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應急管理部發佈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2020-01-17 11:58 來源: 應急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相繼發生青海玉樹雪災、四川木裏森林火災、山西鄉寧和貴州水城山體滑坡、四川長寧6.0級地震、超強颱風“利奇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澇、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6萬間房屋倒塌,28.4萬間嚴重損壞,98.4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其中絕收280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應急管理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時刻保持應急狀態,指導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全力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重較近5年均值分別下降25%、57%和24%。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徵有:

一、洪澇災害“南北多、中間少”,中南、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高發

2019年全國大部降水偏多,總體呈現“南北多、中間少”。其中,6-8月,南方地區多輪降雨過程集中且重疊,主雨帶始終在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徘徊,導致廣西、江西、湖南、貴州、四川5省(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較重人員傷亡和嚴重直接經濟損失。7-8月,西北、東北等地出現持續性較強降雨,黑龍江、松花江等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等長江以北至黃河流域多省汛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洪澇災情為近年同期低值水平。此外,中南地區地質災害數量最多,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造成的災害損失最重、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最多。總的看,2019年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呈下降趨勢。

二、颱風生成多、登陸少,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大

2019年共有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多年平均偏少2個。5個登陸颱風強度整體偏弱,但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極端性特徵明顯,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第五位超強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6級(52米/秒),浙江、安徽、江蘇、山東部分地區降雨量達到350-600毫米,遠超當地歷史極值,造成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等9省(市)20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5萬間房屋倒塌,13.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此外,2019年深入內陸西行颱風少,除8月份超強颱風“利奇馬”和10月份颱風“米娜”給浙江、江蘇等地帶來較強降雨外,無其他颱風深入長江中下游等地,一定程度上缺少颱風降雨,加劇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發展。

三、旱情階段性區域性發生,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嚴重

2019年相繼發生冬春旱、夏秋冬旱兩次階段性和區域性乾旱過程。2-5月,東北地區遭遇春旱,雲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現冬春旱。5-8月,江淮黃淮等地溫高少雨,其中山西、河南等地旱情較重,出現階段性夏伏旱。7月下旬以來,湖北東部、湖南中東部、江西大部、安徽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9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同時上述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造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發生近40年來最為嚴重的伏秋連旱。總的看,乾旱雖造成部分地區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減産,但對全年全國糧食豐收大局未造成明顯影響。與近5年均值相比,2019年全國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增加65%,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22%和4%。

四、西部地區地震活動較為活躍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未發生7級以上地震。西部地區5級以上地震佔全國總數的85%,其中,4月24日西藏墨脫縣6.3級地震,是2019年震級最高的地震,造成墨脫縣少量房屋裂縫損壞。6月17日四川長寧6.0級地震,是2019年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3500余間房屋倒塌,22.3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此外,2月24-25日四川榮縣4.7級、4.3級和4.9級地震,5月18日吉林松原5.1級地震、9月8日四川威遠5.4級地震、10月28日甘肅夏河5.7級地震、11月25日廣西靖西5.2級地震、12月26日湖北應城4.9級地震等也造成一定損失。

五、風雹災害時空分佈相對集中,低溫冷凍和雪災顯著偏輕

2019年全國共出現3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均值偏少,風雹災害時空分佈較為集中。時間集中發生在4-8月,區域集中在華東、華中和華北等地,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都曾遭遇超10級大風,造成局地損失較重。低溫冷凍和雪災災情主要集中在年初,影響西北地區東部、東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青海、山西、內蒙古、陜西、湖南、雲南部分地區農作物遭受低溫凍害和雪災影響。與近5年均值相比,低溫冷凍和雪災災情顯著偏輕,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70%和84%

六、森林草原火災態勢總體平穩,發生數量和受害面積實現“雙下降”

2019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345起,其中重大火災8起、特大火災1起,受害森林面積13505公頃。與2018年相比,森林火災次數減少133起、降幅5.4%;受害森林面積減少2804公頃、降幅17.2%。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45起,其中重大火災1起、特大火災2起,均為境外火燒入引發,受害草原面積約66705公頃。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