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異鄉非異客”——緬甸青年中國留學記

2020-01-17 11: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天津1月17日電 題:“異鄉非異客”——緬甸青年中國留學記

新華社記者宋瑞

用鉛筆在白色臉譜的中軸線上簡單勾畫幾筆後,池特選取藍綠紅三色顏料,將毛筆充分蘸滿,提筆懸腕,略顯稚嫩的筆法勾勒出藍色眼眶和臉頰,用綠色描畫額頭和下巴,再將紅色花紋點綴眉眼周圍。


1月14日,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聶瑞辰在課堂上教留學生畫臉譜。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在天津大學的一堂京劇臉譜教學課上,一面個性化的京劇臉譜從緬甸留學生池特筆下誕生。“藍色代表孟加拉灣,我的家鄉在緬甸西南部,面朝大海,而紅色代表中國,熱情友好,綠色代表著環保。”池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著自己精心製作的臉譜,並戴在臉上進行展示。

25歲的池特是天津大學的大四學生,學習土木工程專業。2015年,一份來自中國的錄取通知書成為池特的新起點,那時,池特還是只會説一句中文“你好”的緬甸學生。


1月14日,池特(前)在聽老師講解如何畫臉譜。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八九歲時,我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源自在緬甸熱播的電視劇《西遊記》,神通廣大、能騰雲駕霧的孫悟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池特説,屏幕下方配著緬語字幕,但聽到的卻是漢語,漢語獨特的發音讓他覺得很有趣。

而後,因為酷愛李小龍、成龍的功夫電影,池特對緬甸的鄰居中國愈發嚮往,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想法不經意間就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在緬甸一位老師的幫助下,漢語“小白”池特用英文成功遞交了來中國的留學申請。“家人沒覺得我能成功,但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他們都非常激動,為我驕傲。”


1月14日,池特(前)在課堂上畫臉譜。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池特躊躇滿志地開啟了異國的求學之旅。在中國的第一年,池特上中文課、與中國學生交流、看中文電視劇、唱中文歌,一心撲在漢語學習上。此外,學剪紙、畫國畫、篆刻、編中國結……凡是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課程,池特都尤為期待。“中國文化很多樣,在課上可以親自動手體驗,創造美的東西,過程很有趣。”

後來,對“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的先導項目——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有一定了解的池特,特意選擇了攻讀土木工程專業,他希望將來有機會參與到更多中緬合作建設項目中。


1月14日,池特(前)在課堂上畫臉譜。新華社記者 宋瑞 攝

池特説,用中文學習專業課很困難,但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中國的學習生活,“中國老師非常親切,看到我在課上皺眉頭,他們會放慢速度講解,幫助我加深理解。我還與中國同學相約一起去圖書館上自習,就像一個大家庭”。

除學習外,體驗中國美食也是池特的“必修課”。他説:“緬甸人飲食偏酸辣,我在中國喜歡上了麻辣香鍋和麻辣燙,還嘗了從沒吃過的北京烤鴨、小龍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來中國之後,到西安看兵馬俑、去內蒙古大草原騎馬、享受湖南張家界的綺麗風光,池特每到一處都會通過照片和視頻記錄下來,“轉播”給遠在家鄉的爸媽和朋友。

“來中國留學不只是學習,到每一個地方旅行都能留下珍貴的回憶,行萬里路體驗中國多樣的民俗風情,才更能感受到中國的魅力所在。”池特説,“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緬甸朋友渴望了解中國,有的還向我諮詢了申請來中國留學的方式。”

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鏘説,天津大學已累計培養了來自1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學生,其中,近5年累計培養緬甸留學生近240名。

“今年是中緬建交70週年,學院將以此為契機,積極策劃中緬學生交流活動,為包括緬甸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李鏘説。

談及未來,池特雄心勃勃。“我希望繼續在中國讀研究生,學好土木工程專業,參與到中緬合作的大項目中,成為中緬交流的使者。”池特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