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杭州長慶街道:基層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2019-12-01 16: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2月1日電 題:杭州長慶街道:基層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新華社記者 黃勇賢、李平

一年前,對居住在浙江省杭州市長慶街道橫燕子弄小區18棟1單元的居民來説,他們是熟悉的“陌生人”。一年後,他們卻相處如親人,拉近他們距離的是一部電梯。

“作為杭州市的老舊城區,社區的房子大多建於20世紀90年代,居民加裝電梯的呼聲大,但協調難度也大。”長慶街道王馬社區黨委書記俞紅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府雖給予20萬元/臺補助,但做通群眾工作是前提。

“加裝電梯前,我們14戶居民少有走動,彼此也不熟悉。居住在六七樓的居民特別想裝電梯,但住在一二樓的居民覺得加裝電梯影響採光等,積極性不高。”18棟1單元住戶張妙根説。

為將好事辦好,王馬社區沒有用行政命令強推電梯的安裝,而是採取群眾商、群眾議、群眾定方式,由相關群眾自己決定電梯安裝事宜。在這種氛圍影響下,18棟1單元的居民率先組建了電梯安裝自治協調小組。

“圍繞電梯安裝在哪、不同樓層出多少錢等,我們14戶居民開了5次全體會議,其他小會則開了10多次。會上雖有爭吵、紅臉,但最後都變成濃濃的鄰居情。”張妙根説,電梯安裝的4個月期間,施工噪音擾民、出行不便等問題,都由自治協調小組協調解決。通過跑市場貨比三家,自治協調小組還將電梯價格從開始的53萬元砍到了49萬元。

如今,乘坐在輕便快捷的電梯裏,14戶居民由陌生變成了噓寒問暖。用他們的話説,電梯不僅連接了1到7層,更聯結了14戶居民的心。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為浙江省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的試點地,長慶街道將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揮群眾自治功能作為街道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緊靠環北小商品市場和紡織品面料市場的柳營社區青雲小區,是長慶街道火災隱患多、外來居住人口多的小區。由於缺乏物業和業委會,該小區的矛盾糾紛一度居高不下。

“這個小區居住著197戶群眾,其中40%是外來人口,有些租客將出租房變成倉庫,或在樓梯裏堆滿貨物;有的淩晨4點開始打包貨物,影響群眾休息等,引發不少本地居民的投訴。”柳營社區黨委書記童曉東説。

為有效破解小區矛盾糾紛多、火災隱患多等困境,2017年,在社區黨委指導下,青雲小區成立了7個人的居民自治小組。一批有公心、善調解糾紛的退休黨員、退休工人、熱心居民成為自治小組成員。

“自治小組成立後,我們既積極收取物業費、搞好小區衛生環境,又積極調處外來居民與本地居民矛盾,自籌2萬元資金建立小區微型消防室等,通過一系列努力,小區居民投訴量比2017年下降了50%以上,火災隱患也減少70%以上。”青雲小區居民自治小組組長喬國良説。

在浙大禦蹕社區,該社區廣泛成立了小區議事團、志願服務隊、樓宇自治小組等,組織居民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小區建設,當好“主人翁”。

社區2011年成立的“三和交流室”志願者調解隊伍,已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多起,預防社區矛盾500余起,成為杭州市有名的“和事佬”調解團隊。其中,金牌“調解員”潘美華一年就成功調解矛盾糾紛30多起。而以“三和交流室”為依託,浙大禦蹕社區還著力打造樓道家風、親善鄰居節等文化,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逐年攀升。

“長慶街道居住著6萬多人,其中1.2萬人為外來流動人口,社會治理壓力大。如果僅靠街道150名工作人員,我們根本管不過來。通過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社區治理實現了倍增效應。”長慶街道黨工委書記應彩虹説。

據了解,長慶街道通過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群眾多方參與基層治理格局,近3年來,街道報警和案發率減少30%以上,火災發生率減少60%以上,居民滿意度達到90%以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