00;同時約定有承包地有戶籍的人口、有戶籍但無承包地的出生孩子、現役軍人、服刑人員等分全份;無承包地的媳婦或上門女婿、有戶籍有承包地但死亡的、有承包地但戶口遷出的等分半份;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參加分配。

“賦‘權能’、確‘身份’、量‘份額’。”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我市探索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改革試點,建立集體資産股權登記制度、健全集體收益分配製度。“探索完善農村集體産權權能,落實好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集體資産的佔有權和收益權。”

梁平區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139戶農民自願有償退出土地322畝,探索集體資産股份有償退出的具體辦法。同時該區梁山街道東明村提出了“九認九不認”辦法確認成員身份。

“九認”即:戶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且有承包土地的人員、未取得承包地的新生人員,原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有承包地且非財政供養大中專畢業學生、現役軍人(四級及以上士官兵除外),戶籍正常遷入人員(婚姻遷入、政策性遷入),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農轉城”人員,戶籍已遷出但仍保留原承包土地的人員,服刑人員等九類人員確認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九不認”即:“空挂戶”人員、“城遷農”人員、自願放棄成員權利的人員、死亡人員、享受財政供養人員、國家或單位全額補貼社保的“農轉城”人員、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員(享受勞齡股、農齡股的除外)、重慶市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前已經“農轉城”且無承包地的人員、婚嫁後戶口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且已收回承包土地人員等九類人員不確認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此外,我市還印發了《重慶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指導意見(試行)》,要求統籌考慮戶籍關係、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提出“法定加討論、不輕易否定”的成員“寬定”原則,對成員身份確認流程予以明確;同時將農村集體資産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作為其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

在實踐中,除了簡設股權,各地還因地制宜對“集體股”“農齡股”“勞齡股”“福利股”等農村集體資産股權設置進行了豐富和完善。

壯大集體經濟

3年前,渝北區木耳鎮金剛村的集體經濟還是零。該村通過“三變”改革,成立村集體股份公司後,流轉整治土地、修繕保護農房,全村資産規模達700萬元,集體經濟組織一年就實現盈利120萬元。

“盤活農村集體資産,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全市38個涉農區縣各選擇1個村穩步擴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今年,全市又新增99個村開展試點,其中貧困村28個。截至今年6月底,38個試點村入股耕地4萬餘畝,耕地入股比例28%,建成茶葉、花椒、柑橘、水果等標準化産業基地近9萬畝,部分村“糧經比”由7:3調整到3:7。“激活了各類資源要素,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變”改革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預計全年試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0萬元;同時加快了三産融合發展的步伐,其中8個試點村今年以來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300萬元;通過資産量化持股,更促進貧困人口增加財産收入,預計全年人均增收500元,惠及貧困人口6038人。

與此同時,我市還在35個重點農業區縣推進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每個區縣每年股權化改革涉農項目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連續實施5年。3年來,全市累計實施股權化改革項目4042個、資金29.7億元,惠及352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50.7萬農戶,2016年、2017年改革項目已實現分紅,其中農戶分紅6763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1701萬元,解決了集體經濟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

我市在總結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經驗基礎上,結合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等條件,探索出産業帶動型、資源開髮型、租賃經營型、服務創收型、項目拉動型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新路子。

今年,我市獲得中央財政資金2.275億元,用於扶持455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記者 彭瑜 實習生 胡莉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