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黃河灘區訪新春:北韋灘要“出灘”

2020-01-19 15: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1月19日電 題:黃河灘區訪新春:北韋灘要“出灘”

新華社記者李鵬

即將迎來在灘區的最後一個春節,北韋灘要“出灘”蓄勢待發。

上午九點多,黃河岸邊的太陽才剛剛醒,遼闊的灘區還是蒼茫茫的一片霜白。但帶領黨員幹部和保潔員打掃完全村衛生的王傑已經有些汗意。“馬上要搬走了,生活垃圾也得隨人走,不能留在灘區。”

王傑是中牟縣狼城崗鎮北韋灘村的“第一書記”。灘區居民超過2萬人的狼城崗鎮,是黃河鄭州段唯一一個有灘區遷建任務的鎮。按照計劃,2020年,有著百年曆史的北韋灘村將搬出灘區。這意味著,今年春節將是北韋灘村民在灘區的最後一個春節。

同許多灘區村一樣,北韋灘的先輩或逃災或逃難,為了生存,被逼無奈在灘區安家,靠灘“吃灘”,冒著淹灘、塌灘的危險,與黃河“奪食”。在與黃河較量的世代循環裏,唯一不變的是“貧”。

滄桑巨變,就在歷史瞬間。扶貧春風到黃河,2016年,北韋灘退出貧困村;2017年,北韋灘納入河南省灘區遷建規劃。2018年,全村僅剩的3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群眾吃上“生態飯”,以菊花種植為特色的生態農業起步,集體經濟也隨之壯大;2019年初搬遷動員、戶戶認定;2020年元旦前順利完成分房,3000多名村民領到新房。

北韋灘“出灘”,猶如一個濃縮的黃河治貧史樣本。新春探訪,從村委到農家院,幹群“出灘”喜悅裏都是治貧“密碼”。啟動搬遷之初,中牟縣借政策東風,提出“以黨建引領灘區搬遷”,要求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帶頭幹。

2018年,為了破解搬遷后土地怎麼辦,作為全縣黨建項目化試點,北韋灘村“集體經濟”項目啟動。項目計劃培育菊花産業,壯大集體經濟,然後通過土地流轉,搬遷後由集體組織替村民“看守”土地,村民從中分紅,群眾帶資搬遷。

但一開始,許多群眾沒種過,望而不動。“種地模式不解決,搬遷就搬不動。”最後,王傑發動黨員幹部帶頭試種。外出學習、聯絡市場,第一年,“黨員田”的200畝菊花大獲豐收。2019年,群眾跟進,全村菊花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

“人民是主體,群眾參與最重要。”在北韋灘一年多,王傑最佩服的是灘區群眾的堅韌。王傑第一次見到王全喜時,他還是個貧困戶。十年前,因為打工時被機器攪碎四根手指,拖著兩個孩子的王全喜淪為貧困戶,住著20年前的漏雨房,最後還是村裏給他加蓋了防雨棚。

為了甩掉貧帽走出灘,王全喜與愛人“換了個班”,愛人外出打工,他來照顧家。村裏菊花産業起步,王全喜包了三四十畝地,跟著學種菊。春節前,脫貧一年的王全喜“喜事連連”:領到了政府給建的兩套安置房,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兒也入了黨。他説:“我趕上了百年不遇的好形勢!”

“今年,黨員帶頭,要再發展5000畝菊花。”春節臨近,“出灘”在即,王傑思考著,如何讓村民搬出後還能穩得住、能致富、産業發展“不失速”。而王全喜也在盤算著“該買些啥新傢具”。

最後一個灘區春節裏,北韋灘仿佛看見了“新家”在招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