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成都 穩中求進勢能足

2019-12-29 07:2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釋放發展新動能 構築開放新高地 營造産業新生態
成都 穩中求進勢能足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四川省成都市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全力做好釋放發展新動能、構築開放新高地、營造産業新生態三篇文章。

前三季度,成都發展答卷亮眼: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8.1%;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18.6%;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2.5%。

從“給優惠”到“給機會”

釋放發展新動能

在成都,有一群年輕人,他們給衛星裝上人工智慧大腦,讓衛星變得更聰明。這些年輕人,來自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創立不到兩年,核心管理團隊平均年齡35歲,年輕的國星宇航開啟著發展新速度:截至今年8月,已順利完成5次太空任務,成功研製併發射8顆AI衛星。

“企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成都提供的良好發展空間。”國星宇航高級副總裁趙宏傑説。

2017年,成都提出建設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兩年來,成都的新經濟企業已增長到逾35萬家。

新經濟企業快速增長,原因之一就在於成都變“給優惠”為“給機會”,把發展的新動能釋放出來。

依託我國廣袤的西部市場,為把市場變“磁場”,成都主動開放服務“新窗口”。通過定期發佈機會清單,為全球投資者、企業和人才提供公開、透明的發展機遇。

夏政楹對此頗有感觸。這位在國外高校就讀的學生,未畢業先創業,創辦了成都牛牛未來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年,成都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人才、資金、産業鏈都在向這裡聚集,我不能錯過機會。”

12月初,成都公開發佈第四批機會清單,重點突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領域場景建設,並當場與6家企業達成合作。

今年1至10月,成都市百家新經濟重點監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8.52億元,同比增長25.51%。

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李佳林説,穩增長關鍵在産業結構優化和新舊動能轉化,“今年以來,電子信息等支柱産業確保了成都經濟存量的穩步增長。而加速發展的新經濟,無疑是成都當前和今後最有潛力的增量。”

從內陸腹地到門戶樞紐

構築開放新高地

12月5日,搭載約2000萬元貨值商品,一列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開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這批商品在採購地就辦理了出口通關手續。成都左凡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凡説,不僅出口時間大大縮短,還能享受免徵增值稅等優惠政策。

這只是成都國際班列的眾多亮點之一。連接“一帶一路”沿線26個海外城市和15個國內城市,成都國際班列2019年1至11月開行2624列,其中,中歐班列(成都)運輸貨值57.8億美元。

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都正加速從內陸腹地蝶變為開放前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

生物醫藥企業艾爾建,就是其中一家。今年4月,該公司的醫療産品由愛爾蘭空運至荷蘭蒂爾堡,隨後搭乘中歐班列運抵成都。以前,藥品經海運至中國,再到消費者手中至少耗時4個月。如今,中歐班列不僅將時間壓縮至21天,而且運輸成本不到空運的一半。

艾爾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王煒坦言,選擇在成都通關,除了這裡良好的生物醫藥産業基礎外,更看重的是成都的交通節點優勢。

成都的節點優勢,不僅在於鐵路,還體現在航空領域。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將於2020年完工,規劃年旅客吞吐能力9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200萬噸。今年以來,成都國際(地區)航線數量增至122條。

擴大開放,換來全新動能。TCL王牌電器(成都)有限公司的工廠過去以內銷為主,如今已開始承接公司的出口産能;沃爾沃成都整車製造基地建成後,開始整車出口俄羅斯……

開放倒逼改革。成都以“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為標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23家,同比增長10.73%;利用外資實際到位105.7億美元,同比增長12.4%。

從“産城人”到“人城産”

營造産業新生態

就連很多成都人都想不到,全市60%以上的地鐵車輛已實現本地造。

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精,成都軌道交通産業異軍突起。新都現代交通産業功能區引進中車、新譽等5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覆蓋九大核心技術和十大關鍵零部件。

産業集聚,用時僅兩年多。成都以産業功能區為載體,構建産業生態圈,創新産業生態鏈,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為産業集聚創造條件。

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科説,從2017年開始,成都實施中心城區15分鐘公共服務圈三年攻堅計劃,到2020年將建設2818處公共服務設施。截至2019年底,已開工1939處,建成842處。

“一個産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個高品質新型城市社區。”與傳統工業園區相比,産業功能區最根本的變化,就是將“産城人”變成了“人城産”——以人為中心,提高園區功能複合率和宜業宜居度,做強産業功能,補齊生活“短板”。

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這樣的景象正在成都規劃的66個産業功能區裏逐步呈現,吸引了眾多高端人才。

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秦向東對産業功能區配套的人才公寓讚譽有加,“戶型南北通透,小區旁就有綠道和公園。幼兒園、小學、健身中心應有盡有,週末還能帶孩子在綠道騎車散步,安逸得很。”

成都按照産業生態鏈全景圖、産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精細謀劃各産業功能區的功能定位,精準開展産業鏈協作和配套,聚焦行業細分領域形成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格局。

今年5月,華為公司與京東方科技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成都高新區共同打造柔性顯示西南基地。此次強強聯手,吸引更多上遊配套公司和下游終端廠家前來,形成了涵蓋技術研發、面板生産、終端應用的完整産業鏈。

一個個産業生態圈加速形成,為成都經濟穩增長注入活水。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産業功能區新簽約引進項目347個,總投資5148.3億元。

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楊繼瑞表示,無論是發展新經濟、擴大開放,還是推進産業功能區建設,都是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積極探索,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起點。(記者 溫素威 宋豪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